cba聯賽發展每況愈下,在亞洲地區排名被日本b聯賽超車,排名第2,不再是亞洲第一聯賽。同時cba的人氣不斷下滑,全明星賽一度出現2萬個座位僅坐900名觀眾的情況。
而cba聯賽的多數問題是顯而易見的,例如整體競爭力下滑,比賽競技水平不足,這讓比賽觀賞性不斷下降,球迷觀眾自然也就不會買單。
為此外界一直呼籲cba開放外援,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優秀球員加入,讓cba的整體水平提升,才有機會引來更大的關注度。目前cba的外援規則從往日的4節8人次,改成4節4人次,每一個賽季的倒數前三球隊能夠擁有外援4節5人次。
不過現役籃協副主席徐濟成卻明確cba不會開放外援,他認為一旦開放外援對聯賽發展沒有好處,本土球員會失去球權和表現機會,沒有參與感。徐濟成具體是說:「原來我們開放過外援,但我們得到的結果並不是越來越精彩,而是越來越無趣,因為球都在外援手裡,國內球員根本打不上球,長期下來本土球員的參與感就特別低。」
籃協主席姚明在旁聽着這一番言論,並沒有說話,整個過程里只有一臉苦笑,不知道是認可這段話,還是對現役cba球員能力的無奈。
綜合來看,這位籃協副主席就是在維護本土球員的飯碗,因為外援能力強享有球權就限制外援上場時間,這在競技體育領域是沒有邏輯性的,難道本土球員的參與感和上場機會不應該靠個人實力去爭出來嗎?
從限制外援至今,cba的整體水平越來越差是事實,本土球員得到大量上場機會和時間並沒有變得更加優秀,更或者說沒有達到世界頂級水準,cba的各大mvp得主包括趙繼偉、胡明軒在內的多數明星球員,在國際賽場的發揮並沒有達到球星級別。
只有和高手不斷過招才有機會變得更強,倘若一名球員無法在水平高的平台存活,證明是他的能力不夠,需要回去刻苦訓練成長。
徐濟成擔憂的問題是存在的,本土球員能否有球可打會直接影響到各大cba俱樂部青訓的發展,但事實上不應該通過限制外援來解決這個問題。國內還有一個次級籃球聯賽nbl,它應該拿來和cba對接,在開放外援提升聯賽競技水平的情況下,本土球員能夠打上球就留在cba,打不上就下放到nbl,想要往上走就努力提升個人實力,這樣才能形成良性循環。
國家隊只需要12名具備頂級水準的球員,並不是120名,我們需要一個具備競爭力的cba聯賽,而不是一個只為本土球員生存發展考慮的聯賽。另一方面,cba開放外援也不應該是全開放,作為對比,日本b聯賽的外援開放規則是2名外援+一名亞洲外援+一名歸化,歐洲的西甲聯賽開放外援幾十年到如今也有規定一傢俱樂部必須有4名本土青訓球員在一線隊名額里。
綜合來看,開放外援是cba發展的重要改革,只是看聯賽管理者如何制定更加合理的方案,反觀一直限制外援,或者說限制優秀球員來cba打球,那麼只會讓cba變得越來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