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宣傳部與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攝製的四集電視專題片《持續發力縱深推進》第四集《一體推進「三不腐」》播出。
本集專題片通過國家體育總局原副局長、中國足球協會原黨委書記杜兆才,中國足球協會原主席陳戌源,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原主教練李鐵等足球領域系列腐敗案,講述我們黨始終以最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反腐敗,緊盯重點問題、重點領域、重點對象,以零容忍態度反腐懲惡,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堅決打贏反腐敗鬥爭攻堅戰持久戰。
關於足壇反腐系列案件,中國新聞周刊曾於2023年7月發佈封面報道《足「囚」風暴》,如今專題片中披露了更多細節詳情。
中國新聞周刊了解到,無論是正在卡塔爾多哈備戰亞洲杯的國足全隊,還是在後方辦公的中國足協,廣大體育界人士,都同步觀看這集反腐專題片。
一路送錢,花300萬成為國足主帥
專題片披露,李鐵是本次專案第一個接受監察調查並被留置的人員。他既在多傢俱樂部擔任過教練,又曾擔任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主教練,在足球領域關係盤根錯節,以他為突破口縱深挖掘、橫向拓展,牽出了從聯賽到國家隊、從俱樂部到足協的若干涉嫌違紀違法犯罪人員,以及種種黑幕和制度漏洞。
李鐵之所以能夠成為國家隊主教練,是因為先後帶領兩支中甲球隊成功沖入中超,這一成績對他的行業地位實際上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的。但事實上李鐵兩次帶隊升入中超,背後都是大量的假球。
李鐵表示自己踢球時最恨的就是踢假球的人。圖/視頻截圖
調查發現,一些財大氣粗的俱樂部帶動的「金元足球」氛圍,是中國足壇風氣惡化的重要催化劑。河北華夏幸福俱樂部看到之前恆大俱樂部通過投資足球帶來了巨大的品牌效應,於是也試圖效仿恆大通過「燒錢」尋求短期快出成績,定下了第一年就必須沖超成功、第二年要獲得亞冠參賽資格、第三年就要中超奪冠的目標。
李鐵接任華夏幸福俱樂部主教練工作後,賽季最後八場打出了一波神奇的「八連勝」,使得華夏幸福最終以一分優勢領先競爭對手,沖超成功。經調查,所謂「沖超奇蹟」,完全是金錢之手在背後操弄。例如,賽季最後一場,華夏幸福必須勝或者平才能確保沖超,俱樂部為此砸下重金。
李鐵在華夏幸福俱樂部打假球嘗到了「甜頭」,到2017年他被聘為武漢卓爾俱樂部主教練時,開始主動向俱樂部推銷假球。原武漢卓爾俱樂部董事長田旭東對專案組表示,李鐵找到自己尋求打假球時,令自己感到意外,「好像這不是我心目中的李鐵」。
在李鐵的慫恿下,武漢卓爾俱樂部也決定不惜血本「沖一把」。2018年10月6日,武漢卓爾提前三輪沖超成功。
2019年8月,當他得知中國足協要組建男足國家選拔隊參加東亞杯時,李鐵想了很多辦法,找了很多人去請託,找了足協的領導,能夠幫自己來說好話,能夠推薦其成為國足主帥。
李鐵行賄的思路和踢假球如出一轍,覺得需要多重保險。他一方面遊說卓爾俱樂部出錢幫他做工作,表示如果自己能「上位」,也會在多方面回報俱樂部,俱樂部為此拿出200萬元向陳戌源行賄。另一方面,李鐵覺得時任足協秘書長劉奕也頗具話語權,於是又自掏腰包送給劉奕100萬元。
總共花了300萬,讓李鐵成為國足主帥,挂帥國足後,李鐵與卓爾俱樂部以總額6000萬元的金額,簽下了一紙所謂的「合同」,實際只是以此為幌子,來掩蓋權錢交易的本質。隨後,他很快將卓爾隊的四名球員選入了國家隊大名單。
專題片指出,一旦球員和教練選拔被當作謀取私利的砝碼,出不了成績是必然的。何況,系統的青訓、健康的聯賽才是國家隊的根基,當多方都熱衷短期利益,忽視青訓投入;當聯賽充斥不正之風,金錢有可能左右勝負時,這種被污染的足球土壤,自然無法提供培育人才的充足養分。當球迷們還期盼着李鐵能帶男足國家隊衝進世界盃,很多圈內人早就心知肚明,這樣的奇蹟根本不可能發生。
「老規矩了,我們都這樣」
陳戌源是2019年8月22日,在河北香河國家足球訓練基地當選為第六任中國足協主席的。而他當選的前一晚,就有兩名地方足協負責人相繼敲開他房門,各送上了30萬元「拜碼頭」,請託他多多關照。陳戌源人還沒有上任,就感受到了這個圈子潛藏的巨大利益,隨即心甘情願淪陷其中。
在專題片中,陳戌源表示「(地方足協負責人)到我房間里來,把雙肩包往我沙發上一放,說陳主席恭喜你、祝賀你,希望能夠多關照,然後我說什麼東西,他說老規矩了,我們都這樣。」
擋不住「老規矩」的陳戌源,自然也擋不住俱樂部的巨額金元攻勢,任職幾年來他收受多傢俱樂部錢財累計達數千萬元。足協主席是這個樣子,足協多個部門負責人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專案組通過他們的案情解剖廉政風險點,發現足協雖然只是一個社會組織,實際上掌握着巨大的公共資源和公權力,但權力失去監督制約,致使「靠足球吃足球」大行其道。
湖北省紀委監委工作人員表示,聯賽管理長期是管辦不分,足協既監管又組織,權力過於集中,這樣的話肯定帶來很大的風險。監管者也都成了被「圍獵」者,被俱樂部以及俱樂部背後的這種資本所綁架,放棄了對足球這個行業的監督權。
而國家體育總局原副局長、中國足協原黨委書記杜兆才也同樣公器私用,「靠體育吃體育」、「靠足球吃足球」,收受財物數千萬元,對足壇亂象聽之任之。
杜兆才表示自己沒有做好反腐鬥爭「守門員」。圖/視頻截圖
2022年,有線索反映中甲聯賽一些比賽存在假球賭球嫌疑,國家體育總局收到相關線索後,要求杜兆才牽頭進行調查處理,然而杜兆才卻偷換概念,用所謂「調研」來敷衍。
專題片提到,杜兆才把調查改成研究,沒有查出任何問題,也沒有處理任何人,只是作了一個調研報告。他本應帶領中國足協黨委擔負起中國足球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但是他不敢抓、不敢管,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中國足球領域腐敗問題嚴重,行業生態惡化。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了《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強調要着眼長遠與夯實基礎相結合,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杜兆才和陳戌源作為足協負責人,本應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將推動改革作為第一要務,然而,他們卻都覺得改革難度大、見效慢,與其花精力啃下這塊硬骨頭,不如一邊為自己撈點好處,一邊把出「政績」的希望押寶在豪賭世界盃上。
陳戌源表示自己願用生命買「後悔葯」。圖/視頻截圖
專題片中,陳戌源說:「球迷可以包容中國足球的落後,但是不能原諒腐敗。我作為足協主席來說,我負主要責任,我想深深地向全國球迷,真的要謝罪,我錯了,我自己真的認為我自己錯了,我非常後悔自己,沒有後悔葯可以買,如果有後悔葯可以買,我願意用我的生命把它買回來,我也不會再去幹這種事情。」
足壇反腐不存在「終點」
2022年11月,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原主教練李鐵被監察機關立案調查,足壇反腐由此拉開大幕。
隨後,中國足球協會陸續有十多名高層和中層幹部接受審查調查,紀檢監察機關還會同公安機關,調查數十名涉案人員,涵蓋教練、球員、裁判、俱樂部高管、經紀人等方方面面。隨着系列案件調查全面深入,足球領域存在的深層次問題逐漸呈現出來。
專題片提到,此次系列案件的查辦是對足球領域的一次刮骨療毒,而接下來,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中國足球走了不少彎路,但永遠都會有痴心不改的球迷們愛着它,永遠都會有孩子們帶着夢想走近它。他們贏了就快樂,輸了就難過,一切都清澈而真實。他們的初心,需要足壇管理者和從業者去用心呵護。
中國新聞周刊了解到,未來中國足壇的反腐工作將趨於常態化,保持高壓態勢,不存在所謂的「終點」,近期仍有部分教練員、運動員被帶走接受調查。
專題片指出,這次足球領域的反腐,着眼的不只是當下,更是未來。紀檢監察機關針對發現的系統性腐敗問題和行業亂象,開展以案促改促治工作,切實加強監督,推動相關單位深刻吸取教訓。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第二監督監察室主任嚴維耀指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化冰融冰肯定有個過程。查處足球系列腐敗案件不僅僅是查處那幾個人,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查處這個案子,推動足球領域生態的改變,推動體育部門汲取教訓、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正本清源,還綠茵場清朗的生態。
作者:葉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