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王靜
他們是離亞運最近的人,安保、記者、志願者、大廚、司機、保潔。每天不是在場館裏,就是在趕往場館的路上,早出晚歸。
他們也是與亞運擦肩而過的人,很多人沒有完整看過一場比賽,有的只能在場外聽着國歌和觀眾的歡呼聲,感受亞運氛圍。
10月7日,杭州亞組委舉辦一線工作人員記者見面會,6位亞運工作者從幕後走到台前,向大家講述了他們的故事。

00後姑娘:
1094把槍,每一把都經過了我的手
如果說,蕭山機場是浙江的第一空中門戶,是迎接亞運四方來客的「重要窗口」,那麼機場公安局民警就是一位位「守門員」。
機場,是亞運安保最早開始和最晚結束的地方。任務時間跨度久,保障數量大,涉及國家地區多,而且還要確保零差錯。為此,蕭山機場公安局民警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其中非常艱巨的一項任務是競賽槍支彈藥的保管。
亞運會項目中,射擊和現代五項,都需要運動員自帶槍支和彈藥。於是隨着賽事開展,1094支槍,25萬發子彈,共計139批槍彈隨之入境。
面對「槍林彈雨」,機場公安局民警嚴陣以待。
機場入境時,槍支不可隨身攜帶,只能交給專人保管,這個專人就是00後姑娘呂淑怡。

呂淑怡,看起來清秀稚嫩,做起事來卻是一絲不苟。
「各個國家對於槍支的管控政策不一,我們擔心運動員會對我國的安全政策不理解,所以賽前做了大量政策解釋工作。」呂淑怡介紹說,機場還對參與保障工作的航司和機場工作人員進行了專門培訓,實行專門管理。
不過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運動員都十分配合理解。「我感覺對於安全,不管是來自哪國的運動員,理念都是一樣的,實踐證明我們的安全政策大家都是認可理解並支持的。」
呂淑怡表示,截至10月6日,機場保障的這139批次彈藥,沒有丟失一樣,沒有損壞一件,做到了任務保障零差錯。
畢業不久就能參與亞運保障工作,呂淑怡感覺與有榮焉,她說,雖然一場比賽也沒來得及看,但是聽到運動員們分享比賽經歷,感覺自己也參與了一樣。「畢竟,每把槍都經過了我的手。」

掌管亞運村伙食的大師傅:
大家最愛「東坡牛肉」
胡傳剛是杭州亞運會運動員村餐飲主管。他於2003年來到蕭山,從一名實習生到中國烹飪大師,從事餐飲行業將近20年了。2021年3月,胡傳剛便加入了亞運村的餐飲籌備工作。
截止到目前為止,運動員餐廳運行29天,累計接待運動員與隨隊官員39.6萬人次,餐廳整體滿意度達到98%。
亞運村裡最受歡迎的是哪道菜?胡傳剛現場解密:「是東坡牛肉。」
這道從「東坡肉」演化而來的菜式,從原料上、烹飪上和口味上,都更容易讓運動員和隨隊官員接受。因為運動員的菜肴既要符合食品安全和食源性興奮劑檢測要求,又要儘可能滿足各參賽國家、地區的用餐習慣和生活方式,菜單歷經近4個月完成運動員菜單編製,並融入了「味美浙江,百縣千碗」菜品,經組委會組織各方面專家評審,並報亞奧理事會審核確定。努力做到讓各代表團運動員吃得安心、暖心、舒心。
「9月28日,汶萊親王來訪亞運村,後來連續6天不間斷地來餐廳就餐,還主動贈送了我一枚汶萊徽章。」胡傳剛說著,向記者們展示起了自己證件綬帶上滿滿當當的徽章。
「到目前為止,我已經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徽章。都是運動員和技術官員主動贈送的珍貴禮物,更代表着他們對我們餐飲服務的一種認可。」
「這是馬來西亞的、這是印尼的……」胡師傅一枚枚細數着着徽章,就像展示一枚枚屬於他的金牌。
走紅網絡的「擦地哥」:
擦亮了地板,也擦亮了青春
在激烈的籃球賽場上,卻盯着地板不看球。每逢比賽間隙,就鋪上去爭分奪秒地擦地板。場面心酸又有點好笑。
最近,一則「擦地哥」、「拖把姐」的視頻火了,籃球館的志願者們也走入了大眾視線。中國計量大學的學生李冠霖就是其中之一。

李冠霖和他的「同事們」的工作內容是負責維持賽場地板的清潔。籃球場上,運動員們揮汗如雨,比賽間隙,李冠霖們就要衝上去把地板上的汗漬擦掉,以防運動員們滑倒摔傷,或是扭傷。這項看似簡單的工作,其實非常不易。
「既要保證地板清潔,又不能干擾比賽,什麼時候去擦,怎麼高效地擦,都有講究。」李冠霖說,比如兩個拖把小隊要從兩邊同時,出發的時間、速度,手握拖把的位置、力度都有規範,動作整齊劃一,才能保證地板擦得美觀又高效。再比如,遇到球員摔倒在地,一個人去擦時,要單膝跪地,把這個毛巾攤開,這樣效率最高。
在網上刷到自己的那個晚上,李冠霖興奮得一晚上沒睡着。第一反應是驚訝,沒想到我們的工作也有人關注,還有這麼多人感興趣。繼而是感動,許許多多人留下了讚揚。
「我們的努力被看見了,被認可,被稱為『擦地哥』我們很開心,也挺自豪。」李冠霖說,自從走紅後,每逢籃球賽事,家人都會在直播鏡頭裡尋找他的身影。「能成為亞運志願者是我大學生活最驕傲的一件事,非常榮幸。」

汪順火出圈的「Shunsational」
就是他們取的
汪順首次奪冠的第二天,亞運官方英文會刊《Asiad Daily》在將汪順設為了封面人物,並以化用Sensational(極具影響力的、轟動的)的「Shunsational」為頭版標題報道了他的故事。
「刊登出來,我發現很多的外國記者、官員和運動員都在拿着這個會刊去找汪順合影簽名。汪順本人也第一時間看到了,因為有一個志願者把這張封面貼滿了運動員村的牆。」在發佈會上,石甫天津津有味地講起了這則報道故事。
石甫天是中國日報文教體育部、杭州亞運英文官方會刊記者,這也是他和編輯同事們的創意,後來,這個詞在汪順的賽程中被中外媒體反覆提起。這張封面頭版也在指揮中心、主媒體中心、各競賽場館、亞運村、接待飯店廣為流傳。
「講好中國運動員的故事,能讓更多中國運動員被看見,這是我們的職責。」石甫天說。
在亞運報道中,令石甫天印象深刻的還有對丘索維金娜的專訪。「她從採訪的一開始就一遍遍表達着她對中國的熱愛,對中國有着深厚的感情,這讓我們覺得非常動容。」 石甫天說,丘索維金娜對體操的熱愛與對中國的友誼,讓他對亞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父親做司機,兒子做安保
父子倆一起保障亞運
從亞運村到高爾夫球場,開車需要30多公里,來回需要兩小時。這樣的行程盧保林一天要跑三趟。
盧保林是一名杭州亞運會班車司機。為了接送運動員,他每天要在凌晨2點起床,4點抵達運動員村接人。
「開車不辛苦,就是早上想吃熱乎的肉包吃不到,只能吃點麵包充饑挺難受的。」盧保林笑談自己的經歷,表示這點付出不算什麼,「順利送達,平安接回,就是我的願望。」
盧保林的兒子也是亞運服務保障中的一員,在臨平賽場負責安保工作。中秋那天,父子都在各自崗位上,和家人通了個一個多小時的視頻電話,就算是團圓了。
「等亞運結束了,最想和家人聚在一起吃頓餃子。」盧保林說道。

乾淨整潔的「大蓮花」
他們用汗水澆灌
每天迎接數萬人進出,「大蓮花」是怎麼保持乾淨又整潔的?這一點,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清廢保潔主管於丁丁最清楚。
於丁丁介紹說,按照要求,保潔人員提前3個小時到場。9點開始的比賽,保潔人員6點到場,6點半左右引導到各層崗位上。賽中要求,樓層間不留一張紙,衛生間不留一滴水漬。賽事結束等觀眾撤場後,再花上兩三個小時對整個場館進行保潔。「通常晚上要工作到凌晨才能結束。」
早出晚歸,高強度的工作,大家卻都沒有怨言。於丁丁說,「記得開幕式那天結束後,有記者來採訪,問我們辛不辛苦,大家想都不想,就回答『不辛苦』,『再苦也是甜的』。」 那一瞬間,他覺得非常感動。
「他們是一群平凡人,用腳步丈量大蓮花,用汗水澆灌大蓮花。希望杭州亞運會是最乾淨整潔的一屆亞運會。」於丁丁說道。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