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通過平台看CBA聯賽,兩場比賽,一場廣東對北控,一場青島對寧波。實力相差懸殊,廣東第三節已是97:62大比分領先,勝利之勢不可逆轉;而另一場比賽還有1分多鐘,青島已經99:65領先寧波。總之一句話索然無味。感覺現在的CBA已經變成了曹操軍中的口令-「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呢?
CBA的比賽水平已大不如前
一是疫情影響下,聯盟不會變通改變賽程。很多隊連報名人員都湊不齊,6-8人輪換的就有平時的飲水機隊員和還沒康復的「傷病員」,有的隊員人上場了,腳下都沒有根,如何能保證賽事質量呢?不精彩的比賽又有誰愛看呢?
二是CBA聯盟把轉播權賣給了某平台,別說地方台,連央視體育台也看不到轉播;不光是平時看不到球,連傳統節日的冬至大戰-廣東對浙江的比賽都看不到,你說廣大球迷能沒有意見嗎?有的球迷甚至不分青紅皂白地罵央視,豈知央視根本無權傳播呢?看不到球,対籃球的關注度勢必會降低。而失去了廣大球迷的關注,CBA發展的土壤還會那麼有養分,那麼可持續嗎?最後誰受損?當然是也只能是中國籃球。
如今的球賽已不是所有球迷都能看到
三是籃協把中國籃球健康發展的經給念歪了。籃協高高在上,只負責打官腔和發號施令。哪有幾條接地氣的措施?很多關鍵場次裁判成為主角,甚至是最終勝負的決定者;執法尺度時緊時松,緊時體毛犯規,松時衝撞無罪。下封口令不允許對裁判員的判罰提出質疑,這是什麼作風?太官僚了吧,為自己遮羞還是縱容裁判胡來?政令一刀切,全不顧各隊的實際情況;賽後處罰雙標,同樣的問題,追款的結果完全不同。商業化嚴重,讓最普及的運動項目與人民群眾的觀賽需要完全背離!
沒有全國球迷的支持和關注,CBA能燃起來嗎?
不知道籃協在想什麼?但總之贊助商的利益要考慮,轉播商的利蓋要考慮,組織者的利益要考慮,自己的利益更要考慮。唯獨全國球迷的利益不考慮或者不認真考慮。
現在籃協也抱怨自己的工作不被支持不被理解。
可他們知道嗎?之前沒職業化時和職業化初期,中國籃球能稱霸亞洲能衝進世界前八,現在呢?亞洲第八。
他們知道嗎?之前沒職業化時和職業化初期,我們起碼電視上不必花錢看球,也能看到自己喜歡球隊的比賽,為什麼現在說職業化更成熟了,廣大球迷反而還看不到球了?難道職業化成不成功是以群眾看不看到球為衡量標準,而且是看不到才是成功?
CBA該何去何從?
真不知道CBA該往哪兒發展?也不知道籃協要把中國籃球引向何方?但不管怎樣,他們都應該知道:沒有全國球迷的支持,中國籃球沒有出路。舍全國球迷的本逐資本運營的末,不會有好結果!
大家覺得呢?
關注我,一起聊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