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哭紅了雙眼的女孩,在9月28日凌晨捧走了亞軍獎盃,你以為這是書里的故事,其實這是發生在璟點中式桌球大師賽杭州站的事實。直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無法相信,一直落後的陳思明,究竟靠什麼樣的信念與堅持,走到了無數人夢寐以求的領獎台。對此,她自己也很懵。
1993年出生,美式九球國家隊當仁不讓的一姐,冠軍頭銜遠超潘曉婷,陳思明的履歷自有一種泯然眾人的氣勢。疫情席捲世界的這三年,九球賽事趨近於無,陳思明的光環漸漸黯淡,她希望重出江湖,可是她手裡的「六脈神劍」,時而所向披靡,時而兵敗如山倒。她說感覺體內有一股真氣在四處亂撞,而她,並沒有控制這股真氣的能力。
大師賽第二階段首場比賽,3-9負於劉夏芝之後,陳思明委屈地哭了,師父石鑫一臉慈愛的看着。這場失利,對陳思明來說,無異於當頭棒喝,她自己也說,「落差有點大,倒不是說輸給誰或是說什麼比賽問題,和外界都沒有關係,就是單純地覺得自己狀態太差了,是非常非常的差,不是說一般的差」。如此低的評語,師父石鑫沒有直言不諱,她自己對自己說。
發泄過後,征戰繼續。陳思明的江湖裡再也沒有人,只有她自己。與蔡一凡的比賽中,陳思明2-7落後時,瞬間穿越至大獎賽,同樣是2-7,蔡一凡逆天翻盤。過程或許稍有不同,但結果一模一樣,陳思明在大師賽復刻了蔡一凡的翻盤神跡。
正是這一場勝利,讓陳思明忽然找到了消失已久的比賽的感覺,非常投入。「我希望後面的比賽,我都能按照追平反超的那兩盤球的感覺去打。無論技術能力現在是否足夠好,我都希望能維持這種感覺」,她的決心總是很輕易就能寫在臉上。
可是,後面的賽道,並不如想像般容易。無論是王攀、張廣豪、還是秦利文、鄭肖淮,都曾帶給她或多或少的挑戰。你總是能看見她在某場球的某幾盤忽然大殺四方,但你也實在無法忽略,她每每在開局慢熱到離譜,最簡單的球打丟,最複雜的球打進,在青銅和王者之間反覆橫跳。實力忽上忽下,是她自己也清楚的硬傷。打不好沒關係,回來再練唄,是陳思明給自己特製的安慰劑。
四進二那一輪,陳思明和李赫文狹路相逢。在此之前,她剛剛15-10手刃了隊友劉海濤。生死一戰,陳思明打出了最接近男子打法的球風,迫使李赫文頻頻讓出球權,並在雙賽點局讓出勝利。這場球的激烈程度,單從17-16的比分便可見一斑,但是陳思明中段的那桿開球吡桿,更能說明她的緊張和手抖。一路跌跌撞撞,運氣開始偏向這位愛笑的女孩,她成為繼韓雨之後,第二位打入璟點系列賽決賽的女子球員。
決賽,對手從熟悉的國家隊隊友換成陌生的「蝦打哥」吳浩。這是半月來陳思明的第N場性別大戰,對吳浩亦是同理。又是0-5開局落後,陳思明總是主動或被動地演繹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戲碼。不過,這一次,吳浩沒有給出機會,19-14,5局的分差並不算大,陳思明與冠軍的距離,真真僅一步之遙。
沒有人能記住第二名,亞軍絕非終點。陳思明深知自己的六脈神劍距離出神入化,還很遙遠。但若他日一朝練成,中式桌球的宇宙里,她一定是最強王者之一。
都說英雄出少年,陳思明是典範,是前輩。在她的晉級路上,並沒有遇到16歲左右的少年。而她的隊友劉海濤,險些被鞏晨智掀翻。對此,陳思明心有餘悸,她認為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加入,對中式桌球發展肯定是好事。她建議青少年盡量不要放棄學業,如果已經放棄了,就一定要沉下心來。曾幾何時,陳思明也是由媽媽一路陪着,走到世界冠軍的寶座。
關注陳思明的微博,有一句話大概能形容她近三年的心境。「山有頂峰,湖有彼岸,在人生漫漫長途中,萬物皆有迴轉,當我們覺得餘味苦澀,請你相信,一切終有回甘」 。亞軍餘味雖苦,冠軍指日可待。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金庸迷陳思明會讓中式桌球的江湖裡,留下屬於她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