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冬瓜談到《陳夢:擁有一個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的時代》,今天,跟廣大球迷朋友聊一聊乒乓球歷史上五大經典之戰。
眾所周知,中國乒乓球長盛不衰的最根本原因是得益於龐大的體量優勢。群眾基礎好,無疑是最根本的內在動力,但在80年代至本世紀初,中國乒乓球還沒有迎來當前的鼎盛,風雨飄搖中的國乒在砥礪前行中也上演了不少經典之戰,一步步走向今日輝煌!
第25屆世乒賽 容國團勝世界冠軍西多
1959年,我國乒乓球運動員容國團參加在西德的多特蒙德舉行的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當時中國乒乓球水平還不算領先,因此,賽前外界預測幾乎一邊倒地認為世界冠軍匈牙利的西多肯定獲勝。
然而,容國團發揮出色,在和國外選手的對戰中,發揮極其穩定與出色,連闖八關,在決賽中以3比1的擊敗當時曾9次獲得世界冠軍的匈牙利選手西多,成為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從1927年舉行以來,第一次贏得世界冠軍的中國運動員。
容國團
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單決賽中,第一局多西以21比19拔得頭籌。
面對首局失利,第二局容國團改變戰術,在與對手的相持中加強拉球的旋轉和落點變化,這一改變讓匈牙利選手一下子亂了陣腳,該局容國團以21比12獲勝。
第三局西多也主動變化,在削球時加轉,同時緊逼兩角,加強底線長球使用,調動對手兩個大角。但容國團從容不迫,堅持第二局打法,開始以凶對凶,第三局同樣是容國團以21比15拿下。
容國團與多西
第四局容國團一鼓作氣,針對西多加轉逼角反攻的戰術,容國團採用了正手拉側上旋球的辦法,控制對手的削中反攻,加大對手進攻難度,使西多進攻難以瞄準,最後容國團又以21比14拿下賽點。
容國團在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的奪冠,不僅為我國贏得國際乒乓球比賽的首枚金牌,也打破了匈牙利、日本在世界男子單打這項比賽中操縱多年的局勢。
第39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 中國男團5:0戰勝瑞典男團
1987年第39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辦,中國隊男子團體一路高歌殺入決賽。
瑞典黃金一代
當時決賽對手是乒乓球強國瑞典隊,當時我國派出球員是江嘉良、滕義、陳龍燦;瑞典是卡爾松、林德、佩爾森,比賽開始,分別由江嘉良 vs 卡爾松;滕毅 vs 林德 ;陳龍燦 vs 佩爾森 ;江嘉良 vs 林德 ;陳龍燦 vs 卡爾松,最終中國隊大比分5:0戰勝瑞典。
中國國家男女乒乓球代表隊在這屆大賽中獲得了7個項目中的6項冠軍,從此
中國男乒主力球員江嘉良、陳龍燦、騰毅
中國乒乓球隊在世界乒壇有了一席之地,也徹底改變了世界乒壇的實力格局。
第43屆世乒賽 丁松2:0戰勝卡爾松
1995年,在中國天津舉行第43屆世乒賽中,賽前國乒男隊立誓要「誓奪斯韋思林杯」,當時的主教練正是蔡振華,而膝下球員則是王濤,馬文革,丁松,劉國梁,孔令輝,可以說個個都是經驗豐富。但是,乒乓球強國瑞典實力也不容小視。
賽場永遠不是模擬賽,更不是理論上的實力比拼,這次蔡振華一反常態排兵布陣,來了一招瞞天過海。
秘密武器丁松
在男團決賽的時候,率先出場的馬文革和王濤都是贏一分,輸一分。這樣,第三個登場的隊員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誰也沒有想到,蔡振華竟然派出丁松出場。丁松的出場讓瑞典隊有些懵逼,他是一個讓外國乒壇不是很熟悉的運動員,這個神秘人物出現,絕對出乎了瑞典隊的意料。
讓丁松上蔡振華自己是有信心的,因為很早以前他在給丁松做場外指導的時候,突然產生了一種靈感,攻球運動員能夠靠反拉弧圈球得分,為什麼削球運動員就不能靠反拉弧圈球得分呢?因此,削中反拉就逐步成為了丁松最主要的打法特點。打法確定了,剩下的問題就是提高技術的穩定性和加強比賽的鍛煉。經過近兩年的磨練,使丁松的心理和技戰術日趨成熟。
卡爾松
果不其然,比賽中,丁松用自己獨特的攻削轉換和結合的打法讓老外大驚失色,正如丁松自己的名字一樣,盯着卡爾松,面對卡爾松,其是丁松並不佔據絕對優勢,但是丁松的攻削結合的怪異打法,着實讓卡爾松難受,丁松最終不負眾望,2:0戰勝了卡爾松。丁松對卡爾松比賽的前4板球得失分為19:9,前4板球得失分為25:23丁松僅發球、發搶二項就得18分。可以說,他的獨特打法給對手造成很大接發壓力,也正是他的削中反攻,奠定勝利基礎。
對決瑞典 ,第一局馬文革勝佩爾森。第二局王濤負瓦爾德內爾。第三局丁松勝卡爾松。第四局馬文革負瓦爾德內爾。第五局王濤勝佩爾森。中國隊3:2獲勝,此戰丁松立下了汗馬功勞,一戰成名。
中國隊最終在天津再次捧起了斯韋思林杯,中國男乒終於再次吹響了強勢崛起的號角。
2000年奧運會乒乓球男單決賽 孔令輝3:2戰勝老瓦
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男單比賽,小組出線後,孔令輝場場惡戰,1/8決賽以3比2戰勝了反手技術出眾、發球特別「彆扭」的波蘭選手布拉什奇克;1/4決賽又以3比2淘汰了球路靈活、防守頑強的施拉格;半決賽,孔令輝3比1擊敗了「老冤家」佩爾森。
而同為世界冠軍的劉國梁沒有那麼幸運,他1/8決賽以3比2險勝法國「小提琴手」埃洛瓦,又以3比0輕取四年前奧運會半決賽的對手羅斯科夫。但是在半決賽時,劉國梁面對老瓦以0比3失利。可以說,2000年的悉尼,也算劉國梁職業生涯中的一個痛點,而痛點的根源就是他曾經多次取勝的老對手瓦爾德內爾。
進入決賽,就是乒乓球王子孔令輝對戰老瓦。
第一局,孔令輝佔據明顯優勢,順利拿下了第一局。
第二局同樣隨着老瓦兩次拉球失誤以兩分之差告負。
第三局孔令輝在17比18落後時3次拉球失誤,讓老瓦扳回一局。
第四局老瓦利用靈活多變的發球贏得主動,使孔令輝在這一局直接吃了6個發球,最終老瓦獲勝。
比賽來到決勝局,孔令輝調整思路、一反常態,用反手切老瓦的發球,把比分拉大到9比1,如此大的分差基本上決定了老瓦的敗局。但是,游擊隊長老瓦不甘示弱,他曾在13比18落後時試圖掙扎,但兩次拉球失誤令他信心全無。
孔令輝親吻胸前國旗的經典鏡頭
最後孔令輝以21比13拿下賽點,也算為「小球時代」中瑞兩強近二十年的恩恩怨怨划上了句號。
悉尼奧運會上的三巨頭
至此,老瓦在與中國隊的長期抗衡中再無太多優勢,隨着年齡的增長,對中國的威脅也與日俱減。
2001年世乒賽男團半決賽
中國VS韓國(劉國正對金澤洙)
年齡大點的球迷都知道,90年代到本世紀初,金澤洙一直是中國隊強勁的對手,之前還有劉南奎,當時的韓國隊有能力與中國隊掰手腕。
當時中國和韓國狹路相逢,中國軍團出戰的五名隊員分別為奧運冠軍劉國梁和孔令輝,另外三人是劉國正、馬琳、王勵勤。
韓國隊當時有領軍人物是老將金澤洙,還有柳承敏、吳尚垠。在前四盤的比賽中,劉國正和馬琳各勝一盤,但是新科世界冠軍孔令輝輸給金澤洙、吳尚垠連丟兩分。
當時號稱世界第一正手的金澤洙
前四局中韓兩隊2:2戰平,最後劉國正對陣金澤洙。
第一局金澤洙勝出,劉國正以16比21丟掉了第一局。
第二局末尾劉國正19比20落後,只要金澤洙再得一分,中國隊奪冠就將成為泡影。劉國正憑着頑強精神將比分從20平到21平、再到22平,最終24比22拿下第二局。雙方戰成1:1
金澤洙 劉 國正
決勝局的比賽雙方接連打成8平、11平、12平和13平,之後金澤洙將比分拉開,劉國正則再次追到19比20。接下來的,又是讓人窒息的「賽點」爭奪。20平、21平、22平、23平。劉國正最終25比23取勝,挽救了七個賽點!
參賽球員合影
此次比賽不僅讓球迷朋友們直呼過癮,同時也着實驚出一身冷汗。
關注瘦冬瓜,一起為國球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