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省強勢入局!3000億加碼幹細胞,人民日報:科技應普惠於民

又一省份強勢加碼,我國正在成為幹細胞全新聖地?

今年3月17日,湖南省通過《湖南省細胞和基因產業促進條例》,斥資3000億基金布局細胞產業,通過「揭榜挂帥」機制,開出最高2000萬元獎勵,推動幹細胞抗老等關鍵技術發展。

這是繼今年1月我國首款干細胞藥物獲批上市後,又一省份宣布入局細胞產業。據悉,截至3月,北京上海廣東海南等超半數省份密集出台細胞產業專項政策,各省似乎正爭奪生命科技新賽道的話語權。而在這場省域競賽的背後,一場拷問亦在發酵——

各地幹細胞政策對大眾有何影響?醫療資源不平衡是否會進一步加劇?

01國內一改頹勢,摩拳擦掌?

此前,我國幹細胞行業曾長期陷入「實驗熱、臨床冷」的困局。彼時,國內富豪為尋求歲月密碼,不惜從9000多公里外包機遠赴烏克蘭,花59.8萬「買時間」。

財經天下》發表評論指出:「想不朽的中國有錢人,要不了多久便可佔領整個烏克蘭。」

這股潮流很快被國內專家因安全性叫停,但富豪們並未就此止步,他們將目光投向了因諾獎而炙手可熱的東京(截至2024年,日本共有28人獲得諾貝爾獎)。

其中,2006年,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成功將皮膚細胞回溯至初始的胚胎幹細胞狀態(即iPS細胞),因此榮獲諾獎。此後,口服即可激活人體原本幹細胞活力的「賽羅瑞stemax」等3700種成果相繼問世,京JD東、亞馬遜等線上平台紛紛邀請入駐。

彼時,赴日體驗幹細胞的醫療旅遊者每年超10萬。據日本權威組織MEJ統計,2022年4月至次年3月間,全球赴日旅遊者國人佔比近80%。

轉機始於2024年。隨着《細胞與基因治療產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等文件密集發佈,國內幹細胞從「灰色地帶」逐漸走向規範化發展。各省紛紛嗅到機遇:除北上廣深等第一梯隊外,部分省市勢頭亦相當強勁。

例如,湖南在立法之外,靠「砸錢」趕超,通過「芙蓉人才計劃2.0」對領軍人才給予最高2000萬元科研資助,並在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務;海南則在博鰲樂城設立「幹細胞醫療旅遊先行區」,不僅吸引日韓先進技術,更是直接對標東京,誓要把富豪花出去的錢「賺」回來。

各省奇招頻出的背後,國內幹細胞產業一改從前的頹勢,摩拳擦掌……

02對標日本,中國開出組合拳

從湖南到海南,國內幹細胞蓬勃發展,實力強勁,早已從跟跑走向了並跑之勢。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全國在研項目超860項,幹細胞專利申請量為4535件,均僅次於美國,排名全球第二。

此外,據報道,2024年12月,上海安亭建成了目前全球設計產能最大、建設標準最高的細胞產業化基地,設計產能每年高達6000-10000例,為幹細胞成果向下覆蓋提供了可能。

以前述諾獎延伸成果「賽羅瑞stemax」為例,該品因獨有的Revistem專利,被《Cell》證實有助於「從源頭激活人體內原本幹細胞的活力」,京JD東門檻高至單月3萬2。業內預估,在國內技術迭代下,該成果門檻下降未來可期。

此外,在該成果所在的IPSC領域,我國亦有顯著突破。據悉,繼山中伸彌之後,我國北大教授鄧宏魁創立化學重編程技術,將誘導時間從30天縮短至最短10天,誘導效率從最初的0.1%提高至38%,被《Nature》證實「解決了底層技術瓶頸,開啟iPS細胞3.0時代」。

2024年《Cell》報道:鄧教授團隊成功利用該技術分化出胰島細胞,幫助1型糖尿病者75天完全擺脫胰島素,實現了全球1型糖尿症的首次治癒。

國內先進的物流和強勁的市場需求更為行業發展錦上添花。據京JD東商智數據顯示,前述口服科技四位數的入門版「賽羅瑞pro」,受眾超百萬,成交已過億,尤以四五十歲的高凈值中年男性為主,有評論表示「彷彿回到大學時的體感」、「開一天會也不累,下班還能去打球」,興奮贊其為「中年救星」。

國家的頂層設計更為關鍵。《健康中國2030》將幹細胞列為戰略必爭領域,葯監局建立「附條件上市」綠色通道,醫保部門探索商業保險賠付模式。以上海為例,「滬惠保」已將部分細胞法納入特葯目錄,患者自付比例降至30%以下。

一系列組合拳之下,專家直言:「中國正走向亞洲細胞發展的新高地」。

03中國出手,細胞將從「奢侈品」變「必需品」?

截止目前,國內首款幹細胞葯的定價尚未明確公開,但據業內透露,其完整療程約需40萬至60萬元人民幣,僅為美國同類方法的4%-5%。如此來看,中科院周院士所言:「未來十年,細胞將從『奢侈品』變為『必需品』」,並非只是願景而已。

當各省份的「細胞競賽」最終匯聚成國家戰略優勢,我們迎來的不僅是技術的革新,更是將曾遙不可及的夢想,轉化為普通人也能輕鬆享受的止衰體驗,正如《人民日報》所言:「科技紅利應普惠大眾」——這才是技術發展最動人的註腳。

《Nature》雜誌據此預言:「中國將重新定義再生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