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觀氣象|氣象綜合觀測系統助力,精準「打擊」重污染天氣

三湘都市報全媒體記者 李致遠

3月11日,婁底出現了久違的陽光,居住在婁星區鋼都花園的方女士趕忙洗衣物起來。她說,窗外晾衣,在過去因為擔心灰塵問題,有點難實現,「但現在好了」。

今年,婁底市雙偏振多普勒雷達正式運行,x波段雷達也已建成,包含現有國家氣象觀測站、區域自動氣象觀測站等。據介紹,這套氣象綜合觀測系統的監測範圍覆蓋婁底全市所有城鎮,能夠精準指揮人工增雨等作業,以「打擊」重污染天氣。

地形+重工業等因素造就婁底大氣污染嚴重

3月11日,家住婁底市婁星區寶園小區的吳女士調侃,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她認為過去婁底的空氣質量「真的一言難盡」。

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婁底市中心城區的pm2.5濃度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下轄的冷水江市、新化縣、漣源市、雙峰縣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全部位列湖南省縣級排名的後10名。

婁底的中心城區呈「馬蹄」型地形地貌,加上以鋼鐵、焦化、水泥、火電等高排放行業為支柱產業的重工業結構,導致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排放強度一直處於全省前列。

如何解決大氣污染防治的問題,一直是氣象部門心中的一塊大石。

氣象綜合觀測系統逐步建成,預報預警更及時準確

好在,隨着氣象部門新技術的運用,婁底市空氣質量正逐漸改善。

婁底市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謝友文介紹,該市氣象綜合觀測系統逐步建成,進一步提高了氣象預報水平,「與生態環境部門互聯互動機制,有效發揮了作用」。

據他介紹,今年1月,婁底市雙偏振多普勒雷達正式運行和x波段雷達建成,包含現有國家氣象觀測站、區域自動氣象觀測站等,監測範圍已覆蓋全市所有城鎮。

同時,完整的監測數據經過統計和模式分析,會呈現在婁底市氣象台自主研發的多源降水預報融合應用系統等平台上。再經由工作人員融入人工智能客觀預報技術進行分析,開展空氣污染氣象指數預報。就在今年1月27日,氣象部門通過數據精準提前預報了婁底市在28日至30日白天,全市有一次中度污染,短時重度污染的天氣過程。

就在今年春節期間,婁底城區出現重污染天氣。為了儘快改善空氣質量,氣象部門人工增雨作業隊伍蹲守炮點,待機作業,出現增雨條件後迅速作業,作業區域出現小雨,較好地發揮了降水對大氣污染物治理的濕沉降作用,改善了城區空氣質量。

自動監控企業,一旦超標當即處理

有了這套系統,預警中的「重污染天氣」,也可能出現轉機。

「滴!滴!」在婁底市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平台,如果有企業排放超標,就會立即提示。婁底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科負責人李啟雲告訴記者,「系統對全市所有重點管控企業進行實時的監控,像如果出現超標,有專門的技術部門對數據進行分析,並交給有關執法部門即刻去現場核實處理。」

通過分析研判,氣象部門預報即將出現重污染天氣,並與生態環境部門會商,確定發佈重污染天氣黃色預警。此時,生態環境局將組織人員對市域內施工場地、工業企業等重點大氣污染源進行執法檢查,強化污染排放管控,減少本地污染累積,維持空氣質量穩定。

湖南華菱漣源鋼鐵有限公司既是當地主要企業,也是排放監控的主要目標之一。記者在該公司廠區內看到,空氣質量微站隨處可見。「73個空氣質量微站放置在廠區各區域,全方位無死角監控實時空氣質量。」華菱漣鋼能源環保部環境管理室工作人員張林昊告訴記者,為有效治理大氣污染,漣鋼耗資4000萬元建立了華菱漣鋼安環一體化管控中心,主要通過對廠區內有組織、無組織、清潔運輸進行管理監控,實時反映廠區環境變化趨勢。

平台的監測與預警系統,能夠實現對大氣環境空氣要素pm10、pm2.5進行預警分析並監控,能夠更科學、精準、高效提升廠區生態環境空氣質量。氣象部門提供的空氣質量預報和污染擴散田間分析,幫助企業及時調整生產,也減少了污染物排放。

2024年,婁底市中心城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優良率、細顆粒物pm2.5等主要指標同比改善幅度均位於全省前列。「全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但與先進地區相比,仍有較大差距。」謝友文坦言,下一步,還將加大氣象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運用,全面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