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市場環境,對投教工作提出新要求。
2024年,中國證監會副主席陳華平在2024年「金融教育宣傳月」啟動儀式上表示,投資者教育在投資者保護工作中起到基礎性作用。要提高投資者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要以簡明易懂、投資者喜聞樂見的方式講解產品業務、宣傳制度規則、提示投資風險。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廣東證監局局長楊宗儒指出,研究推動「投顧+」業務融合發展,加快形成投顧業態聚集效應,提升投顧業態影響力和覆蓋範圍。
在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與投資者需求日益多元的背景下,投教無論在內容、傳播還是服務等方面均迎來新需求。投教作品中的乾貨密集,如何稀釋並讓投資者共情?如何避免傳播形式跟風,傳播渠道簡單「複製粘貼」?各投教參與方又如何共推投教服務新業態?3月13日,南都灣財社正式成立「投教新知內容實驗室」(下稱「實驗室」),圍繞「內容生產—傳播觸達—服務延伸」全鏈條,構建投教新範式,助力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共創投教內容新典範
近年來,監管部門持續深入推進投教考核評估工作,各機構對投教工作重視程度不斷提升,紛紛打造投教服務矩陣,但「不懂的人看不懂,懂的人不需要」「知識正確但無人問津」「嗨,又是這」等依然是行業通病。
投資者需要的是「誒嘿,這樣不錯喲」「還能這樣」「有點期待下一集」。實驗室着力破解投教內容「專業性與傳播力失衡」的行業痛點,將依託南都灣財社在泛財經領域百萬級傳播等成功案例經驗,建立「民生視角+財經內核」的內容坐標系,採用情感化敘事和場景化等方式重構投教知識,讓枯燥的投教知識變得生動有趣,讓投教知識「共情」「可用」。
共建投教傳播新形式
當前,越來越多的投教基地逐漸突破傳統的「公眾號+視頻號」模式,成為抖音、小紅書、b站等流量平台中的新面孔;同時,不少機構藉助微短劇的風口,分享流量紅利。
一方面,由於各平台之間存在用戶差異,同樣內容在不同平台間簡單地「複製粘貼」,難以起到「一魚多吃」效果;另一方面,如果只是為追熱點去做某一形式的投教內容,缺乏差異化視角,容易淪為形式跟風。
針對不同平台、群體等特性,實驗室將構建主流平台、細分人群「傳播矩陣診斷系統」,實現投教內容精準觸達。同時,實驗室還將注重ip塑造,通過有血有肉的ip形象,打破專業壁壘,拉近與投資者的心理距離;通過欄目化形式強化用戶內容預期,以系列化、進階式內容提升知識留存率。
此外,實驗室將依託南方報業aigc創作培訓基地,利用ai協同創新,提升內容、海報、視頻等創作質效,形成「圖文+視頻+直播」的立體傳播。
共推投教服務新業態
除了內容創作和傳播形式創新外,實驗室還致力於推動投教服務的新業態發展。實驗室將積極與監管部門、金融機構和專家學者等合作,共同開發高質量的投教資源。一方面,聯合舉辦線上線下活動,增加互動性和參與度;另一方面,藉助南都灣財社的力量擴大影響力,通過專業的視角和廣泛的傳播網絡,使投教內容能夠覆蓋到更多的潛在受眾,特別是那些對金融市場了解較少的人群。
實驗室不僅關注如何有效地傳遞投教知識,更重要的是,試圖通過創新的方式激發公眾對於理財的興趣,培養理性投資的習慣。未來,隨着更多機構和個人參與到這一進程中來,我們相信,越來越多的投教基地將會成為投資者了解投教知識的第一入口,也將是新的流量入口。
統籌:任先博
執行統籌:劉蘭蘭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黃順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