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與相對論到底有什麼衝突?什麼時候能統一?

提起相對論量子物理學,幾乎人盡皆知,它們是現代科學的兩大支柱。相對論主導了我們所見的龐大宇宙,而量子物理學則主宰了微觀世界的秩序。

然而,即便如此,直到今日,兩大理論仍未能完全融合,彼此之間似乎尚存鴻溝。那麼,它們之間到底存在何種衝突呢?

簡而言之,相對論根植於傳統經典理論,而量子物理學則是量子世界的產物,它們有何不同?

經典理論堅持萬物皆可描繪、可預見,一切現象都是連續的。例如,我們每天接收的天氣預報,就是對未來氣候的預示。

量子理論則走上了另一條道路,它認為我們所處的宇宙並非連續,一切皆是難以預測的、充滿不確定性,只能通過概率(波函數)來描繪。

讓我們深入探討一下相對論與量子物理學的「歷史與現狀」。

相對論可以細分為特殊相對論與廣義相對論。特殊相對論建立在兩大公理之上:「光速不變原理」和「相對性原理」。

在研究著名的麥克斯韋方程組時,愛因斯坦發現,光速僅與真空的電容率和磁導率有關,與參考系無關。這表明,光速是宇宙中的一個常數,無論在何種參考系中,速度的疊加都保持不變。

這一發現與伽利略變換(即速度的疊加原則)和牛頓經典物理產生了矛盾。

這表明,麥克斯韋方程組與牛頓經典力學(伽利略變換)必有一個是錯誤的。

經過深入思考(這個過程頗為複雜,此處略過),愛因斯坦提出了自己對時空的看法,他認為時間與空間並非絕對存在,而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這種觀念徹底顛覆了牛頓經典時空觀,因為牛頓認為時間與空間是獨立且絕對的,兩者毫無關係。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在特殊相對論中,時間和空間是相對的,但並非指時空是相對的。在特殊相對論里,時空是絕對的,例如你花費五分鐘閱讀這篇文章這一「事件」,它是絕對的。

廣義相對論則是在特殊相對論的基礎上,加入了重力概念,並推廣至所有參考系。廣義相對論認為,時空並不是平坦的,而是具有曲率的。

因此,在愛因斯坦看來,所謂的重力僅僅是時空曲率的外在表現。可以簡單地解釋為:時空指引物體運動的軌跡,而物體的運動反過來塑造時空的曲率。

接下來,我們轉向量子物理學。

隨着量子物理學的不斷發展,出現了諸如量子色動力學量子電動力學等分支,它們分別統一了弱力與電磁力,並成功描繪了強力。這兩個理論至今為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遺憾的是,這兩個理論均未涉及重力。在理論的任何描述中,都默認重力不存在。

因此,如何將重力理論融入量子物理學,成為了科學家們面臨的挑戰。

雖然廣義相對論很好地闡釋了重力的本質,但它僅在宏觀層面上進行了描述,未能在微觀世界中揭示重力的真諦,因此它並不是量子領域中的完美理論。

例如,根據廣義相對論的預測,黑洞中心存在奇點,但廣義相對論無法解釋這一奇點。這表明,在微觀領域,廣義相對論對重力的解釋並不準確,儘管它在宏觀世界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因此,量子重力理論成為了科學家們追求的目標,亦即將廣義相對論量子化,試圖在微觀世界中也讓廣義相對論取得成功。基於這一思路,科學家們提出了圈量子引力理論和量子場論,並衍生出了前沿的(超)弦理論

然而,科學家們發現,無論這些理論如何精妙,它們離心中的完美理論仍有一段距離,尋找一個更加完美的量子重力理論成為了科學家們不懈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