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築愛巢,帶娃有方,看「鳥中屠夫」如此溫柔的另一面!

由春到夏,在天氣的點滴變化間,萬物生靈也展示着萬千面貌。近日,記者捕捉到長春一對「神仙眷侶」共築愛巢、共同帶娃的溫馨畫面。殊不知,如此溫柔如水的小夫妻,其實有着「鳥中屠夫」的綽號。

聽起來略顯兇狠的「鳥中屠夫」是伯勞鳥,這對小夫妻將愛巢築在了新立城水庫大壩附近,巢主要由樹枝和草組成。最近氣溫較高,巢內6隻剛孵化不久的幼鳥正嘰嘰喳喳地張着小黃嘴,等待爸爸媽媽帶回美食。

伯勞小兩口初為父母,十分「敬業」,共同育雛,雙雙承擔起了照顧家庭的責任。它們會輪番外出覓食,捕獲蜻蜓螞蚱等昆蟲後,叼回來喂娃。一家8口的幸福指數爆表。

巢內的小傢伙們都是急性子,嘴急得很,胃口大開,這可累壞了伯勞爸媽,平均10-30分鐘就要餵食一次,只好一直外出尋找美味佳肴,以期讓孩子們茁壯成長。

伯勞鳥的繁殖期為4-6月份,雌鳥通常會產下2-6枚卵,絕大多數不會超過8枚,孵化期約為12-15天。在繁殖季節結束後,伯勞鳥會進行遷徙,飛往南方尋找更溫暖的氣候和更豐富的食物資源。

老百姓習慣稱伯勞鳥為「胡不拉」,以昆蟲和小型動物為食,喜歡蚯蚓、蜻蜓、螞蚱、蛙類、鼠類等。它們擁有銳利的眼睛和敏捷的反應能力,還具有卓越的飛行技巧,能夠在空中快速捕捉獵物。

別看伯勞鳥體型不大,但以其獨特的生活習性和戰鬥能力贏得了「鳥界屠夫」的稱號。它們擁有鋒利的鷹喙和利鉤般的爪子,能夠輕鬆捕殺比自己體型大得多的獵物。除昆蟲外,蛇類蛤蟆斑鳩、烏鴉,甚至是體型龐大的白頭海雕,伯勞鳥都敢於挑戰。它們常常站在高高的樹枝上,用銳利的眼神搜索着周圍的獵物。一旦發現目標,便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俯衝而下,用鋒利的爪子和喙將獵物一擊致命。

伯勞鳥對外生猛,回歸家庭卻是溫柔如水的另一副面孔。它們通常是一夫一妻制,共同築巢、孵卵、育雛,共同保護幼鳥不受掠食者的侵害。伯勞鳥的家庭觀念和責任感在動物界中難能可貴,堪稱「模範夫妻」和「模範家長」。

伯勞鳥是一種千古名鳥。南北朝時期,伯勞鳥的描述就躍然於《西洲曲》中,一句「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的詩句,將伯勞鳥辛勤不輟的形象勾勒於筆端。南朝梁武帝蕭衍的《東飛伯勞歌》中的「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這裡的「勞」就是指伯勞,「燕」是燕子,因為伯勞和燕子是兩種不同類型的候鳥,古人就產生「勞燕分飛」的感慨。在花鳥畫中伯勞鳥也是「大明星」,典型代表有宋徽宗的傳世名作《梅竹聚禽圖》。

伯勞鳥以昆蟲為主要食物來源,而很多昆蟲往往是農作物的害蟲,另外,它們還能捕食田鼠等有害動物,因此伯勞鳥在抑制農作物、森林病蟲害方面起到積極作用。它們是大自然中的「生態衛士」,如果市民朋友偶遇了這些小精靈,應當多宣傳保護它們。


吉林日報社出品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韓玉紅

策劃:韓雪潔

執行主編:於悅

編輯:吳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