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北緯31度,看千年紅豆樹!

古樹名木,被譽為「綠色的國寶」「有生命的文物」,承載着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一株古樹,就是一方故土、一段歷史、一縷鄉愁。江陰古樹名木資源豐富,全市列入古樹名木名錄百年以上的有126株,分屬於15科21屬21種。

即日起,「江陰發佈」推出「樹說江陰」系列策劃,展現古樹名木蒼虯蓊鬱之美,講述古樹名木背後的江陰故事

今天是5月20日

(諧音「我愛你」)

一個浪漫的日子

我們一起去顧山

看看象徵愛情的紅豆樹



古樹傳說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早在唐代,詩人王維就寫下了《相思》這首千古名篇。詩中提到的紅豆樹,即為顧山紅豆樹。紅豆樹,常綠喬木,小葉長橢圓形,花白色,莢果扁平,種子鮮紅,盛產兩廣,滇緬。江南一帶,華夏近北極其少見。


顧山紅豆樹被譽為江陰「奇人奇樹奇碑」的三奇之一,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在最新的江蘇省「古樹名木名錄」中排行第七,該樹樹高11米,樹榦胸圍約2米。因其地處紅豆生長的適宜地帶的北緣,是唯一的一株具有半落葉特性的紅豆樹,因而將其單列為蝶形花科紅豆樹屬中的專門一種,名曰:「戴氏紅豆」,被譽為「海內孤木」。


當地人把紅豆作為吉祥之物,更作為愛情的信物和友誼的象徵。相傳南梁武帝在顧山建了一座香山寺,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太子蕭統就在寺中代父出家。他留駐顧山期間,在集市偶遇一名美貌女子,兩情相悅,奈何因門戶、聲譽等原因,終難成眷屬,只好怨鳥紛飛。女子相思成疾,不久而逝,太子聞之,哀痛不已,遂在女子生前所居之處手植了這一株紅豆。


古樹印象


古老:相傳,南梁昭明太子代父在顧山香山寺出家,編寫《文選》。在顧山期間,昭明太子親手種了兩棵樹,一株是在顧山上的山茶花,史稱十里紅,另一株猶是這棵紅豆樹。據考證,南梁蕭統的生活時期是公元501-531年,與植物學專家測出的紅豆樹1500年左右的樹齡相符。


稀有:紅豆樹一般生長在熱帶地區,而顧山紅豆樹生長在蘇南亞熱帶,而且是緯度最北的,又千年不衰,這在世界上極其罕見。一般紅豆樹為常綠喬木,而顧山紅豆樹是冬季落葉樹種,春天發芽,秋冬落葉,與「春來發幾枝」一句完美貼合。因此,在《世界植物學大字典》中,這棵樹單獨成科,命名:江陰顧山戴氏紅豆樹。

珍奇:一是生命力特強,它在元代曾枯槁,到清乾隆年間又復蘇。二是不管種子還是扦插,都難以培育成活,只有等待樹根自然長出小樹。上世紀80年代,古樹旁先後萌出小紅豆樹,形同老樹,猶如清乾年間:「古根旁茁出四干。」


古樹新姿


1982年8月,江陰為了保護珍稀的千年古樹,在紅豆樹四周築起了圍牆,建成了紅豆院,並列為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地方政府不斷加大對紅豆樹的保護,定期聘專家為紅豆樹進行養護修復,如今紅豆樹雖歷盡滄桑,但仍生機盎然,枝繁葉茂。

今年四月中旬,紅豆樹除西北角外其它方位都出現了花蕾,含苞待放,甚是可愛。

「五一」前後,紅豆花大批盛開,一團團潔白的花朵宛如天空中飄落的雪花,在初夏時節帶來了幾分清涼的氣息,微風拂過,花朵輕輕搖曳,讓人沉醉!

部分來源:江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金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