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基因數據可能被公司利用,學者呼籲政策保障

基因可以與一個人的行為和健康聯繫在一起——從冒險意願、求學時長,到患老年痴呆症和乳腺癌的幾率等。5月2日發表在細胞出版社(cell press)旗下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儘管我們的命運肯定不是由基因決定的,但基因數據可能對風險評估和商業利潤有價值。文章作者強調需要政策保障來解決收集基因數據的倫理和政策問題。

上門dna測試,只需要一點口水,就能為數百萬人提供了解家族史和健康風險的方法。現在人們還可以在體外受精診所對胚胎進行遺傳風險篩查。這些測試依賴於多基因得分——對人類基因中影響某種特徵的變異的統計。然而,儘管這些分數在預測大群體的特徵方面很有效,但在個體層面上卻相當弱。

「因此,人們說,『我們不需要擔心公司想要在個人層面使用這些信息,因為它不是很有用。』」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家、共同通訊作者nicholas papageorge說,「這並不完全正確。公司掌握的關於你的任何一點信息都是有價值的。」

研究人員利用經濟模型發現,公司可能願意為消費者的多基因評分數據付費,即使它作為預測指標只是略微準確,但這些信息可能會增加利潤,而且相對便宜。例如,了解一個人的多基因得分,可能推測其有認知能力下降或危險行為的風險,保險公司可能會為個人量身定製產品時,拒絕保險,或提高保費。

蓋辛格健康科學學院法律學者、生物倫理學家michelle meyer

說:「這些數據可能會有提高福利的用途,雖然這有點違反直覺。」

例如,金融服務公司可以開發產品,減輕財務決策負擔,或為阿爾茨海默氏症多基因高風險人群提供監測服務。「但我確實認為,公平地說,公司有責任解釋並幫助開發適當的方法,以防止數據被惡意使用。」

研究人員認為,目前的法律和政策不足以解決相關商業用途的潛在的倫理、隱私和法律問題。雖然美國的《基因信息非歧視法案》禁止基於基因信息的醫療保險和就業歧視,但存在漏洞。該法案只涵蓋健康保險,不包括長期、殘疾、人壽和其他保險。它也不適用於人數少於15人的公司,這一比例佔美國公司的85%。

「這給人們和那些有能力採取行動的人敲響了警鐘。」meyer說,「我們應儘快把事情落實到位。」

「我認為人們沒有意識到,他們今天放棄自己的基因信息時,他們將永遠放棄了它。」papageorge說,「一旦有新技術出現,他們會對你有更多的了解。」

閱讀論文: https://www.cell.com/ajhg/fulltext/s0002-9297(24)00083-1

了解更多最新研究,請關注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官方微信「cellpress細胞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