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膠質瘤的免疫治療發現新靶點

科技日報記者雍黎

腦膠質瘤的免疫治療有了新的靶點。14日,重慶金鳳實驗室舉行2022-2023年度科技成果發佈會,集中展示實驗室投用以來最新的科研進展。其中,劉新東團隊首次闡明IL-8對腦膠質瘤發病和聯合阻斷治療機制的影響,揭示了白細胞介素-8(以下簡稱「IL-8」)在構築腦膠質瘤免疫抑制微環境中的作用及作為免疫治療靶點的潛在應用價值,該成果已於《腫瘤細胞》公開發表。

「腦膠質瘤惡性程度高,病人生存期短,臨床治療手段有限。」論文第一作者、金鳳實驗室的劉浩飛博士介紹,腦膠質瘤是最為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原發腫瘤。腫瘤發生的特殊位置及其侵襲生長的特性,導致腦膠質瘤很難通過手術完全切除。高級別膠質瘤的複發率幾乎為100%,平均生存時間僅為14個月。近年來,免疫檢查點阻斷取得突破性進展,已成功用於治療多種類型的腫瘤,但其對腦膠質瘤的治療效果並不理想。

為提高腦膠質瘤的免疫治療效果,劉新東團隊對腦膠質瘤中T細胞的功能、狀態及其免疫抑制微環境的形成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阻斷IL-8後腫瘤中M2型巨噬細胞和免疫抑制性小膠質明顯減少,而抗血管生成單核源性巨噬細胞增多。這說明阻斷IL-8改變了巨噬細胞和小膠質細胞的分化軌跡,逆轉了腫瘤免疫抑制微環境,增強免疫檢查點阻斷的治療效果。

「目前,我們已經自主研發了IL-8的全人源化中和抗體,正在進行前臨床試驗推進計劃。」劉浩飛表示,得益於金鳳實驗室病理表型組平台、實驗動物中心、單細胞多組學平台等平台支持,極大地加快了研究和臨床轉化。

金鳳實驗室舉行2022-2023年度科技成果發佈會現場。金鳳實驗室供圖

據了解,此次成果發佈是金鳳實驗室去年揭牌以來的首次科研成果發佈會,會上還發佈了何永紅團隊研發出首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多重免疫熒光掃描分析系統,趙澤團隊開發了首台病理組織智慧取材和分析系統等多項科技成果,涵蓋免疫病理基礎研究、數字病理設備、病理人工智能診斷、高能級科研平台等方面。金鳳實驗室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以「重大疾病的下一代診斷」為核心任務,創新科研組織範式,開展原始創新研究,產出引領性成果,賦能產業創新

(來源:科技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