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我獨尊,王者風範,高山杜鵑中的無上至尊——大樹杜鵑

編者按:大樹杜鵑以其古老高貴的血統,雍容華貴的容顏,傲視群雄的健碩身軀,當之無愧地位居世界杜鵑花的王者之尊。他的發現被認為是國際杜鵑花最重大的發現之一,被譽為是高黎貢山的鎮山之寶。大樹杜鵑生長的地方人跡罕至,從被發現的一百年來,只有極少數的幸運者在密林中見過大樹杜鵑的真實容顏,平添無數神秘色彩。

從本期開始,共推出大樹杜鵑系列論文12篇,許多內容在業內刊物從未有人涉及。論文主要涉及的精彩內容包括:從大樹杜鵑的分佈範圍,糾正學術界一直認為大樹杜鵑只分佈在騰衝一帶的說法;從愛丁堡皇家植物園大樹杜鵑標本源頭論述大樹杜鵑,解決了學術界一直認為大樹杜鵑是1919年被砍伐的誤區;大樹杜鵑與杜鵑花之王、著名植物獵人福雷斯特的彼此成就和索命糾纏 ,福雷斯特與他的納西族考察隊趙成章等人的學術糾葛等;大樹杜鵑與麗色奇鶥神奇的協同進化,講述物極必反的神奇,為什麼自然界最小的種子能夠長成最大的大樹;論文最後回到生物多樣性保護,講述巨樹對生態安全的重要性,保護好森林頂層巨樹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為了寫好這一系列論文,團隊大量調用了大英博物館、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愛丁堡皇家植物園的第一手資料,從各種資料的源頭上第一次為大樹杜鵑正本起源;我們團隊也是第一次提出「生境文學」的概念,試圖用精彩的文學故事的手法將一段精彩但不為普通人所知的中國植物物種高山杜鵑的歷史奉獻給關注我們的讀者。

摘要:杜鵑花被國際園藝界譽為「木本花木之王」,是西方上流社會身份尊貴的象徵。大樹杜鵑被認為是杜鵑花家族的王者,他的發現被認為是國際杜鵑花屬植物物種最重大的發現之一。大樹杜鵑以其古老高貴的血統,雍容華貴的容顏,傲視群雄的健碩身軀,當之無愧地位居高黎貢山杜鵑花的王者之尊,被認為是高黎貢山的鎮山之寶,杜鵑花中的無上至尊。

杜鵑花高貴華麗,繽紛多彩,被國際園藝界譽為「木本花木之王」,為西方皇室、王公貴族等上流社會所追捧,成為身份尊貴的象徵,在國際園藝界大放異彩。就連英國女王出席切爾西花展時,手裡捧着的鮮花都是高山杜鵑,可見杜鵑花在世界園藝界的尊貴地位。「回看桃李都無色,映得芙蓉不是花。」千百年來,無數人為杜鵑花的絕世容顏所傾倒,是我國十大名花。

2018年2月2日攝於雲南滕沖界頭鎮大塘村大河頭

海拔2200m-2550m常綠闊葉林中

圖片提供:植物學家莊平

乳黃杜鵑

英國女王手捧高山杜鵑花出席切爾西花展

高黎貢山位於橫斷山脈三江併流地理奇觀的西部,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這三條近縱向分佈的河流將各條山脈彼此隔開,而每條山脈在緯向、垂直向、坡向、坡度及其生境組合變化多端,並為形成特殊的植物區系和植被類型創造了外部條件,因此這裡形成了世界物種最豐富的地區,被譽為「世界物種基因庫」。高黎貢山高山杜鵑尤其引人矚目,是我國也是世界高山杜鵑的主要分佈區,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杜鵑花園。高黎貢山北方,與青藏高原交界的地方,被福雷斯特認為是世界杜鵑花的發祥地,是研究高山杜鵑的聖地。

生命的香格里拉——廣義橫斷山脈

白色露珠杜鵑

高大的高山杜鵑林

1753年瑞典博物學家林奈在發表的《植物種志》上創建了杜鵑花屬,杜鵑花正式進入國際園藝家的視野。杜鵑花是一個龐大的花卉家族,植物分類上屬於杜鵑花科杜鵑花屬的植物有967種。在全世界杜鵑花中,我國共有杜鵑花561種,其中420種是我國特有種。雲南是杜鵑花的分佈中心和發祥地,共有243種杜鵑分佈。高黎貢山是我國主要的杜鵑花分佈區,高黎貢山是我國主要的杜鵑花分佈區,經過專家統計,有235種。緊鄰雲南的四川杜鵑花也極其豐富,有180餘種。

高黎貢山杜鵑花和茂密的森林

馬纓杜鵑

林奈《自然系統》

在世界所有杜鵑花中,最引人矚目,最大名鼎鼎,最富傳奇色彩的是高黎貢山的大樹杜鵑(Rhododendron protistum Balf. f. et Forrest var. giganteum (Tagg) Chamb. ex Cullen et Chamb. ),也被稱作巨樹杜鵑(giant tree rhododendron),被譽為「杜鵑花的王者」。大樹杜鵑是杜鵑家族的王者,他的發現被認為是國際杜鵑花最重大的發現之一。大樹杜鵑以其古老高貴的血統,雍容華貴的容顏,傲視群雄的健碩身軀,當之無愧地位居世界杜鵑花的王者之尊,被認為是高黎貢山的鎮山之寶。

粗壯的大樹杜鵑王樹榦

高黎貢山大樹杜鵑林

大樹杜鵑是杜鵑花科(Ericaceae)杜鵑花屬(Rhododendron)的常綠樹種,是翹首杜鵑(Rhododendron protistum Balf.F.et Forrest)(翹首杜鵑模式標本采自雲南貢山)的變種,與原變種的區別是這一變種葉背面全面被毛,毛被淡肉桂色,疏鬆,不脫落。福雷斯特一開始發現大樹杜鵑時幾經斟酌,認為他和翹首杜鵑是一個種,因為這兩種杜鵑花外觀形態基本沒有什麼差別。但是他的納西族採集隊隊長趙成章和幾位隊員堅決認為翹首杜鵑和大樹杜鵑是兩個種,為此他們發生了激烈的分歧,最終福雷斯特尊重了他們的意見,在給他贊助人威廉姆斯的報告中將這個分歧進行說明。隨着對杜鵑花科學研究的進一步深入,現在科研學者經過比對認為大樹杜鵑是翹首杜鵑的變種。

翹首杜鵑模式標本

採集者/探險隊:喬治·福雷斯特

收藏編號:16351

採集日期:1918年5月

原產國:中國:雲南,WNW

採集地點:湄公河/薩爾溫江分水嶺

棲息地:杜鵑花林中。

描述:20-30英尺的灌木;花肉質,乳白色和紅玫瑰

愛丁堡皇家植物園

大樹杜鵑模式標本

採集者/探險隊:喬治·福雷斯特

收藏編號:19335

採集日期:1921年3月

原產國:中國:雲南,W

採集地點:'Nmai kha Salween 分界線的東側

緯度:25° 40' N,經度:98° 25' E

棲息地:開闊的森林

描述:80英尺的樹;花深玫瑰紅色,沒有斑紋,但在基部有輕微的深紅色斑點。

愛丁堡皇家植物園

大樹杜鵑花

馮先潔繪銀灰杜鵑、翹首杜鵑、大樹杜鵑標本圖,可以看出他們只有細微的差別

國內已知的九個大樹杜鵑分佈點

Locations of nine known populations of R. protistum var. giganteum. LY:Longyuan龍源;DL:Dulong獨龍;SD:Sandui;QQ:Qiqi;FS:Fugongshibagongli福貢十八公里;PMW:Pianma-West片馬西;PME:Pianma-East片馬東;DHT:Dahetou大河頭;CZH:Cizhuhe茨竹河

九個大樹杜鵑分佈點成年大樹杜鵑數量估計

盛開的大樹杜鵑

大樹杜鵑分佈區域狹窄,數量稀少。現在已知國內有9個大樹杜鵑分佈點,都在中緬邊界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拔2100-3300m的混交林中,主要分佈在貢山福貢瀘水和騰衝等縣市。其中大樹杜鵑成年植株最多,最集中的區域是福貢十八公里處,統計有1667棵成年大樹,花開時節,燦若雲霞,瑰麗壯觀。貢山縣的大樹杜鵑也非常有名,比較容易看到樹冠上的鮮花,而且色彩比騰衝得更加鮮艷靚麗,一身珠光寶氣。大樹杜鵑最有名的分佈區在騰衝,主要原因在於,這裡是最早發現大樹杜鵑的地方,加上騰衝旅遊業發達,各種配套設施比較完善,遊客比較容易抵達觀賞到大樹杜鵑,因此名聲在外。

騰衝這裡因為更靠南,氣候更加濕潤,因此這裡的大樹杜鵑枝幹比其它分佈區更加高大,更容易引起視覺上的衝擊。分佈在其它區域的大樹杜鵑,山高路遠,與世隔絕,遊客基本無法抵達,所以湮沒無聞,因此給人以大樹杜鵑只在騰衝才有的一種假象。騰衝大樹杜鵑主要分佈在界頭鎮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河頭和茨竹河的溝谷兩側,植被類型為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群落外貌上層木以常綠樹為主,同時也有少量乾季換葉的樹種混雜,林冠參差不齊。其主要分佈地高黎貢山山區海拔2340-2600 m,年平均氣溫11 ℃,最熱月平均氣溫約16 ℃,極端最高溫約27.8 ℃,最冷月平均氣溫約3.50 ℃,極端最低溫在0 ℃以下。

高黎貢山的密林

大樹杜鵑王

馬纓杜鵑

貢山縣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雪中的大樹杜鵑

騰衝大樹杜鵑主要生長的高黎貢山西坡號稱滇西雨屏,龍川江在高黎貢山西坡由北向南奔流而去,西面孟加拉灣吹來的印度洋暖濕季風為這裡帶來大量水汽,年均降水量約2000 mm,乾濕季分明,雨季(5-10月)集中年降水量的85%,其中7-9月雨量尤多,旱季(11月至次年4月)雨量較少,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該區域年平均相對濕度在80%以上,土壤為黃棕壤,中等厚度。環境多為多雨高濕,氣候溫涼,土壤疏鬆排水良好的地段。因為該地區緯度較低,氣候溫潤陰濕,氣溫、降雨、土壤等生態條件非常適合高山杜鵑的生長,不過一些特殊的年份,大樹杜鵑生長的高海拔地區也會降雪。尤其貢山縣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大樹杜鵑因為所處的緯度高,海拔高,花開時節,經常滿樹繁花和皚皚白雪交相輝映,雪膚玉肌,胭脂勻注,輕疊數重,美輪美奐。

參考資料:

1,《植物獵人》英,托比·馬斯格雷夫;英,克里斯·加斯納。
2,《大樹杜鵑採集記》馮國楣 《生命世界》

3,《喬治·福雷斯特在中國採集的杜鵑花屬植物》耿玉英

4,《從喜馬拉雅到歐洲大陸,中國杜鵑百年路》耿玉英《森林與人類》

5,《極小種群大樹杜鵑的保護探討》蘇凱 文沈立 新潘瑤《綠色科技》

6,《我所知道的杜鵑花王》庄平

7,《高黎貢山杜鵑花科植物區系研究 》李新輝、王丹丹、李恆《西部林業科學》

8,《高黎貢山地區杜鵑花科特有植物》刀志靈、郭輝軍《植物分類與資源學報》

9,《大樹杜鵑的前世今生》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山管護局騰衝分局

10,《杜鵑花之中的王者——大樹杜鵑》孫軍 貢山自然保護

11, The Paper Road:Archive and Experience in the Botanical Exploration of West China and Tibet,Erik Mueggl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11

12, Current conservation status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of the giant tree Rhododendron in China,September 2018《Nordic Journal of Botany 》Shenghui Li,Weibang Sun,Yong-Peng 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