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探事業的賽道上奮力奔跑

【來源:江西省地質局_地質新聞】

今年以來,第二大隊物化探勘查院(以下簡稱「物探院」)積極適應發展所需,業務領域已從傳統的地勘行業向城市勘察、公路建設、鐵路勘測、橋隧專項檢測、環境災害治理等領域拓展,1-8月份已完產值2000餘萬元,正以鏗鏘有力的步伐走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

人人盡責,構建物探發展新格局

2021年底,地勘事業單位改革為物探發展創造了有利時機,原有色五隊和原贛西北隊物探資源和技術整合幾個月後的實踐證明,資源調配、技術革新的「雙結合」產生了「1+1>2」的效果。

真正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形成新的發展亮點,關鍵要有創新意識。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物探院領導班子按照「經營+管理+技術」的模式,根據個人特長進行分工,切實做到管理不交叉、不重疊、全覆蓋,進一步激發了黨員幹部的幹勁和闖勁。在科學分析市場行情後,班子成員及時調整思路、尋找出路,提出了「1+1」發展思路(即物探找礦+工程物探),在堅守傳統物探找礦領域的同時,聚焦工程安全保障、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為城市發展提供專業服務,促進延伸產業鏈不斷拓展。

在全院上下共同發力下,今年前8個月該院已確認的合同產值達2500萬元,已實施各類項目29個,其中超500萬元項目有2個,形成了穩中求進的良好局面。

深耕市場,搭好互聯互通「大舞台」

項目是發展的生命線,精準對接項目是防範風險、提升口碑的有效途徑。「所有項目必須自主經營,每個項目都要保證品質,既要鍛煉隊伍,還要見效益。」物探院領導班子在選擇項目時,觀點不謀而合。

經過前期積累,該院已熟悉掌握主動源聲波探測技術、地震散射勘探技術、三分量頻率諧振等多種物探新技術,已經熟練運用於工程物探、城市地質、災害防治、生態環境治理等領域。

在開展的浙江烏溪江引水工程物探項目、景德鎮陶溪川旅遊景區物探項目等傳統項目時,該院注重融入新手段新方法,促使項目完成更加有質量,得到新老業主的肯定。

今年,借大隊和九江5個縣級政府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的契機,物探院把握主動,蹭熱度、搶機遇,與相關業務部門緊密對接,承攬項目600餘萬元,融入縣域經濟取得了明顯成效。

隨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深入推進,水環境治理工程市場開始活躍。物探院「嗅」到商機,立即引進排水管道CCTV檢測、QV檢測、聲納探測技術,組織人員赴省外進行培訓,有10人已取得排水管道檢測及評估證書、企業作業證書,並且在一個月時間內順利取得了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城鎮排水管道檢測資質。今年已先後承接相關業務十幾個,開闢新領域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主動聲源PE管道探測儀器用於瑞昌市排水管網整治工程非金屬管道探測

物探院在拓寬業務的同時,時刻牢記肩負的公益使命。年初,該院就成立了應急小組,專門為地方抗洪搶險、地災應急、城市保障等提供技術支持。聽聞永修縣一水庫庫底發現管涌,技術人員便迅速趕赴現場,查明了三處管涌點和管涌通道。公益事業沒有區域之分,今年6月,基於相關部門的信任,技術人員受邀到浙江衢州,對七里鄉隧道內的大量涌水涌泥進行勘查,為搶險方案提供了可靠的物探依據。

技術人員在衢州隧道勘查項目進行作業

練好內功,助力服務水平再升級

技術人員因項目的歷練而更加成熟和專業,項目因技術人員的參與而更加高質高效,他們彼此相得益彰。物探院現有正式職工17人,高級工程師7人、工程師6人,是一支名副其實專業能力強、專業素養高的技術隊伍。

物探院非常注重技術能力提升,緊跟國內固體礦產物探勘查技術、工程物探技術前沿,每年均組織骨幹技術人員參加國內物探新技術交流會,為技能提升、業務擴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物探院曾在首屆江西省地質勘查行業物探職業技能大賽中,一舉獲得個人第一名、團隊第二名的好成績……每一項榮譽的取得,都是對技術人員的最佳肯定。

「機會不是等來的,只要保持踔厲奮發的精氣神,苦幹實幹的作風,物探事業的發展動力會更足!」展望未來,全院職工信心滿懷。

(第二大隊 喻亞飛 屈亞燦)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