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登月火箭再一次推遲發射,這個結果大家應該是見怪不怪了,唯一比較好奇的是美國為什麼失去了登月能力?
美國新的重返月球計劃被命名為阿爾忒彌斯,這個名字和半個世紀前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比較類似,它主要包含了六大部分,最終的目的是在月球上建立大本營,除此之外還有建立月球軌道空間站等等。
但這一切的前提便是擁有一個好用的「交通工具」,半個世紀前阿波羅載人登月利用的是土星五號大推力運載火箭,而這個火箭的前身或者說技術是依託於V2導彈,二戰後美國接收了很多戰敗德國的技術人員,打下了一定的技術基礎。
反過來看上個世紀的太空競賽,蘇聯想盡一切辦法最終都沒有實現載人登月,根本原因就是缺少安全性高的運載火箭。上個世紀美國的載人登月從1969-1972年一共進行了6次,把12名宇航員送上了月球表面,它們主要依靠於土星五號大推力運載火箭。
1972年阿波羅17號完成最後一次載人登月任務,結束了登月計劃,而價值高昂的土星五號運載火箭也隨之退役,現在如果想用也無法製造了,首先是技術文件已經丟失,相應的很多生產線早都沒有了,說白了就是無法再生產土星五號。
要想成功載人登月就需要新的載人飛船,而重返月球計劃的首個環節就是超級火箭的研製工作,也就是目前我們看到的不止一次推遲發射的「太空發射系統」(SLS)。這個超級火箭是由退役的穿梭機演化而來,運載能力極強。
但是現在它的第一步就「邁不出去」,就在最近它已經三次推遲發射,主要原因就是發射引擎的疑似故障。當然這第三次推遲,根據NASA的通告主要還是躲開熱帶風暴「伊恩」,而工作人員已經做好了將『太空發射系統』(SLS)火箭和『獵戶座』飛船推回裝配大樓的準備。
如果這個超級火箭被撤下發射台運會裝配大樓,那它的發射時間可能更要延後,運載火箭的首飛都舉步維艱,那麼真正的載人登月就更要被推遲了。
不知道大家是否感受到另外一個問題:半個世紀前美國就輕鬆登月,但現在為什麼失去了登月能力?
以人為本的時代,發射探測器需要追求絕對的安全,運載火箭如此、載人飛船也是如此!
上個世紀美國載人登月是在太空爭霸的背景之下進行的,其實當時的科學目的並沒有那麼明確,甚至採集回的月球樣本都沒有當好東西完整地保存,除了部分被當作禮物送給其它國家。其實當時載人登月就是想要在太空探索領域中徹底的壓前蘇聯一頭,不得不說效果非常好。
但是現在不同了必須以人為本,說白了就是為了宇航員的生命財產安全,安全係數必須要高,如果放在半個多世紀以前,這枚超級火箭或許早都已經發射升空。
一枚超級火箭在幾年間已經推遲發射近20餘次,我們目前無法確定它到底在什麼時間能發射升空,這第一步無法完成,那麼真正的重返月球載人登月就遙遙無期。
很多網友說:美國丟失了載人登月的能力!其實從目前的表現來看,的確是問題頻出,但按照整體的任務計劃,美國大概率還會是本世紀首次載人登月的國家,首次載人登月或許會在2025年前後完成,雖然一再延遲發射,但NASA的老本還真的可以吃幾年,畢竟技術積累還是充足穩定的。
但是在未來這個地位就不一定能保得住了!
往近處說未來幾年從火星上採集樣本,中國航天很可能就走在美國的前邊,這一切都得益於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的探索精神。
美國丟失的登月能力是否會再次迅速的撿起來,這就要等待後續的發展了,目前來看重返月球這第一步就走的非常坎坷,未來還會有很多難關需要一一去闖,到底是一馬平川還是頭破血流不妨拭目以待?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