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濰坊:這地是化石王國

化石就是生活在遙遠的過去的生物的遺體或遺迹變成的"石頭"。從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動物、植物的樣子,從而可以推斷出古代動物、植物的生活情況和生活環境,可以推斷出埋藏化石的地層形成的年代和經歷的變化,可以看到生物從古到今的變化等等。

在廣袤的濰坊大地,有兩處化石地值得我們去關注,一是臨朐山旺古生物化石,約形成於1800萬年前;二是諸城恐龍化石,約形成於7000萬年前。現介紹如下:

一、臨朐山旺化石

山旺化石

山旺化石,又稱山旺古生物化石,形成於1800萬年前,是中國唯一、世界罕見的在中新世保存完整、門類齊全、具有不可替代和重要科學價值的地層古生物化石遺迹。

現在已發現硅藻孢粉、裸子植物、昆蟲、魚、兩棲、爬行類、鳥、哺乳動物等10個門類,600餘種屬,幾萬餘件,其門類之多,品種之全及體態之完美,屬舉世罕見。

千奇百態的哺乳動物化石中有迄今世界上唯一的保存最好的東方祖熊完整骨架;有體形龐大的食肉動物犬熊和豺熊化石;有無角犀牛化石;有三角原古鹿化石等。

山旺山東鳥是1976年在中國首次發現的第一個完整的鳥化石,它填補了中國第一紀鳥類化石的空白。碩大臨朐鳥是中國發現的最大的鳥類化石。

中華河鴨是中國已知鴨科甚至雁形目保存最完整、時代最早的化石代表。

山旺化石的寶貴之處,不僅是門類眾多,而且保存完整。如樹葉的葉脈、蝙蝠的翼膜、蜘蛛的足毛,蜻蜓的羽翅……都印痕清晰,歷歷可辨,就連極難形成化石的蝌蚪、青蛙、蠑螈、蜜蜂、花朵,都保持了原態,有的還保持了原來的色彩。許多化石都已屬"稀世珍寶"。

《臨朐續志》載:"堯山東麓有巨澗,澗邊露出礦物,其質非石非土,平整潔白,層層成片,揭視之,內有黑色花紋,蟲者、魚者、鳥者、獸者……花卉者不一其狀,俗稱萬卷書,唯干則碎裂,不能久存"。

1980年國務院確定化石產地山旺為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

二、諸城恐龍化石

諸城恐龍種屬繁多,且範圍廣,埋藏豐富,是全國少有的一處恐龍化石寶庫,因此有"恐龍之鄉"的美譽。

自1964年8月發現該化石點以來,各單位先後在「龍骨澗」進行了10餘次發掘,共採集到化石50多噸,至少包含10個鴨嘴龍個體。

恐龍化石中,有碩大的角龍、小巧的鸚鵡嘴龍、高大的鴨嘴龍、兇猛的霸王龍,還有角龍、甲龍虛骨龍、禿頂龍等,還發現眾多恐龍蛋化石、恐龍腳印等。

諸城陳列的恐龍骨架,高9.1米,長16.6米,是世界上已發現的個體最大的鴨嘴龍化石,因嘴扁寬類似鴨嘴而得名,屬鳥臀目鴨嘴龍科,生活在中生代白堊紀晚期,距今約有7000萬年。

諸城恐龍化石,是研究整個古生物演化史,特別是對國際古生物研究、國際學術交流,提供了豐富的化石資料。

明萬曆《諸城縣誌》載:「皇坂石,皇坂店南,石道有驢、騾蹄跡,前後相錯,深入二、三寸,俗傳張果老所遺,又雲安期生往來東海所遺者」。這是目前為止諸城歷史上發現恐龍痕迹最早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