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新冠疫情什麼時候能結束?中科院院士黃建平團隊給出預測答案

新冠病毒已經肆虐兩年之久,在這時間內,所有人惶恐度日,擔心自己中招。放眼全球,都在被這一小小病毒折磨不成樣子,經濟公共安全倍受打擊。

新冠病毒屬於RNA單鏈病毒,變異率極高,可以與大量准種形式混合在一起。

一個患者身上並不是有完全的統一病毒,而是多個變異得到的毒株。大量研究表明。即便是早前的冠狀病毒進入人體免疫功能,也能防止人們患病,但新冠病毒兩年過去了還沒有消失跡象,確實容易浮想聯翩。

老話說「大疫不過三年」?

在人類歷史上,有許多大型瘟疫爆發,但他們的共同點都是未超過三年就自行消失了。而新冠疫情仍處於防疫階段,要想找住苗頭,迅速掐滅,可以說是難上加難。

老話常說「大疫不過三年」,意思是指即便是再怎麼大型的瘟疫,三年時間足夠結束。可新冠疫情馬上就到三年之期,他有可能乖乖消失嗎?

這次新冠疫情什麼時候能結束?中科院院士黃建平團隊給出預測答案

來自蘭州大學黃建平院士的團隊,與各個領域的專家聯合評估後,在我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上,發表了名為《奧密克戎大流行是否將終結》的評述文章。

文章內提出,根據最新的預測報告顯示,新冠病毒大流行將在2023年11月份結束。

世衛組織也指出,現在全球各國家有了相對應的保護措施及嚴格的防控舉措,這種局面也有望在2023年終止新冠疫情。

世界上各個地區的確診肺炎病例明顯降低,主要以無癥狀和輕癥狀為主,加上所有新冠疫苗接診有效,目前正處於評估第4針新冠疫苗預防接種,需要根據環境疫情發展情況,界定要不要普及第4針新冠疫苗接種。

不過,疫苗分配做不到公正,未來有幾率出現病毒變異,一些不利的因素或境外輸入,也可能導致目前取得的進展付諸東流。

新冠病毒的特徵也被陸續揭露,比如很多患者感染治療完成可能要面對後遺症、復陽、間接性潛伏、易感等。即便人們在不斷鬥爭,但也有許多不確定性,病毒的變異特性也增加了防疫難度,如果以後出現毒性更高的毒株,對抗疫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人類與病毒的鬥爭有兩種結果

評估人類與病毒鬥爭的結果,一般是有兩種。第一比如之前的非典病毒,雖然適應了一段時間,但最後由於各種因素自行消失。

第二則是人類和病毒初步建立了共存,世界上有很多國家實現了流感及各大流感超強病毒的共存方式。

可見當下新冠病毒很難自行消失,他只會隨着環境變異慢慢強大,所以大家偏向於第2種結果。

新冠病毒有哪些傳播途徑?怎樣解決?

--空氣傳播

新冠病毒攜帶者呼吸時會通過口鼻向外界傳播病毒。特別是在室內封閉環境下,感染果停留時間過長的地方都會有一定傳染性。

解決方法主要是勤開窗勤通風,促進空氣交換流通。

--接觸傳播

與新冠病毒攜帶者近距離接觸,手沾染這種病毒,不小心碰到自己的口鼻眼睛粘膜,容易造成病毒接觸感染傳播。

解決方法則是勤洗手,做好防護措施。

--飛沫傳播

如果新冠病毒攜帶者在談話打噴嚏時未進行阻隔,導致病毒到達其他人的口腔,鼻腔中則會誘發感染。

解決方法則是佩戴口罩勤消毒。

寫到最後

目前我國絕對是抗疫的領先者,已將疫情徹底控制住,作為全球大流行病毒,獨善其身不可能,所以其他國家也要做好防護措施,避免新冠病毒攜帶者輸入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