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離3D打印完全商用,還有多遠的距離?

3D打印再一次迎來了突破,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員使用患者自己的新報和生物材料「打印」了世界第一個3D血管化心臟,並在《Advanced Science》中發表了研究成果。

至此,3D打印迎來了重大突破,繼模仿製造中樞神經系統結果的脊髓支架後,又成功打印了人體重要器官。或許在不久的未來,3D打印能夠逐漸地轉為民用,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那麼什麼是3D打印技術呢?它是與我們平常所見的打印技術比較類似,在數字模型文件的基礎上,運用可粘合的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出物體的技術。可粘合的材料範圍非常的廣泛,包括並限於塑料、部分金屬、部分食材等。通過與電腦連接後利用電腦控制將打印材料一層層地疊加起來,最終把電腦上的數字模型文件變成實物。由於現階段3D打印時材料多呈線狀,打印方式與織布機織布的方式類似,打印出來的成品手感也十分接近成品服裝。所以有人也把3D打印機稱為「高級織布機」。

同時,由於3D打印可選材料非常的廣泛,所以3D打印機的使用場景也非常廣泛。截止至目前,3D打印機已應用於電子行業、醫學領域、航天科技、房屋建築等多個領域,幫助人們研究更多高精尖內容以及改善生活。

目前3D食品打印在全球範圍內十分風靡,包括西班牙、英國、荷蘭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均擁有着相對成功的商用案例,我國該領域目前仍然屬於新興行業,主要銷售對象為酒店、餐廳等商用企業,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場景較為稀少,是一片可供開發的藍海市場。

但是3D打印機的普及也存在着一些問題。雖然現在的重建物體的幾何形狀和技能上已經獲得一定的水平,幾乎任何的靜態形狀都可以被打印出來,但是動態的物體和他們的清晰度卻較難實現。

另外,根據打印材料的不同,打印機的體積也會隨之發生改變。同時,根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3D打印機的打印效率是一個巨大的難關,在現階段,打印一個小小的簡單的塑料玩具便需要用到30分鐘左右的時間。打印一個簡單的金屬製品更是需要機器不間斷地工作1到2天。如何提高3D打印機的打印效率將成為製造商們需要攻克的一個難題。

你怎麼看待3D打印機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