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保羅·夏皮羅:人造肉可與肉類相同,未來佔據超一半肉類份額



當下我們可能正在經歷下一場食物革命的開端——細胞農業,即從細胞中培養出肉來。


生物技術除了用在醫學等領域,近年來也被廣泛應用於食品領域,比如人造肉生產上。


就像汽車讓馬車成為歷史、消失在人們視線一樣,基於生物技術開發的人造肉或將徹底改變人類與動物的關係。未來的人們也許不用再飼養、屠宰動物就能吃到牛肉、雞肉。


用人造肉替代屠宰肉不僅具有倫理意義,對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也都有積極影響。


眾所周知,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加劇全球變暖。其實動物養殖也是空氣、陸地和海洋污染不可忽視的來源之一。此外,肉類食品的生產也會耗費大量資源。用一位人造肉從業者的話來說:「比起半年不洗澡,少吃一頓雞肉能節省更多的水。」


也有人認為人造肉實際產生的碳足跡或污染很可能根本不比傳統農場好多少。對此,《人造肉:即將改變人類飲食和全球經濟的新產業》(Clean Meat:How Growing Meat Without Animals Will Revolutionize Dinner and the World)一書的作者保羅·夏皮羅(Paul Shapiro)表示:「有非常有力的證據表明,人造肉生產所使用的土地和水遠遠少於實際飼養動物。」



圖 | 保羅·夏皮羅(來源:資料圖)




據了解,現代工業化農場將雞密密麻麻鎖在極小的籠中,不僅動物們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痛苦,更容易引起致命禽流感疫情。儘管有着疫苗、殺蟲劑等的幫助,疾病仍不能被完全避免。


更重要的是,全世界肉類的需求還在快速增長,人類可以為了滿足全部需求無止盡地飼養和屠宰牲畜嗎?僅從人口增長情況來考慮,拓寬人們的肉類選擇也是一件好事。


目前,相對市面上已經可以買到的以植物蛋白為原料的植物肉,用細胞培養的人造肉開發難度較大,但也被行業認為是替代屠宰肉類的更加理想選擇。


細胞培養肉比較早期的一種培養方式是使用動物肌衛星細胞,該細胞唯一的功能就是生產肌肉。它們被取出放置在培養基中,通過不斷生長最終形成真正的肉。


值得一提的是,以這種方式培養的細胞肉早已通過了試吃階段。在 2013 年,針對第一塊人工培植的牛肉漢堡舉行過一場品鑒會。當時的漢堡由於成分單一,缺少動物肉當中的血、脂肪、結締組織,口感上仍有不足。其製作成本也十分昂貴,整個過程耗資約 33 萬美元(約 200 萬元人民幣)。


不過,隨着技術的進步,細胞肉後續的製作成本逐漸降低。僅 2 年後,相同漢堡的製作成本就下降了 80%。而在 2021 年左右,以色列人造肉公司 Future Meat 生產的細胞培養雞肉成本,每公斤已低於 300 元人民幣。


「現在的成本已經在以較快的速度下降了。至於口感,最終,這些人造產品將與基於屠宰的肉類產品沒有任何區別。它們是真正的、真實的動物肉,只不過是直接從細胞中生長出來的。」夏皮羅說到。


在人造肉領域,越來越多的初創公司正在湧現。比如,中國的周子未來、CellX 等公司都在進行細胞培養肉的研發,其中周子未來已在今年 6 月 10 日發佈了中國第一塊細胞培養五花肉,並開始着手產品的小規模生產工作。


國外的一些企業也正在生產人工培植的雞肉三明治、蛋黃醬金槍魚膠原蛋白等多種產品。


目前來看,人造肉要想達到商業化的標準,還須進一步降低成本、提升口感並尋找批量生產的更好方式。畢竟只有好吃且更便宜、更健康的人造肉人們才願意消費。



(來源:資料圖)




夏皮羅作為世界首批嘗試人造肉的人之一,出於讓更多人了解人造肉這個有可能解決全球問題的新興領域,寫下了《人造肉》一書,對人造肉在實驗室中的進展、商業化過程、克服降低成本與政府監管障礙、如何與工業化畜牧業爭奪市場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展示,並預測了未來的飲食趨勢。


這本書原版書名「Clean Meat」,直譯為「清潔肉」,是西方對細胞肉的另一種叫法。對於這個名稱,夏皮羅也有自己的理解:「『清潔肉』既是對清潔能源的認同,也是對不通過動物來生產真正的肉所帶來的食品安全益處的認同。這種肉對地球更乾淨,對人類也更安全。比如,由於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腸道病原體的存在,處理生肉可能是危險的。而『清潔肉』就不需要擔心腸道病原體的存在。」


有人造肉專家曾預測「到 2040 年全球人造肉市場份額將達 60%」。


對此夏皮羅表示,預測 20 年後的未來比較困難,但這是有可能的。畢竟人們在 1990 年的時候很難想到可以在幾乎不花錢的情況下與世界上的幾乎任何人進行即時視頻交流,一個沒有屠宰場的世界或許很快也能成為現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