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澤慧:被譽為中國的居里夫人,自我評價卻是經常做不合時宜的事


作者:山佳


提起兩彈一星,我們總會想起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人的名字。其實,還有一位為兩彈事業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她就是今天的女主何澤慧,並被譽為中國的「居里夫人」。就是她,發現了原子核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是中國原子能物理事業的開創者和奠基者之一。


意想不到的是,何澤慧竟是楊絳就讀於蘇州振華女中的小師妹。而何澤慧的外婆謝長達,就是振華女中的創始人。


所謂振華,寓意為振興中華。在謝長達看來,即使是女人,也能夠為國家的振興做出貢獻,這種思想在當時,很是超前。


澤慧的三姨媽王季玉,終生未婚,永遠都是楊絳心心念念感激不盡的老校長。


出身於書香門第的澤慧,氣質自是與眾不同,就讀清華大學,後留學德國,再到異國他鄉牽手錢三強,一路走來,怎一個直白爽快了得?而她對自我的評價,卻是」經常做不合時宜的事「、」講不中聽的話「。這,又是為何呢?



01


何澤慧,1914年3月5日出生在蘇州,是個屬虎的女娃。老爸何澄,留學日本,曾追隨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後成為一位收藏家,蘇州著名的網師園,就是他的私宅。老媽王季山,是物理學翻譯家。


外婆謝長達,深受科學治國思想的影響,1906年創辦了著名的振華女校。後來,三姨媽王季玉,接過振華的大旗,成為校長。澤慧的小學、中學就在那裡度過的。


澤慧從小就是學霸,每每考試總是第一,但三姨媽總會把她改成第二名,第三名。也許,滿招損,謙受益是王季玉對外甥女的期許吧。不過,納悶的是,澤慧從何知道三姨媽改她的名次呢?


赫赫有名的張大千,到了蘇州就住在網師園。張大千畫畫,畫完了就送給澤慧及她的兄弟姐妹們。可何家孩子哪懂這些畫的珍貴呢?他們拿着張大千的畫折成紙飛機,一時天上飛的都是張大千的畫。若這些畫留到現在,可值老鼻子錢了!


1932年,澤慧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一踏進校門,人還沒認全,物理系新入校女生,就被物理系掌門人葉企孫一一勸說改系,主要原因就是女生學習物理,難以學有所成。


這可真讓澤慧生氣了,從小就生長在男女平等大家庭的她,怎肯輕易低頭?她據理力爭:」為什麼在考試成績之外,設立性別條件?你幹嘛不讓我讀,我偏要讀!「


掌門人葉企孫只好妥協,行行行,你們女生試讀一學期,但成績不好,就一定要走人了。


四年的艱苦學習,澤慧不僅沒有轉系,而且還以論文全班最高分的優異成績畢業。這,可真讓排名第二的錢三強刮目相看。小妮子,好厲害哦!



02


大學畢業意味着找工作,物理系的學子們,第一首選是位於南京的兵工署。但教授推薦的都是男生,澤慧卻被忽略。


正好祖籍山西的澤慧,聽說山西省政府的一項規定:凡國立大學畢業後山西籍學生出國留學,可以獲得3年3000大洋的資助。於是,她決定留學德國,因為當時德國的兵工技術和理工科教育,在全世界首屈一指。


1936年9月,何澤慧來到柏林高等工業學院,申請進入技術物理系,學習實驗彈道學

因此系與德國的軍事工業有着密切關係,一般不接受外國人在那學習。


尤其系主任克蘭茨,從事的彈道學研究,屬於軍事敏感領域,保密程度很高,他不可能接受異國學子。


都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澤慧事先了解到:這位克蘭茨主任,曾經在南京兵工署當過顧問。於是,她心平氣和對着系主任曉之以理:「您可以到我們中國來當我們兵工署的顧問,幫我們打擊日本侵略者,我為了打日本侵略者到這裡學習這個專業,您為何不收我呢?」


最終,克蘭次被澤慧的真誠打動,破倒接收了她。這也是該校技術物理系第一次招收中國女生,這也是彈道專業第一次收女生。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德國邊境封鎖,無法與外界交流。已拿到工程博士學位的澤慧,被迫滯留德國,並與家人失去了聯繫。


在與親人多次聯繫未果的情況下,澤慧選擇請清華同學錢三強幫忙。


錢三強,是錢玄同的次子。錢玄同是誰?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弟子,現代語言文字學的大家。此時的他,正在法國巴黎大學居里實驗室,跟隨居里夫人的女兒學習鐳學。


澤慧立即寫信給錢三強,希望幫個忙,請向家人轉達平安消息。這下,錢三強不鎮定了。

澤慧來自蘇州,樸素文靜,秀外慧中,給錢三強留下很深的印象。


1943年,德法恢復通郵,但規定通信不得 超過25個單詞。


但隨着戰爭的廣大,澤慧轉戰從事原子核物理實驗研究。這與錢三強的研究工作極為相近,於是兩人聯繫日益密切、


1945年,32歲的錢三強,鼓起勇氣,發出25個字之內的求婚信:「經過長期通信,我向你提出結婚的請求,如能同意,請回信。」


信發出後,錢三強還是感覺忐忑不安,萬一姑娘拒絕了,這可咋整?沒想到,收到回信後,錢三強笑了,「感謝你的愛情,我將對你永遠忠誠,等我們見面後一同回國。」


一般而言,姑娘收到求婚信後,總會矜持有加,沒想到來自江南的澤慧,就是這麼善解人意,沒那麼多彎彎繞兒。


1946年4月8日,中國駐巴黎使館,澤慧與錢三強在這兒註冊結婚。從此,在異國他鄉,澤慧有了自己的家。




03


1950年,澤慧與錢三強一同承擔起籌建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重任。那時資金短缺,為了置辦實驗儀器,兩人到處跑舊貨淘元件,自己動手製作儀器。


澤慧回憶:「那時什麼儀器也沒有,我倒覺得挺有趣的,自己動手解決問題,覺得沒什麼能難倒我的。」


1959年,蘇聯撕毀協議,撤走專家。面對如此局面,我國決定自力更生研究原子彈。研究人員,均由錢三強推薦,比如鄧稼先。而澤慧,並未進入研究核武器的第一線。為此,她的態度就是:無論對得起你對不起你,都不要爭。


在氫彈的研製過程中,有一個數據,權威專家認為不可靠,決定重測這個數據。這個實驗,要求幾個月做出來。於是澤慧帶着她的團隊夜以繼日,幾個月就做出來了,證明原來數據有誤。而在平時,這樣的物理實驗需耗時兩、三年。可見,澤慧及其團隊為原子能事業貢獻力量的熱忱。


澤慧與錢三強育有二女一子,長女錢祖玄,次女錢民協,兒子錢思進。父母工作繁忙,只能由保姆照顧他們。後來,孩子們又被送到寄宿幼兒園,每兩周回一次家。


周末,就是錢家好時光。澤慧很會做菜,她會做蘇州的各種魚,做的蛋餃,也超好吃。


而且澤慧心靈手巧,家裡所有人的毛衣,都是她自己織的,光家裡的毛衣針,就有滿滿一抽屜。


最讓兒女們印象深刻的是,澤慧做事特別認真,認準的事情就一做到底。1969年,澤慧夫婦被下放到陝西合陽幹校參加勞動。因為澤慧身體不好,被分配去敲鐘。


即使是敲鐘,澤慧也像是在實驗室測算數據一樣,一絲不苟。她每天收聽收音廣播,對着廣播里的時間敲。只要鐘聲一響,大家就紛紛開始對錶,準確度從來沒差過一秒。



04


澤慧一直堅持,中國的科研研究,要從實際出發,主張少花錢,多辦事,反對過分追求「人員經費越多越好,設備越大越好」。並對任何應酬,邀約,她總是說:「那是浪費時間,我才不去呢。」澤慧的自我評價是,經常做不合時宜的事,講不中聽的話。


沒錯,在接受央視《大家》欄目訪談時,澤慧說出了令人驚訝的大實話。


主持人說:你們這些兩彈一星的功臣為國家作出這麼大貢獻,應該自豪,驕傲。


澤慧卻答:有什麼自豪驕傲的?都是抄的——蘇聯專家接到撤回國的消息,馬上把全部原子彈的資料、圖紙讓我們抄,抄不完讓我們用相機拍。


而且澤慧解釋為何如此:對有良知的科學家來說,原子彈就不應該產生,既然產生了就不能讓一兩個國家壟斷,蘇聯當初的原子彈資料,就是美國科學家故意泄漏給蘇聯的……


2009年,在慶賀澤慧95歲華誕時,院士李惕碚撰文——

在何先生那裡,科學研究就是探索自然的本來面目,如此而已。權位和來頭,排場和聲勢,以及華麗的包裝,對何先生都沒有作用;她會時不時像那個看不見皇帝新衣的小孩子,冷冷地冒出一句不合時宜而又鞭辟入裡的實在話。



2011年6月20日,何澤慧院士在北京協和醫院逝世,享年97歲。


2017年6月15日,中國首顆空間X射線望遠鏡升空,它的名字「慧眼」,正是為了紀念何澤慧院士。「慧眼」以它深邃的目光注視着宇宙,如同何澤慧院士一樣深愛着這片多情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