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建設科技強國——五位科技領域代表講述科研故事

2025年05月29日08:42:06 科學 1752

新華社北京5月28日電 題:矢志建設科技強國——五位科技領域代表講述科研故事

新華社記者張泉、溫競華

研發載人深潛裝備、探索電磁兼容奧秘、助力乾旱區生態保護……他們奮戰在科研一線,矢志創新、銳意攻關,為建設科技強國貢獻着自己的力量。

國新辦5月28日舉行的「新征程上的奮鬥者」中外記者見面會上,五位科技領域代表圍繞「弘揚科學家精神矢志建設科技強國」分享創新故事。

矢志建設科技強國——五位科技領域代表講述科研故事 - 天天要聞

5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新征程上的奮鬥者」中外記者見面會,科技領域代表圍繞「弘揚科學家精神矢志建設科技強國」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 新華社記者 潘旭 攝

2020年成功坐底馬里亞納海溝,下潛深度達10909米,開展了世界首次萬米海底高清視頻直播……談起「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總設計師葉聰如數家珍。「奮鬥者」號是目前世界上載人最多、作業時間最長、潛浮速度最快的全海深載人潛水器。

「近五年來,我們已累計開展了300多次下潛,與印度尼西亞、新西蘭等4個國家對地球上9條主要深淵海溝開展了科學考察,獲得了萬米海底的環境數據,發現了深海生物新物種,也在深海開展了長期觀測和現場試驗。」葉聰說。

「載人深潛裝備的發展讓我們對深海科技進步有了足夠的信心。」葉聰說,未來將持續推動載人深潛的智能化、譜系化和體系化,繼續服務深海探測、保護和開發工作。

電磁專業與國家發展息息相關。小到吹風機、電視機,大到飛機、艦船,都會涉及電磁兼容問題。「長期以來,電磁兼容一直被認為是『玄學』問題,我和我的團隊就是要把這個『玄學』變為科學。」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教授蘇東林說。

為了拿到寶貴的科研數據,蘇東林和團隊常年冬戰三九、夏戰三伏,曾在科爾沁草原連續幾天採集電磁環境數據。經過不懈努力,她和團隊終於發現了電磁發射的內在規律,並首次提出了電磁干擾要素集理論。

「我們的目標是引導老師和年輕學生們奔赴真現場、了解真需求、尋找真方法、解決真問題。解決真問題讓我們有滿滿的收穫感。」蘇東林說。

新疆位於歐亞大陸腹地,遠離海洋、氣候乾旱。這樣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孕育了乾旱區非常豐富和特殊的生物資源。

「我們的工作就是解鎖這些生物是如何適應各種不利環境的,它們的生存密碼到底是什麼。」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所長張元明說。近30年來,他和團隊走遍了新疆的山山水水、荒漠綠洲、森林草原、大漠戈壁。

「目前,國家部署了第三次新疆綜合科學考察,目的就是要評估新疆高質量發展的生態承載力,並提供未來發展的路線圖。我和團隊有幸加入到了這一重大科技任務中。」張元明說,未來將繼續加強第三次新疆綜合科學考察成果的實際應用,服務於國家和地方需求。

「我是『科學大院』門口的『門迎』,把抽象的知識變成生動、直觀的自然現象,吸引更多人走近科學、了解科學,進而學習科學,未來投身科學。」北京交通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陳征這樣形容做科普時的自己。

從事科學教育和科普工作多年,陳征參與了多項國家科普科教重大政策諮詢和「天宮課堂」等重大活動,為國內多檔科普節目策劃設計科學實驗,他開發的物理實驗儀器被國內百餘所高校引進使用。

「這些年,越來越能感受到青少年和科技工作者的雙向奔赴,我感到非常振奮。」每當看到自己的科普活動讓孩子們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樹立起投身國家科技事業的志向,陳征的內心都充滿幹勁,「未來,我還要繼續為營造創新文化壘好一磚一瓦。」

突破算力瓶頸,推動人工智能實現技術普惠、走入千行百業——這是夏立雪正在帶領團隊衝擊的目標。

人工智能是年輕的事業,也是年輕人的事業。這個「90後」小伙創立的上海無問芯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員工平均年齡只有32歲,卻取得了多個原創科技成果。

「讓人工智能在中國率先實現高效落地和廣泛普及,是我們這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工作者的歷史使命。」夏立雪說,我們既要有衝刺的能力,能夠迎難而上、攻堅克難,也要繼續保持長跑心態,形成可持續的創新能力。

來源: 新華網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科學家警告數百座休眠火山可能很快就會爆發,爆發威力更大 - 天天要聞

科學家警告數百座休眠火山可能很快就會爆發,爆發威力更大

近年來,意大利和印度尼西亞等地發生了多次引人注目的火山噴發。近日,專家警告,隨着氣候變化的影響,全球數百座休眠火山可能變得更加活躍,甚至發生噴發。來自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人員表示,融化的冰川可能正在悄悄為未來更具爆炸性和更頻繁的火山噴發埋下伏筆。「冰川通常會抑制下方火山的噴發量,」 研究...
【公共數據庫挖掘】牙線竟含「永久化學物」?6千人大數據揭秘真相!更揭示科研新捷徑 - 天天要聞

【公共數據庫挖掘】牙線竟含「永久化學物」?6千人大數據揭秘真相!更揭示科研新捷徑

利用公共數據庫發現牙線使用與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質(PFAS)的複雜關係,看懂「挖數據」發文的黃金機會!關心健康的你,可能聽說過PFAS,一類被稱為「永久化學物」的有害物質,因其在環境和人體中極難降解而備受關注。它們存在於不粘鍋、防水服、食品包裝等眾多產品中。那麼,我們每天使用的牙線,是否也可能成為PFAS的暴...
【野聊聊氣象】「燒烤」or 蒸煮」 - 天天要聞

【野聊聊氣象】「燒烤」or 蒸煮」

【來源:黃山交通旅遊廣播】各位好,我是小野。昨天,我們進入了夏季的第五個節氣——小暑。此時,暑氣正濃、高溫頻發,南北方有的「蒸煮」有的「燒烤」,咱們黃山就好了,二者皆有。繼昨天「燒烤」之後, 受「丹娜絲」影響,周四之前我市將有一次風雨過程,
其實,《流浪地球》根本不需要「韓子昂」 - 天天要聞

其實,《流浪地球》根本不需要「韓子昂」

在電影《流浪地球》里,韓子昂作為重型卡車的高級駕駛員,執行着運送發動機推動燃料火石的任務。然而,《流浪地球》還是落後現實了。在內蒙古伊敏露天煤礦,重型卡車根本不需要韓子昂。幾百輛由中國華能、徐工集團、國家電網、華為聯合出品的全國首型取消駕駛室的純電無人礦卡——「華能睿馳」礦卡正在伊敏煤礦同時「打工」...
中國科學院院士、細胞生物學家孫大業逝世,享年88歲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細胞生物學家孫大業逝世,享年88歲

訃告 | 沉痛悼念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大業先生中國科學院院士、細胞生物學家、無黨派代表人士、河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孫大業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7月7日18時14分在石家莊逝世,享年88歲。孫大業先生,1937年7月生於浙江杭州,
今日小暑丨向夏生長,不負驕陽 - 天天要聞

今日小暑丨向夏生長,不負驕陽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今天我們迎來夏天的第五個節氣小暑標誌着盛夏的登場俗話說:「小暑過,每日熱三分」小暑節氣期間正好趕上入伏我國大部分地區開啟「蒸煮模式」這一時節,暑氣蒸騰全國從南到北,正是荷花競相盛放之時偶有清風拂過,滿塘荷香給炎熱的夏季添
享年94歲!哈工大教授嚴家騄逝世,訃告:是我國工程熱物理學科的重大損失 - 天天要聞

享年94歲!哈工大教授嚴家騄逝世,訃告:是我國工程熱物理學科的重大損失

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哈爾濱工業大學熱工專業創始人之一、哈爾濱工業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嚴家騄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7月7日在哈爾濱逝世,享年94歲。嚴家騄同志1931年1月出生於江蘇南通,1953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同年進入哈工大讀研,1985年任教授。歷任哈工大熱工教研室主任、工程熱物理研究室主任。曾...
「丹娜絲」逐漸向浙江台州至福建寧德一帶沿海靠近 福建北部、浙江南部近岸海域將出現 2.5 到 3.5 米的大浪 - 天天要聞

「丹娜絲」逐漸向浙江台州至福建寧德一帶沿海靠近 福建北部、浙江南部近岸海域將出現 2.5 到 3.5 米的大浪

今年第 4 號颱風 「丹娜絲」備受關注。最新消息顯示,截至 7 月 7 日 17時,「丹娜絲」 為熱帶風暴級,颱風中心位於距離浙江省溫嶺市偏南方向約 190公里的東海西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 9 級(23 米 / 秒,約 83 公里 / 小時)。「丹娜絲」將先以每小時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東北方向移動,8日早晨起逐漸轉向偏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