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5月17日訊(記者 陳俊清) 張大兵,迎來高光時刻。
5月16日,漢邦科技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掛牌敲鐘上市,交易首日,市值42.69億元,張大兵是其實控人。
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敲鐘現場,張大兵表示,漢邦科技將以此次上市為契機,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不斷優化產品結構,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渠道,堅定不移地朝着成為全球領先的色譜純化解決方案提供商的目標邁進,為中國乃至全球的製藥、化工、食品天然產物、醫美、新材料等領域貢獻更多力量。
這一聲敲鐘,不僅宣告着國產色譜技術領域一顆新星的崛起,更標誌着張大兵二十餘年「技術突圍戰」的勝利——從化工工程師,到打破國際壟斷行業龍頭的掌舵人,他用一場硬核創業史,為中國高端科學儀器自主化寫下生動註腳。
創業20餘年:與色譜技術的不解之緣
張大兵出生於1969年,回溯他的創業歷程,要從30多年前說起。
1990 年 7 月至 2000 年 10 月,張大兵任職於江蘇淮陰塑料製品廠精細化工研究所,從辦事員一路成長為所長。
1993年,在與南開大學及世界衛生組織天津合作中心的一個合作項目中,張大兵首次接觸到色譜技術。當時項目中大量使用進口有機溶劑,這激發了他的好奇心,促使他深入鑽研色譜理論知識,並開啟了色譜試劑的研發之路。
畢業於昆明理工大學化工專業的張大兵,是正高級工程師,深知專業積澱的重要性。大學期間系統學習的化工知識,培養了他 「用實驗說話」 的科學思維,為日後研發埋下伏筆。
1998年,他創立漢邦科技,初期主要從事色譜試劑、色譜柱及其相關配件的代理、生產和銷售工作 。然而,在發展過程中,張大兵逐漸意識到,作為代理商,公司處於產業鏈末端,技術完全掌握在進口品牌方手中。
為了擺脫這種困境,他毅然決定轉型,加大自主研發投入,決心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經過長期試驗和不懈努力,漢邦科技成功研製出dac150動態軸向壓縮柱,這一用於色譜分離的高效設備讓漢邦科技在行業中逐漸站穩了腳跟。
招股書顯示,漢邦科技通過持續研發突破了色譜線性放大等分離純化技術難題,實現了樣品從克級、十克級、百克級到千克級的分離純化線性放大,廣泛應用於抗體、重組蛋白、疫苗、胰島素、多肽、造影劑、抗生素等研發生產,打破國外相關技術和產品的長期壟斷。
此後,漢邦科技不斷發展壯大,產品涵蓋了小分子藥物分離純化設備、大分子藥物分離純化設備等,廣泛應用於抗體、重組蛋白、疫苗、胰島素、造影劑、抗生素等藥物和天然產物的研發和生產過程中。
在張大兵的帶領下,漢邦科技還積極承擔省級以上科研或產業化項目,包括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項目 「超臨界流體色譜儀的研製與應用開發」、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 「藥物等製備用模擬移動床色譜分離純化裝置」 等。
根據沙利文數據顯示,在2023年度生產級液相色譜分離設備市場中,漢邦科技憑藉其快速增長的市場表現,以約12.7%的市場份額位居行業第二,在國產品牌中名列前茅。同期,美國企業安捷倫、沃特世、賽默飛分別位列第一、第三、第四位。
這一成績標誌着漢邦科技成功打破了外企長期佔據市場前三名的壟斷格局。
發跡淮安 抓住國產化機遇
作為2025年科創板首家過會的ipo企業,漢邦科技成為江蘇淮安首家科創板上市公司。淮安市長顧坤向漢邦科技科創板上市表示祝賀,並稱漢邦科技成功登陸科創板,不僅是企業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里程碑,也是淮安資本市場建設的一項喜人成果。
位於江蘇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放的漢邦科技,在當地落地了多個重要項目,為淮安的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做出了積極貢獻。
其中,「生產級小分子葯分離純化裝備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試點」 項目是漢邦科技的重點項目之一。該項目在原有的企業標準化體系基礎上,結合小分子藥物分離純化裝備等現有產品以及核酸合成儀等新產品,從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工作標準等方面進一步完善公司的標準體系,規範公司研發、生產、檢驗、銷售全過程的標準化行為,增強了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國產色譜產品實現質的飛躍。
招股書顯示,「年產2500台(套)液相色譜系列分離裝備生產項目」也在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落地。該項目佔地面積11萬平方米,投資總額3億元,建成後將年產2500台(套)液相色譜系列分離裝備,進一步擴大公司的生產規模,提高市場佔有率。
此外,根據漢邦科技2025年戰略規劃,其淮安基地將啟動第四期建設,重點布局量子色譜設備生產線和色譜大數據中心。項目預計投資5億元,建成後可實現色譜分離效率提升10倍以上的量子色譜儀量產,同時通過分析全球2000多台設備運行數據,形成色譜工藝優化的 「中國方案」。
與葯明系李革「關係匪淺」
如今的漢邦科技,已構建起覆蓋大分子藥物與小分子藥物領域,涵蓋實驗室、中試生產到工業生產全鏈條的分離純化系統及色譜分離介質業務矩陣,產品已成功銷往全球超2000家國內外客戶。並與恆瑞醫藥、正大天晴、麗珠集團、中美華東、中國醫藥集團等知名製藥企業建立並保持着良好的合作關係。
招股書上一組數據揭示着漢邦科技的隱形實力。
ipo前,葯明康德持股8.05%,葯明康德實控人為李革等,其不僅是漢邦科技持股超5%以上的股東,還是該公司重要客戶。2022年至2024年,兩者間的關聯交易額分別2159.51萬元、1004.47萬元和500.7萬元。這種「資本+產業」的雙重紐帶,構建起獨特的創新生態,而漢邦則為前者提供從設備到耗材的全套純化解決方案。
這種股東與客戶的雙重關係,為漢邦科技和葯明康德帶來了多贏的局面。對於漢邦科技來說,葯明康德的投資不僅為公司提供了資金支持,還有助於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市場影響力。
同時,與葯明康德的合作也為漢邦科技帶來了穩定的業務訂單,促進了公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產品的持續優化。對於葯明康德而言,漢邦科技的專業產品和服務能夠為其藥物研發和生產提供有力保障,雙方在技術研發和市場拓展方面的深度合作,也有助於共同推動醫藥產業的發展。
財務數據顯示,漢邦科技近年來業績增速較快。2021年至2024年,該公司營業收入從3.21億元增至6.91億元,複合增長率近30%;同期歸母凈利潤由486.17萬元增至5149.75萬元和7933.82萬元。
就2024年業績增長原因,漢邦科技表示主要系glp-1及其類似物帶動的生產級小分子藥物分離純化裝備收入規模增長,以及公司境外業務拓展實現的收益。
上市敲鐘是一個集高光、機遇與發展期待於一身的重要時刻, 但對於張大兵來說,這更是一個新的挑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