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上的奮鬥者」——五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代表發佈會上暢談創新之路

2025年05月13日20:03:12 科學 1025

新黃河客戶端北京5月13日電(記者王立奎)今天,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征程上的奮鬥者」中外記者見面會,邀請五位全國工業和信息化系統先進集體、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代表,圍繞「走專精特新之路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

「新征程上的奮鬥者」——五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代表發佈會上暢談創新之路 - 天天要聞

廣東中山康方生物醫藥有限公司臨床運營資深總監夏夢瑩

「90後」夏夢瑩是一位來自生物創新醫藥開發的科研工作者,目前就職於中山康方生物醫藥有限公司,擔任新葯進行臨床試驗的團隊負責人。夏夢瑩介紹,新葯關係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任何一個新葯在上市獲批之前,都需要進行臨床試驗來驗證其療效以及安全性。「國際上一個有影響力的新葯,從立項到獲批上市,一般需要10億美元以上的投入,耗費10年以上的時間。儘管前方困難重重,我們仍然希望通過科技創新,讓廣大患者能夠率先使用具有全球突破性的疾病治療方案。從加入康方生物以來,我一共參與和負責了11個創新藥物在全國範圍的臨床開發。」夏夢瑩說,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一件事情是,目前他們已經研發上市的兩款用於治療胃癌以及非小細胞肺癌的創新葯展示了很好的臨床療效,同時已經被納入了國家醫保目錄,這為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提供了重要作用,同時也大幅度降低了患者的用藥經濟負擔。

「新征程上的奮鬥者」——五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代表發佈會上暢談創新之路 - 天天要聞

江蘇岡田智能(江蘇)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亮

江蘇岡田智能(江蘇)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亮來自江蘇丹陽農村,在過去15年時間裏,他一直專註一項使命,就是為中國機床裝備上自主研發的刀庫技術。刀庫,顧名思義,就是工業刀具的倉儲中心。當一台數控機床面臨複雜的加工任務的時候,刀庫能夠將手動換刀轉化為快速精準的自動換刀,也就是機床的「彈藥庫」。

無錫創業初始,陳亮他們面臨進口刀庫高昂的價格,作為企業創始人的他毅然決定自主研發。「2013年,我帶着所有積蓄回到丹陽創業,面臨最大的挑戰是刀庫技術裏面的短板弱項,我記得2018年除夕夜,我帶領着研發團隊在寒冷的車間里,經過多次試驗,終於取得了重要突破,我們團隊里的老師傅激動得像個小孩子一樣。我們研發的刀庫不僅性能好,而且成本大幅下降」。陳亮說,他堅信,製造業是國家的基礎,總要有人來守住這份匠心。在未來,他們將毅然堅持將更多刀庫「短板弱項」技術轉化為「殺手鐧」。

「新征程上的奮鬥者」——五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代表發佈會上暢談創新之路 - 天天要聞

浙江嘉興佳利電子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長童建喜

童建喜來自浙江嘉興,是嘉興佳利電子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長,長期從事通信領域基礎的電子陶瓷材料開發和產業化研究工作。他在發佈會上介紹,我們國家從2019年開始,開展大規模的5G網絡建設,湧現出了許多上市公司和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他所在的細分行業是5G通信核心器件的重要分支——微波陶瓷材料和微波元器件。微波元器件的性能關係著通信信號傳輸的質量,而所用的陶瓷材料又是元器件的重要基礎和保障。

「我2006年博士畢業後,懷揣為行業做一點實事的決心,紮根企業研發一線十八年,成功開發出10餘款陶瓷材料,這些陶瓷材料均在5G通信、網絡通信以及消費類電子等領域實現了大批量應用。在項目攻堅階段,我帶領我的團隊持續作戰,在查閱大量文獻的基礎上,創新材料的開發技術路徑,在三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了一百餘組的材料配方試驗,我們開發的材料技術指標滿足頭部客戶企業要求。」童建喜說,接下來,他跟團隊一起,將繼續為我國通信行業以及電子通信裝備製造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新征程上的奮鬥者」——五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代表發佈會上暢談創新之路 - 天天要聞

上海緯景儲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董事長葛群

上海緯景儲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董事長葛群曾在芯片行業曾經工作了近30年,後來跨界進入了新型儲能行業。發佈會上,他用三個標籤來介紹自己。第一個標籤是「芯片老兵」。他親身見證了芯片越做越小、性能越來越強的整個發展歷程。在一個指甲蓋大小的芯片上,集成了超過億萬顆晶體管,這讓他深刻體會到:真正的創新,源於對極致的不斷追求。第二個標籤是「儲能新兵」。新型儲能行業是伴隨着新能源發展的一個新興領域,長時儲能技術能夠將風能太陽能這些「靠天吃飯」的新能源,變得像自來水一樣隨時隨地可用,穩定可靠。但是過去整個長時儲能技術和成本亟待突破。因此,在2018年葛群和團隊創立了緯景儲能,他目標就是希望用自己的技術突破,讓未來新能源以更低的價格、更高效的方式,為整個人類的生活生產提供強大的支撐。第三個標籤是「跨界創客」。「上述兩份似乎不太相關的從業經歷,讓我有這樣的機遇,把在芯片行業30年積累的方法學和一些方法論,以及我們對於人工智能的深刻理解跨界融入儲能領域,尤其是新興儲能行業,到今天我們能夠用AI技術去發現新的材料,用AI去監控生產線,保證產品的品質。」葛群說,隨着技術的進步,他堅信人類會用更綠色、更經濟、更高效的方式去使用新能源。

「新征程上的奮鬥者」——五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代表發佈會上暢談創新之路 - 天天要聞

北京微納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機熱工程部衛星總裝工藝工程師楊興德

楊興德是北京微納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機熱工程部的一位衛星總裝工藝工程師,他所在的公司研製的衛星有很多種,他主要負責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的總裝工藝工作。他介紹,這種衛星像給地球裝上「透視眼」,能穿雲透霧,進行全方位的觀測,在國土監測、應急救災等領域起着關鍵作用。楊興德的工作主要是確保衛星從圖紙到實物的完美轉換,簡單來說,就是當一個型號完成立項後,要進行生產方案的規劃。同時,每顆衛星有不同的外形,有不同的載荷,各種參數各不相同,要實現星箭的順利分離、機構的正常展開、衛星的正常工作,就需要嚴謹細緻處理好每一處細節,否則就會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一切努力功虧一簣。「多年來,我帶領團隊嚴守本職崗位,做好本職工作。我參與的很多顆衛星總裝,突破實現了多個『國內首顆』,比如泰景四號01星是國內首顆X波段商業遙感衛星。每當我仰望星空時,我知道自己親手打造的衛星正服務國土監測、減災救災等,這種職業的自豪感就油然而生。」楊興德說。

記者:王立奎 編輯:孫菲菲 校對:湯琪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創面修復學科發起者之一陸樹良教授逝世,享年64歲 - 天天要聞

中國創面修復學科發起者之一陸樹良教授逝世,享年64歲

沉痛悼念陸樹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創面修復中心主任、上海市燒傷研究所原所長,《中華燒傷與創面修複雜志》常務編輯委員,中國創面修復學科發起者之一陸樹良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12日13時05分在瑞金醫院逝世,享年64歲。陸樹良教授專註於燒傷診療、創面修復及組織再生等學術研究,曾主持國家「...
阿司匹林在蘭花種養中的科學應用 - 天天要聞

阿司匹林在蘭花種養中的科學應用

在蘭花種植領域,一種看似「跨界」的養護方法正逐漸被蘭友們接受——利用阿司匹林(乙酰水楊酸)促進蘭花生長、增強抗性。這一方法看似神奇,實則蘊含著植物生理學的科學原理。本文將從成分解析、作用機制、應用方法及注意事項等方面,系統闡述阿司匹林在蘭花
施一公院士:人工智能時代,學生面對AI的發展要有定力 - 天天要聞

施一公院士:人工智能時代,學生面對AI的發展要有定力

在人工智能重塑未來的時代浪潮中,如何打破教育同質化困局、培養真正具有開創精神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近日接受南都專訪,深度解析這所新型研究型大學的破局之道:從變革「唯論文」評價體系到構建「拓方差」育人生態,從擁抱非常規思維到在AI時代堅守科學本源。當星辰大海的抱負與躬身入局的勇氣相...
海洋館回應魔鬼魚上班吃同事 - 天天要聞

海洋館回應魔鬼魚上班吃同事

5月10日,一網友在社交平台上發佈了在深圳觀瀾海洋世界拍攝的視頻。視頻中,一條魔鬼魚闖入正在向左側遊動的魚群,吞食了一條小黃魚。有網友戲稱「魔鬼魚上班時間吃同事」,也有網友指出,魔鬼魚吞食其他魚類的新聞並不少見,由此對這兩種魚是否適合混養提
極端高溫「熱浪」會導致哪些心臟病?上海專家研究登國際期刊 - 天天要聞

極端高溫「熱浪」會導致哪些心臟病?上海專家研究登國際期刊

立夏之後氣溫直線上升,氣候變化與心臟病關係幾何?近日,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陳仁傑教授與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霍勇教授合作,於國際知名期刊《美國心臟病學雜誌》發表論文,首次系統性地評估不同類型熱浪對各類心臟病死亡的影響。結果顯示:心臟驟停、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是對複合型熱浪最為敏感的三類心臟疾病,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