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農林生物安全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啟動會暨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福建農林大學召開。

農林生物安全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啟動會暨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現場。
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由23名院士、專家組成,中國科學院院士康樂擔任主任。當天,學術委員會成員結合各自研究領域,針對實驗室的建設方案、研究方向深入展開討論並提出意見。
據介紹,實驗室將聚焦重大農林有害生物防控、基因資源保護與利用等關鍵領域,聚力核心技術攻關,針對一系列重大病蟲害研發高效綠色防治技術,同步加強作物抗逆基因挖掘利用、建設外來物種入侵智能監測網絡,構建從源頭預警到應急響應的全鏈條防控體系,築牢生物安全防線。
農林生物安全全國重點實驗室由福建農林大學牽頭,是福建省屬高校牽頭建設的唯一一所全國重點實驗室,聯合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在「省部共建閩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態防控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進行重組,於2025年1月獲批建設。實驗室現有固定研究人員126人,有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等國家級人才30餘人。

農林生物安全全國重點實驗室啟動。圖片來源:福建農林大學
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階段,農林生物安全全國重點實驗室將堅持「四個面向」,緊緊圍繞生物安全、糧食安全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農林重大有害生物和入侵生物成災與控制關鍵問題開展深入研究,着力突破松材線蟲、柑橘黃龍病菌、水稻病毒和稻瘟病菌、大豆和馬鈴薯晚疫病菌等農林重大有害生物防控的重大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集成創新一批早期監測預警、災變風險評估與可持續防控的技術模式,有效抑制農林重大有害生物在我國的高發勢頭,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築牢我國農林生物安全防線。
澎湃新聞記者 王選輝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