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幻,如何答好「未來之問」

2025年04月10日05:42:06 科學 1856

光明日報記者 王美瑩

近日,2025中國科幻大會(以下簡稱「大會」)在京舉辦。在開幕式上,雙足仿生機械人「幻幻」從屏幕中走出來,與主持人開展了一場妙趣橫生的AI互動,首鋼園四高爐旁邊,19米金屬零件拼裝的機械巨龍「長城龍」正舒展身軀,鱗片開合間發出鏗鏘的機械交響……

如今,科幻不再是對遠方的眺望,而是無數個照進現實的「此刻」。正如劉慈欣在大會開幕式上所言:「當載人航天器劃破天際,當量子計算機解開混沌,這些『現實土壤』正滋養着比科幻更科幻的未來。」

「技術革新與科幻發展的交互作用,已不僅僅是產業層面的協同議題,更是關涉技術體系變遷與文明進程演化的關鍵命題,值得我們深入探討。」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王春法拋出他的論斷。就這一話題,記者在大會上採訪了多位專家。

科幻創作驅動科技創新

「曾經書頁間的幻想,正一步步成為現實。」科幻作家王晉康說,在人類探索未知的征程中,科幻文學用文字承載人類對宇宙、科技與自身命運的無盡遐想,催生了眾多影視巨制與科幻遊戲。

「科幻產業,作為兼具科學理性、人文關懷和產業創新的文化創意新形態,天然立足於技術躍遷與思想變革的交匯點,映射着科技演進的內在邏輯,昭示着未來產業的發展方向。」王春法說。

基因編輯技術讓《侏羅紀公園》里的恐龍復活、腦神經科學為《攻殼機動隊》的賽博格提供理論支撐……從基因編輯到人工智能與生物技術的融合,科幻正逐步向現實滲透。「科幻的不可能,往往成為科學突破可能的起點。」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常務副主席李昕說。

「科幻文學與生命科學恰似DNA的雙螺旋,一條承載着人類對未來的美好想像,另一條記錄著生命演化的精密密碼,二者看似迥異,實則共享對未知的好奇、對認知邊界的突破。」李昕說。

科幻不僅是實驗室的延伸,更是連接科學與大眾的紐帶。

「過去的科幻很多已經變成現在的科學現實,而我們現在的科幻也許為下一代的科學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潤生表示,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大數據不斷推動生命科學的進展。如果能在分子水平破譯包含着生命和健康信息的遺傳密碼,對於健康的普及、精準醫學的演化將是根本性的。

科幻的浪漫,源於人類對星辰大海的永恆嚮往;而技術的突破,則將這份嚮往化作可觸可感的時代印記。

曾經,日行千里是科幻作品中重要的主題。近年來,「出行無邊界,城市零擁堵」的技術狂想逐漸向現實落地。飛行汽車、自動駕駛、超級高鐵、智能交通管理體系……這些科幻作品中的常見元素正逐步成為生活日常。在大會的「科幻+未來交通」專題論壇上,多位與會嘉賓暢想,未來交通可以穿越時間、穿越空間,甚至無需物理的載體。誰又知道,這份天馬行空的想像,會不會在未來變成現實呢!

中國科幻,如何答好「未來之問」 - 天天要聞

參觀者在2025北京科幻嘉年華現場體驗科技設備。劉禕涵攝/光明圖片

AI技術促進科幻創作

多位與會嘉賓表示,隨着中國「人工智能+」行動持續推進,AI等創新技術將極大賦能科幻內容創作和IP開發,對科幻產業的影響將進一步顯現。

「最新科技進步的賦能,使得科幻敘事從文本形態不斷向沉浸式、交互式、多模態方向延展,推動着科幻創作的藝術表現力持續進化提升。」王春法認為,大數據、雲計算、AI、虛擬現實等科技的突破,推動着科幻產業迭代升級。

AI時代的科幻文學創作,是此次大會的熱點議題。

中國作協科幻文學委員會副主任陳楸帆已經在AI寫作方面做了不少探索。他表示,當前以DeepSeek為代表的開源大模型展現出了強大的文字生成能力,可以協助作家進行情節構思、背景設定、人物塑造,甚至初稿創作。

「AI+科幻的創新組合下,作家們可以通過AI輔助構建更加龐大複雜的世界觀設定,突破個人知識的邊界,也可以通過人機協作進行多線索的情節推演,拓展敘事的可能性。」陳楸帆補充道。

「科幻作家與AI的關係,一是受到AI的啟發,二是和AI競爭。」科幻作家顧適坦言,AI與科幻作家亦敵亦友。當下,生成式人工智能、自然語言生成、知識圖譜和檢索增強生成的發展,為科幻作品的文本、插圖、視頻的生成技術提供了便利。顧適認為,憑藉AI技術,科幻作家未來將可能兼任短視頻製作者、導演、遊戲製作人等。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包明明認為,AI技術在科幻創作中的優勢,不僅體現在效率提升,更體現在大的參數、知識圖譜為其創作提供了多樣性。

科幻技術裝備加持科幻產業發展

科幻技術裝備指用於支撐科幻內容創作、優化科幻體驗、提升互動沉浸感的各類高科技產品。大會上,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數字媒體藝術系教授崔亞娟發佈的《2025中國科幻技術裝備產業報告》顯示,科幻技術裝備在遊戲、影視、文旅等領域的貢獻較為突出,已經形成了上游技術支撐、中游裝備研發、下游場景應用的鏈條。

報告還總結了2024年中國科幻技術裝備產業的發展亮點,主要體現在核心技術集群化、AI驅動的敘事邏輯重構、沉浸式技術場景驗證三大方向。

在核心技術集群化方面,成都的AI與雲計算集群為科幻產業發展提供智能驅動力,上海影視特效技術群建構了人工智能創新生態系統,上海科技影都發佈了AI創製生態中心項目,構建AIGC賦能的公共服務平台。

崔亞娟舉例道,AI技術深度融入中國的科幻產業:人機融合小說《天命使徒》70%的文本由人工智能生成,標誌着科幻敘事方式的變革;國內首部AIGC科幻短劇《三星堆:未來啟示錄》上線,人工智能深度介入了劇本策劃、角色塑造和場景構建等環節,預示着科幻影視製作模式的轉變。

而在硬件方面,VR/AR設備、無人機、虛擬數字人等,共同推動了科幻產業的發展。崔亞娟以《三體:遠征》VR沉浸式遊戲為例,分析了沉浸式技術如何賦能科幻產業。該遊戲通過虛擬引擎,利用自由度全景模式動態光效追蹤等先進技術手段,為客戶帶來沉浸式的體驗。

「2019年被稱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科幻文學裏的想像力要轉化為影視,就需要工業和高科技的賦能,與此同時,科幻電影大片的創作也引領中國的高科技技術的發展。」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陳旭光分析。

「想像力是無限的,但是技術是有限的。」陳旭光說,科幻電影每次發展都伴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工智能的「突飛猛進」對於科幻電影賦能的意義巨大,將有助於其克服物理環境、經濟條件、創作流程等方面的限制。

中國科幻,如何答好「未來之問」 - 天天要聞

一名學生在2025北京科幻嘉年華現場體驗VR設備。新華社發

中國科幻仍有廣闊藍海

《2025年中國科幻產業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科幻產業總營收達1089.6億元,連續兩年突破千億規模。中國科幻產業正以驚人的速度從「小眾亞文化」蝶變為「千億級新經濟引擎」,其藍海特質不僅體現在產業規模的持續擴張,更在於技術、場景與人文的深度融合所催生的無限可能性。

「科幻是面向未來的藝術,它通過塑造未來場景引領人類科技文化發展的方向。」四川省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吳顯奎認為科幻有三重使命:技術倫理的「敲鐘人」,科技發展的「導航員」,地球生態危機的「預警者」。

而在王春法看來,科幻是眺望未來的窗口,更是文化自信與科技自強交融的沃土;科幻產業既是未來產業創新的試驗場,也是科技認知方式變革的文化載體。

「科幻產業在亞洲國家有巨大的潛力,但是這些潛力現在沒有得到完全釋放。」中亞人工智能協會主席諾羅夫直言。他認為,科幻產業不僅僅可以提供平台,同時也可以推動技術的發展,促進國際合作,將人工智能更好地融入科幻小說、科幻產業中。

諾羅夫認為,中國發展科幻產業還缺少基礎設施和協調機制。「亞洲國家應積極發展科幻文學和基礎設施,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數字化技術等,通過全球合作建立起平台,共同推進科幻人才的發展。」諾羅夫建議。

多位與會嘉賓表示,中國科幻產業的藍海特質,本質上是技術、文化與市場的三重共振。

「中國科幻的藍海不僅限於本土,更要在全球化浪潮中開闢新航道。」中國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員姚利芬說。根據《中國科幻海外新興市場傳播報告》,巴西等新興市場對中國科幻遊戲的熱度「斷層領先」,《三體》《流浪地球》等IP的出海,正以東方美學重構全球科幻敘事的話語體系。

正如劉慈欣所言,科幻不僅是「預言未來的水晶球」,更是「照亮未知的火把」。科技不斷發展,幻想沒有限制,兩者結合的故事,還將不斷延展,預見未來、描畫未來、創造未來!

《光明日報》(2025年04月10日 16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 天天要聞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磁體饋線採購包項目迎來關鍵節點,其最後一套校正場線圈內饋線部件在合肥竣工,並交付起運位於法國的ITER現場。這標誌着ITER磁體饋線系統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製順利完成。ITER磁體饋線系統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製,被稱為ITER磁體系...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 天天要聞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4月13日,副省長、市委書記張振豐在溫州學研究聯合會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立足溫州、研究溫州、服務溫州」,深化時間維度、放大空間維度,貫通歷史研究溫州、跳出溫州研究溫州,努力打造溫州建設高水平文化強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地方學術研究的...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 天天要聞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極目新聞記者 張秀娟通訊員 趙夢潔 黃曉彧 林敏「小朋友們,外來入侵物種包括哪些呢?」「在咱們出國旅遊前,需注意哪些問題呢?」4月12日,在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來臨之際,武漢海關在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海關開放日」活動。15名小學生化身「國門小衛士」,零距離體驗、參與海關全民國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 天天要聞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頂端新聞記者 楊逍 文 時碩 圖如果你嚮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過在其他星球上跳躍?在本次國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動體驗機前,你每次的縱身一躍,都會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員服的小人,來到月球、金星、火星、火衛二、土衛一等星體上,屏幕的上方記錄著你的跳躍高度。在月球,你輕輕一躍就能達到3米高度,輕鬆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 天天要聞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是多重氣象條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根據氣象監測和專家分析,此次強風具有以下關鍵成因:一、極端天氣系統的疊加效應1.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 天天要聞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據央視網報道,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將進入倒計時。上周,神十九乘組穩步推進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在開展站內環境監測、設備檢查維護等工作同時,積極開展健康維護。神十九乘組利用腦電設備開展了多項實驗的測試工作,地面科研人員將利用獲取的數據探究重力對視覺運動信息...
感受活力丨機械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 天天要聞

感受活力丨機械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模仿人類奔跑、跳躍、空翻,像人一樣說話、思考甚至察言觀色。這不是科幻電影對未來的虛構,而是2025中國機械人產業闊步向前的現實。小時候的你,是不是也曾暢想過:家裡有一個機械人,能買菜、做飯、鋪床、掃地,幫你干農活,還可以照顧家裡老人……時至今日,這些「天馬行空」的想像,正在變成現實。「12點了,您該吃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