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別!江蘇籍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逝世

2025年02月19日22:20:52 科學 4800

2月19日,@西安工程大學發佈訃告,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紡織材料專家、教育家姚穆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月19日在西安逝世,享年95歲。姚穆同志獻身教育無怨無悔,銳意改革鞠躬盡瘁;投身科技自強不息,堅守初心紡織報國;一片丹心紮根西北,躬耕篤行矢志育人。姚穆同志的一生,生動詮釋了教育家、科學家精神。

痛別!江蘇籍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逝世 - 天天要聞
痛別!江蘇籍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逝世 - 天天要聞

姚 穆,1930年5月生,江蘇南通人。1948年9月—1950年8月,南通學院紡織科紡織系一、二年級學習。1950年9月,陝西咸陽國立西北工學院紡織工程系三年級學習。1952年8月,畢業後留校任助教。1954年,破格晉陞為講師。1956年8月—1960年8月,隨院系調整至西安交通大學紡織工程系。1960年8月—1973年4月,隨院系調整至陝西工業大學紡織工程系。1973年4月—1978年12月,隨院系調整至西北輕工業學院紡織工程系。1978年12月,隨建院調整至西北紡織工學院紡織工程系。1978年,晉陞副教授。1983年,晉陞教授,博士生指導老師。1983年—1987年,任西北紡織工學院院長,1987年起,任名譽院長,名譽校長。曾任陝西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陝西省紡織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常務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008年6月起,任教育部高等學校紡織服裝教學指導委員主任委員等職。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三等獎各1項,省部級獎多項。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9年8月6日出版的《南通日報》

「為國爭輝南通人」專欄中曾刊登文章

《姚穆:中國紡織行業標準制定者》

以下是報道全文

痛別!江蘇籍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逝世 - 天天要聞
2019年8月6日出版的《南通日報》a1版

見到姚穆院士,是在他位於西安工程大學家屬區的私宅。佔去大半面牆的書架,在一眾偏老舊的家居陳設中,顯得尤為搶眼。各種專業書籍滿滿當當,放不下的則在一旁的桌上摞成了小山。雖已近鮐背之年,這位中國紡織工業的功勛泰斗依然耕耘不輟,「昨天畜產品流通協會的同志剛剛來過,我們在籌備出一本中國羊絨發展史方面的專著。」

生於紡織之鄉南通,從學紡織、教紡織,到做紡織、研紡織,姚穆的一生與「紡織」二字結下了深厚情緣。作為我國服裝舒適性研究的開創者,時至今日,他的研究成果仍是我國極地服、宇航服、作戰服等特種功能服裝面料設計與暖體假人設計等方面的理論基礎。

痛別!江蘇籍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逝世 - 天天要聞
姚穆(左一)

姚穆也是多項國家「特殊任務」的承擔者,他的履歷,不少都和中國人的時代記憶緊密相連。接受採訪時,他和記者聊起了曾經為「非典」防護服研製突擊奮戰的難忘經歷。2003年「非典」肆虐,在被感染和死亡人群中,醫護人員佔了三分之一。姚穆心急如焚:「如果連醫生護士都活不了,『非典』治療就變成了不可完成的任務。」而在當時,醫護人員不得不穿上密不透氣的防毒服工作,4個小時下來,出的汗就有半公斤重。

什麼樣的服裝,既能把毒防住、又能讓水蒸氣透過去?臨危受命的姚穆加入一個28人的核心研發團隊,基於過去的研究成果,通過多次實驗測算,他和團隊最終選出了製作防護服的關鍵材料——聚四氟乙烯薄膜。

2003年4月28日,姚穆和團隊20多個日夜不眠不休研製出的新型醫用防護服迎來專家鑒定。經會議討論,防護服的國家標準當天批准當天實施,「這是世界上從來沒有過的。」

4月28日當晚,「非典」防護服投入批量生產,5月1日配送到北京小湯山醫院投用,此後陸續供應全國。時隔16年,姚穆至今還能清晰地回憶起每一個反饋數據:「從5月2日一直到當年底,小湯山醫院共收治非典病人1373人,醫院的1380多名醫護工作者中,沒有一人受sars病毒感染。」

回望與紡織工程事業相伴的大半生,姚穆前進不止的步履總是應和着國家發展之所需。新中國成立之初,紡織工程專業缺少現成的教材,他就自己編自己教;上世紀六十年代,他帶領團隊研發出塗在羊身上的新型顏料,使得「華達呢」因存在瀝青點而大量報廢的問題迎刃而解;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家「創外匯」,姚穆和團隊用花色繁多的混紡襯衣,一舉敲開了美國高端市場的大門;香港回歸之際,他負責研究設計的新一代軍服,讓戰士們在羅湖橋上展現駐港部隊的英姿和軍威……

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制定紡織材料及紡織品國家標準、軍隊標準等近20項,發表論文180餘篇,出版專著、譯著8部……在成績和榮譽面前,這位學界眼中的「紡織百科全書」、業界公認的「中國紡織材料大家」表現得謙遜而淡然。「人活着就是為祖國、為人民服務的,祖國和人民需要什麼,我就幹什麼去。」人生的歷練苦難、研發中的坎坷挫折,都成了姚穆口中娓娓道來的一個個小故事。

痛別!江蘇籍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逝世 - 天天要聞

從事紡織行業近七十載,姚穆可謂見證了中國紡織工業的崛起。從紡織大國走向紡織強國,姚穆認為,「紡織產業生產的高性能纖維及其複合材料是發展航空、航天和國防工業迫切需要的戰略性材料,也是西方發達國家對我國實施嚴格保密、控制和禁運的重點技術領域,必須加快發展。」

姚穆也始終關注着南通紡織業的發展。「近40年來南通的紡織產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特別是家用紡織品成為行業潮流風向標。」姚穆透露,最近他還就雞腳棉在南通等地的推廣種植專門向南通市科協發了建議書。「希望南通繼續在紡織產業上謀創新,把紡織與更多領域結合起來,實現品種、用途、品質等多方面的提升,讓中國讓世界看到更多南通身影。」



來源:南通科協、人民網微博、南通日報

編輯:竹小春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 天天要聞

中國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陽」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磁體饋線採購包項目迎來關鍵節點,其最後一套校正場線圈內饋線部件在合肥竣工,並交付起運位於法國的ITER現場。這標誌着ITER磁體饋線系統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製順利完成。ITER磁體饋線系統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製,被稱為ITER磁體系...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 天天要聞

張振豐調研溫州學研究聯合會 構建中國學視野下的溫州學研究體系

4月13日,副省長、市委書記張振豐在溫州學研究聯合會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立足溫州、研究溫州、服務溫州」,深化時間維度、放大空間維度,貫通歷史研究溫州、跳出溫州研究溫州,努力打造溫州建設高水平文化強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地方學術研究的...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 天天要聞

土撥鼠等動植物不得攜帶入境!關於國門生物安全,你要知道這些

極目新聞記者 張秀娟通訊員 趙夢潔 黃曉彧 林敏「小朋友們,外來入侵物種包括哪些呢?」「在咱們出國旅遊前,需注意哪些問題呢?」4月12日,在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來臨之際,武漢海關在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海關開放日」活動。15名小學生化身「國門小衛士」,零距離體驗、參與海關全民國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 天天要聞

月球上跳一跳,輕鬆打破跳高世界紀錄!這個展會,解密引力奧秘

頂端新聞記者 楊逍 文 時碩 圖如果你嚮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過在其他星球上跳躍?在本次國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動體驗機前,你每次的縱身一躍,都會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員服的小人,來到月球、金星、火星、火衛二、土衛一等星體上,屏幕的上方記錄著你的跳躍高度。在月球,你輕輕一躍就能達到3米高度,輕鬆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 天天要聞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莊強風顯著增強的原因,是多重氣象條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根據氣象監測和專家分析,此次強風具有以下關鍵成因:一、極端天氣系統的疊加效應1.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 天天要聞

神十九乘組「太空出差」倒計時: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穩步推進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據央視網報道,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將進入倒計時。上周,神十九乘組穩步推進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在開展站內環境監測、設備檢查維護等工作同時,積極開展健康維護。神十九乘組利用腦電設備開展了多項實驗的測試工作,地面科研人員將利用獲取的數據探究重力對視覺運動信息...
感受活力丨機械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 天天要聞

感受活力丨機械人正在進化中……這樣的「生活搭子」,你喜歡嗎?

模仿人類奔跑、跳躍、空翻,像人一樣說話、思考甚至察言觀色。這不是科幻電影對未來的虛構,而是2025中國機械人產業闊步向前的現實。小時候的你,是不是也曾暢想過:家裡有一個機械人,能買菜、做飯、鋪床、掃地,幫你干農活,還可以照顧家裡老人……時至今日,這些「天馬行空」的想像,正在變成現實。「12點了,您該吃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