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好友捕食蟾蜍中毒,1人身亡,2人仍在搶救

2024年10月24日08:20:29 科學 4276
3好友捕食蟾蜍中毒,1人身亡,2人仍在搶救 - 天天要聞

10月13日晚,海南文昌市文城鎮有3人在一飯店食用蟾蜍後出現中毒癥狀。15日記者從文城鎮政府獲悉,中毒三人為好友關係,其中一人為涉事飯店老闆。三人自行捕捉蟾蜍在飯店食用後出現中毒癥狀,目前已造成1人死亡,其餘2人仍在搶救。

3好友捕食蟾蜍中毒,1人身亡,2人仍在搶救 - 天天要聞

蟾蜍 資料圖(圖片來源:川觀新聞)

據極目新聞此前報道,據文城鎮政府工作人員介紹,10月13日晚,該鎮一名村民在自家開的飯店中和兩名朋友一起飲酒吃飯,並烹食了他們自行捕捉的蟾蜍。隨後,三人均出現腹痛、上吐下瀉等食物中毒癥狀。

「我們這裡下雨之後蟾蜍就比較多,有些村民可能去捉,但很少聽說食用的,這起事件算是個例。」前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此前我們本地林業局也有發過相關通知,說明蟾蜍是『三有』保護動物,不得隨意捕獵。」

據了解,蟾蜍即俗稱的癩蛤蟆,是國家「三有」保護動物之一,也可用作藥用,但直接食用容易引發悲劇。2018年,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管局曾披露一起個人捕捉並使用蟾蜍而造成家庭聚餐5人集體中毒,其中1人死亡的案例。事發後有媒體科普,蟾蜍身體表面的疙瘩內有毒腺,其分泌出來的黏液含有劇毒,對人體心臟、消化道及中樞神經產生嚴重損害。

新京報記者 趙亞楠 製作 羅偉偉

部分來源:極目新聞

值班編輯 康嘻嘻 李加減
3好友捕食蟾蜍中毒,1人身亡,2人仍在搶救 - 天天要聞
3好友捕食蟾蜍中毒,1人身亡,2人仍在搶救 - 天天要聞

3好友捕食蟾蜍中毒,1人身亡,2人仍在搶救 - 天天要聞


3好友捕食蟾蜍中毒,1人身亡,2人仍在搶救 - 天天要聞

最近微信改版
經常有讀者朋友錯過推送
星標🌟「新京報」
及時接收最新最熱的推文

點擊「在看」,分享熱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 天天要聞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體世界裏,免疫系統就像是守護健康的「齊天大聖」,時刻警惕着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準打擊敵人,首先得搞清楚誰是自己人,誰是外來的「妖精」,這就涉及到一個關鍵問題:「自我」與「非我」的識別。大家都知道,在《西遊記》里,妖怪們變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圖矇混過關。人體里也一樣,各...
Science | 告別序列依賴,為你的染色體「掃碼」:每條染色體竟自帶獨一無二的「條形碼」 - 天天要聞

Science | 告別序列依賴,為你的染色體「掃碼」:每條染色體竟自帶獨一無二的「條形碼」

引言在人類基因組中,有一片廣袤而神秘的「禁區」,它佔據了每條染色體的核心位置,卻長期以來讓我們束手無策。這片區域就是着絲粒 (Centromere)。它就像基因組中的「百慕大三角」,充滿了高度重複的DNA序列,結構複雜多變,讓傳統的基因測序和分析技術在此屢屢碰壁。然而,這片「禁區」卻掌握着細胞分裂時染色體能否被精確...
Nature | 人類心智的「源代碼」:AI如何學會像我們一樣思考? - 天天要聞

Nature | 人類心智的「源代碼」:AI如何學會像我們一樣思考?

引言人類的心智是如此奇妙,它既能讓我們在清晨糾結於吃什麼早餐,也能驅動我們去攻克癌症、探索遙遠的星辰。我們能從寥寥數次的演示中學會舞步,能進行複雜的因果推理,還能被無盡的好奇心驅使去創造藝術和科學的奇蹟。這種舉重若輕、觸類旁通的「通用性 (generality)」 定義了我們之為人的核心。然而,在人工智能 (AI) 和...
著名情報學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歲 - 天天要聞

著名情報學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歲

澎湃新聞記者從相關方面獲悉,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防科學技術信息學會理事、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研究委員會圖書館基礎理論專業委員會原副主任、國家保密戰略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委員、北京市海淀區第十七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 天天要聞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近日,海南省政府與中國電信共同組建的海南數據產業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相信大家看到這都會好奇這家公司是幹什麼的?中國電信又有什麼大動作了嗎?下面我們就展開來聊聊吧,僅供參考哦!解決行業痛點。以往的中小企業想用現實數據來優化生產流程,卻面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