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差大水勢急、水鳥「摩拳擦掌」 湟魚洄遊危險重重

2024年06月24日05:30:10 科學 8019

最近,青海湖中的湟魚進入了洄遊的高峰期,成千上萬條的湟魚沿着各條入湖河流,溯流而上,開啟了一年一度的洄遊之旅。

落差大水勢急

洄遊道阻且長

沙柳河是匯入青海湖的第二大淡水河,每年5—8月,大約有20%~30%的湟魚都要經過這裡到上游產卵、繁育後代。湟魚洄遊路上需要克服重重困難,其一就是波濤洶湧的激流。今年青海湖周邊的降水量明顯增大,在湍急的水流中,返鄉的湟魚躍起,被迎面而來的大浪拍回,再次躍起,再次被拍回。它們不停擺動尾鰭維持平衡,即便落差再大、水勢再急,它們逆流而上義無反顧的不屈姿態從未改變。

落差大水勢急、水鳥「摩拳擦掌」 湟魚洄遊危險重重 - 天天要聞

水面危機四伏

魚鳥大戰一觸即發

除了天氣和水流造成的困難,魚兒們洄遊路上面臨的另一大阻礙就是水鳥。6月正是候鳥遷徙的時候,從南方越冬地飛來的「獵手們」早就匯聚到了湖邊「摩拳擦掌」,準備享用這一年一度的全魚宴了。

落差大水勢急、水鳥「摩拳擦掌」 湟魚洄遊危險重重 - 天天要聞

這些站在岸邊、擁有一身烏黑閃亮羽毛的水鳥就是鸕鶿。不過一瞬,鸕鶿疾飛而下,從水面叼起自己的戰利品,即便湟魚不斷搖尾想要殊死一搏,但鸕鶿已緊緊含住湟魚,魚兒最終被「繳械」,變為鸕鶿的口中美味。

落差大水勢急、水鳥「摩拳擦掌」 湟魚洄遊危險重重 - 天天要聞

再看畫面中這隻棕頭鷗,被叼在它口中的湟魚由於體型太大,還在鳥兒嘴裏來回翻騰。而旁邊的第二隻鳥和第三隻鳥顯然也想分一杯羹,大戰一觸即發。就這樣僵持了幾秒後,第一隻鳥起身飛到一旁,另一隻緊追其後,但已經於事無補了,魚兒被獨吞啦。

落差大水勢急、水鳥「摩拳擦掌」 湟魚洄遊危險重重 - 天天要聞

洄遊路上不斷上演魚和鳥的一場場生死對決,但鳥兒也常有失利的時候,湟魚們的自救卓有成效,很多棕頭鷗還沒來得及調整好獵物進嘴的方向,滑溜溜的湟魚就扭動身軀重新躍入水中。河中的這隻漁鷗也在尋找它的獵物,發現目標後,它迅速俯衝入水,叼起了一條湟魚,但是這隻湟魚顯然塊頭太大,漁鷗橘紅色的「櫻桃小嘴」吞不下去,只能望魚興嘆了。

甘於犧牲「先驅者」

為後續魚群「鋪路」

大自然是公平的,勝利的天平往往垂青勇者,不論是奮力洄遊的湟魚還是全力捕魚的鳥類,都是為了生命的延續。

落差大水勢急、水鳥「摩拳擦掌」 湟魚洄遊危險重重 - 天天要聞

在湟魚洄遊的路上,有資格打頭陣的都是成年且健壯的雄魚。它們的主要任務並不是繁衍後代,而是用自己的身體去餵飽洄遊路上所有的獵食者。只有這樣,後續而來的魚群才有機會衝到產卵場。不僅如此,成群結隊的湟魚中,游在最前面和上層的也都是雄魚。它們如同雌魚的「保鏢」,最大程度掩護雌魚,減少雌魚被獵殺的風險。每年的洄遊都會讓這些湟魚遍體鱗傷,打頭陣的湟魚大部分也都是有去無回,但也許生命的意義就在於延續生命。生命的執着與偉大,也許就蘊藏在湟魚這一次又一次的洄遊中。

從鹹水湖到淡水河

產卵繁殖

為什麼湟魚要洄遊?它們要游到哪裡去呢?湟魚洄遊對於整個生態系統又起到什麼作用?

碧波蕩漾的青海湖,北接祁連山,南望三江源,是我國最大的湖泊,也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生態屏障。 

生活在鹹水湖青海湖裡的湟魚雖然耐鹽鹼,但仍保留着到淡水河中產卵的天然習性。 

每年5至8月,湟魚會沿着各條流入青海湖的河流,溯流而上,穿越數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水域,從鹹水湖到達上游的淡水河流中產卵。 

沙柳河、泉吉河、布哈河、哈爾蓋河等是湟魚洄遊的主要通道。 

落差大水勢急、水鳥「摩拳擦掌」 湟魚洄遊危險重重 - 天天要聞

湟魚,因流經青海省境內的湟水河而得名,學名叫作青海湖裸鯉,裸鯉就是沒有鱗片的鯉魚。青海湖中的湟魚並非都長一個樣,顏色有深有淺,有些湟魚背上的花斑更明顯,有些則有「白嘴唇」。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湟魚的體態特徵還受後天光照時間、攝食習慣、生活水體的鹽鹼度、水量大小等許多因素的影響。相對而言,長期生活在鹽鹼度高的水體的湟魚體色會偏深一點。 

落差大水勢急、水鳥「摩拳擦掌」 湟魚洄遊危險重重 - 天天要聞

作為青海湖特有的珍稀物種,湟魚是青海湖生態系統的核心環節。如果沒有湟魚,水體生態鏈崩潰,水鳥就不再棲息,青海湖就會變成一片「死湖」。 

2023年底,青海湖的湟魚蘊藏量達到12.03萬噸,相比2002年保護初期的0.26萬噸,增長了46倍。

落差大水勢急、水鳥「摩拳擦掌」 湟魚洄遊危險重重 - 天天要聞

而根據衛星遙感中心監測顯示,截止到這個月,青海湖的水體面積達到4531.66平方公里,比2014年增加了198.41平方公里。濕地面積持續增加,沙地、裸地、鹽鹼化土地面積持續減少。魚更多、水更清、鳥更歡、景更美的青海湖生態平衡系統正初步形成。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消防實驗:車窗被炸飛10米遠,降溫噴霧使用不當會爆炸 - 天天要聞

消防實驗:車窗被炸飛10米遠,降溫噴霧使用不當會爆炸

炎炎夏日,暑氣逼人。「搖一搖、噴一噴,一秒降溫、迅速製冷」的降溫噴霧又開始流行,但6月28日大興消防的一場實驗揭示,降溫噴霧在車內密閉空間使用時,如果遇到明火,會引發爆炸和起火。消防部門提醒,謹防「降溫神器」變「傷人利器」!6月28日,北京最高氣溫36攝氏度,下午2點多,迎來一天中最熱的時間。在北京市天交報...
鳥中「大熊貓」現身淮河蒙窪蓄洪庫 - 天天要聞

鳥中「大熊貓」現身淮河蒙窪蓄洪庫

大皖新聞訊6月27日早上6時許,阜南縣攝影愛好者在淮河蒙窪蓄洪庫,再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青頭潛鴨,並且出現了青頭潛鴨與二級保護動物水雉同框的精彩畫面。
喜訊!馬鋼參與項目,獲國家級獎項! - 天天要聞

喜訊!馬鋼參與項目,獲國家級獎項!

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北京揭曉馬鋼礦業羅河礦參與合作研究的「地下金屬礦智能開採關鍵技術與裝備」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據了解,羅河鐵礦電機車無人駕駛系統研究作為該獲獎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融合了高帶寬無線通信、電機車移
勇立潮頭大灣區丨共享榮光!看「嫦娥攬月」香港科技如何助力? - 天天要聞

勇立潮頭大灣區丨共享榮光!看「嫦娥攬月」香港科技如何助力?

6月25日嫦娥六號結束53天的旅程返回地球連同來自月球的「土特產」也一併「快遞」到家 6月26日嫦娥六號順利完成開艙取樣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來自月球背面的珍貴「月壤」研究人員希望藉此揭開月球更多的秘密   同心逐夢 共赴蒼穹香港理工大學教授容啟亮帶領科研團隊協助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表取採樣執行裝置」...
古藺:如何利用本地資源,為野生獼猴群撐起「保護傘」? - 天天要聞

古藺:如何利用本地資源,為野生獼猴群撐起「保護傘」?

鄧小紅 瀘州觀察 魏傑/文圖「觀景台修好之後,大家看野生獼猴就更方便了,給我們也帶來了更多的人流量,也推動了我們周邊村民擺攤創收。」6月26日,古藺縣白泥鎮菜板村村民邱娟在野生獼猴觀景台的位置擺起了小攤。古藺縣地處烏蒙山區,轄區內佳木蔥蘢,成為眾多國家一級、二級野生保護動物的「棲息樂園」。據統計,古藺縣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