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喝彩|風雲歲月:張鵬與中國氣象衛星的精準探索

2024年06月19日16:42:08 科學 1520
為你喝彩|風雲歲月:張鵬與中國氣象衛星的精準探索 - 天天要聞

自1970年國家開始上馬風雲衛星工程,至2023年風雲三號07星的輝煌升空,中國氣象衛星的發展歷程已跨越了近半個世紀的風雨兼程。50多年來,風雲氣象衛星不僅見證了中國氣象預報技術的飛躍,也從早期的粗略預測逐步邁向了今日的精準預報。這一變革的歷程,張鵬不僅是見證者,更是親歷者。在這段波瀾壯闊的歲月里,張鵬與風雲氣象衛星共同成長,他的職業生涯與中國氣象事業的每一步發展緊密相連。

為你喝彩|風雲歲月:張鵬與中國氣象衛星的精準探索 - 天天要聞

放棄國外優厚條件,投入祖國衛星研發

北京是張鵬與衛星結緣的起點,在這裡,張鵬完成了從一個懵懂的青年到一名嚴謹的科研人員的轉變,經過多年的學習,1998年,張鵬追隨老師的腳步去往當時衛星技術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日本進行博士後研究,在日本,張鵬在當地著名機構工作已小有成績,薪資和待遇都相當不錯,生活也很安逸,卻選擇回到了北京。

為你喝彩|風雲歲月:張鵬與中國氣象衛星的精準探索 - 天天要聞

2001年前後中國經濟相比日本還有很大差距,在這一年,張鵬舉家遷回國內,然而等他到達衛星中心才發現與自己之前的設想有巨大差別,當時張鵬一家三口擠在10平米的小屋,他動搖了,懷疑自己回國的決定是否正確。在一番思想鬥爭後他還是決定留了下來。當記者問到張鵬是什麼吸引他留下來時,他回答說是事業,國家要發展自己新一代氣象衛星,這是機遇也是挑戰,他決定接受挑戰,更為實現個人價值、為國貢獻所學。

為你喝彩|風雲歲月:張鵬與中國氣象衛星的精準探索 - 天天要聞

從0到1:張鵬引領風雲三號衛星的創新之路

2001年,張鵬加入風雲三號衛星研製團隊,開始風雲三號衛星的研發。2000年,風雲三號衛星正式立頂,當時設立的目標是,在這個系列的衛星中實現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目標,第一代風雲衛星讓中國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那麼這一次張鵬和團隊必須在這顆衛星上實現質的飛躍,這對於當時團隊中的每一個人來說都不容易,兩周只能回家一次,一天中至少12個小時的時間都在做算法的開發、編程和測試等一系列工作,工作強度巨大,張鵬甚至說夢話都是在工作。

為你喝彩|風雲歲月:張鵬與中國氣象衛星的精準探索 - 天天要聞

這樣的生活,張鵬過了八年,2008年風雲三號第一顆衛星成功發射,完美實現了之前定下的目標,在之後的17年中,飛雲三號系列衛星陸續發射了7顆衛星,中國的極軌氣象衛星技術達到甚至超越了國際水平,張鵬也逐漸從一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成長為了總指揮和總設計師,贏得了同事們的信任。

挑戰與超越:張鵬在氣象預報領域的新篇章

在54歲的年紀,命運再次給予他挑戰。前段時間,北京發生的一場極端降雨天氣讓北京市民措手不及。雖然之前有預報,但精準度和精細度還不夠,雖然事後措施及時,沒有造成嚴重的人員財產損失,但是一時間,許久沒有聽到的對於天氣預報準確性和及時性的質疑卻再次衝上了熱搜。

為你喝彩|風雲歲月:張鵬與中國氣象衛星的精準探索 - 天天要聞

張鵬解釋道:「在颮線系統里特別容易形成強對流,這發生的很快,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所以很難預報。」事實上,這種極端天氣並不是個例,隨着全球氣候變暖,全世界極端災害性天氣發生的頻率正在逐步升高,如何能夠更進一步提升天氣預報的準確性和及時性,有效避免經濟和人員的損失,成為了氣象領域急需解決的問題。

為你喝彩|風雲歲月:張鵬與中國氣象衛星的精準探索 - 天天要聞

今年年初,在衛星中心工作了20多年的張鵬離開了衛星中心,被調任到氣象探測中心,也就是常說的雷達中心。調任雷達中心的這幾個月以來,張鵬一直在全國各地奔波,他已經不記得這是自己調查的第幾座雷達站,儘快掌握所有雷達的狀況,實現天地一體化,讓衛星和雷達實現更加緊密的有機結合,是衛星出身的張鵬調任雷達中心的重要任務。

23年前,31歲的張鵬,滿懷激情地回到了北京,勇敢地迎接命運的挑戰。歲月如梭,23年後,54歲的張鵬再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對新的挑戰,他沒有選擇舒適圈,而是選擇了再次攀登。未來的天氣或許依舊變幻莫測,但張鵬知道,只要他堅定地走好腳下的每一步,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總有一天,他和他的團隊終將攀到頂峰,圓夢氣象探測強國。6月19日,鎖定北京衛視20點57分,看張鵬如何在「天地間」追夢。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大熊貓「鑫寶」和「雲川」啟程了 - 天天要聞

大熊貓「鑫寶」和「雲川」啟程了

今年2月,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與美國聖迭戈動物園野生動植物聯盟簽署了新一輪大熊貓國際保護合作研究協議。中美雙方經過充分準備,今天,來自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兩隻大熊貓「鑫寶」「雲川」啟程前往聖迭戈動物園,開啟為期10年的旅居生活,延續雙方
托底騰飛、5米墜落!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極限挑戰 - 天天要聞

托底騰飛、5米墜落!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極限挑戰

快科技6月27日消息,據領克汽車官方發佈,近日,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托底後高空墜落挑戰。據悉,此次領克07EM-P攜手中汽信科,根據真實場景設置超高難度挑戰,先托底,後騰飛,再墜落,挑戰時速50km/h正面應對托底測試、挑戰行業首次托底+翻滾雙重測試。托底:車速50km/h剮蹭底盤通過直徑為150mm的剛性半球形壁障,領克...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 天天要聞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近日,四川長沙貢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和西華師範大學生物多樣性與生態適應研究團隊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時,拍攝到一隻金雕亞成體的捕食活動畫面。畫面中,一隻金雕在旱獺、鼠兔的洞口耐心等候,一動不動地觀察着獵物的活動,一旦有身體肥碩滾圓、肉質細嫩的獵物從洞口跑出來,就會立刻出擊...
瞰「飛碟」 - 天天要聞

瞰「飛碟」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濱青島嶗山區張村河沿岸的科苑經六路以東、新宏路以北、科苑緯四路以南合圍區域,一座巨型的「太空飛碟」虛擬現實創享中心正向竣工衝刺。6月25日,虛擬現實創享中心的兩個穹頂已安裝到位,記者用無人機在高空俯拍,畫面十分壯觀。目前,項目建設處於收尾階段。據了解,青島虛擬現實創享中心整體設計以「平...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聞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東禾九穀開心農場的全自動插秧機。今年的水稻插秧時節,在崇明區豎新鎮的東禾九穀開心農場,一台新引進的無人駕駛插秧機成為稻田裡的「明星」。工作人員為插秧機裝好秧盤後,只需進行簡單設置和遙控啟動,插秧機就能自動作業,將裝載的秧苗持續插入稻田。臨近稻田盡頭,插秧機會自動掉頭,在返程中繼續插秧。幾趟來回後,工...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 天天要聞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近日,關於楊冪論文的爭議在學術界和網絡上引發了廣泛討論。據報道,楊冪所提交的論文查重率異常低,僅為0.9%,且字數遠遠達不到發刊標準,這不禁讓人對其論文的質量和原創性產生質疑。更為引人關注的是,論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這一發現更是加劇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2024年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着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為期53天的「嫦娥六號」任務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時20分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六號」軌返組合體(軌道器與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此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約5000千米處解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