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伯發現上古第一代恆星行蹤:它們藏在這個星系裡

2024年03月09日07:45:28 科學 1508

韋伯望遠鏡發現宇宙第一代恆星的間接證據。

韋伯發現上古第一代恆星行蹤:它們藏在這個星系裡 - 天天要聞

GN-z11位於大熊座NASA / ESA / CSA

上古的第一代恆星可能已經找到,它們藏在距地球最遠的星系里。

這個編號為GN-z11的星系最早是哈勃太空望遠鏡於2015年發現的,且已被反覆研究。整個星系的紅移值為10.6。對於這樣遙遠的星系來說,用多久以前來描述似乎比用距離地球多遠更合適。GN-z11存在於宇宙大爆炸後僅4.3億年的時空中。

GN-z11是紅移值相近的星系中最明亮的一個。類似星系中有許多比星系演化模型的預言要亮,而星系演化模型的基礎是宇宙學標準模型。

以英國劍橋大學Roberto Maiolino為首的一批天文學家,藉助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近紅外相機和近紅外分光儀對GN-z11進行了探測,結果發現了第一代恆星——也就是第三族恆星存在的證據;與此同時人們還發現那裡有一個正在通過吞噬大量物質以驚人的高速增大的超大質量黑洞

天文學家根據內部重元素(金屬元素)的濃度,將恆星分為三個族群。第一個族群形成於最近五六十億年間,它們內部的重元素濃度最高。我們的太陽就屬於這個族群。第二個族群是太陽這一代恆星的上一輩,內部的重元素濃度低一些。這些恆星在銀河系中分佈在最古老的區域內。而第三個族群也就是宇宙誕生後形成的第一代恆星,一直以來都只是純粹的假想。

第一代恆星是從幾乎純粹的氫雲中誕生的。由於沒有上一代恆星,它們幾乎不包含任何重元素。它們是由純氫純氦構成的巨大等離子氣團。這些恆星極端明亮,也極端巨大。它們的質量至少相當於幾百個太陽。

韋伯望遠鏡在GN-z11的外緣觀測到了一個神秘的電離氦氣團。而這被認為是星系內存在第一代恆星的間接證據。

研究人員表示,僅包含氦表明這個氣團相當原始。而這種情形和理論對第一代恆星誕生環境的預言十分吻合。

這些氦被來源不明的大量紫外線電離。產生這些紫外線的,理論上只可能是第一代恆星。研究人員表示,這些氦有可能就是這些恆星形成後遺留下來的物質,電離這些氦所需的紫外線量,需要質量總和大約相當於60萬個太陽那麼多的恆星才能提供,而這些恆星的亮度總和可以達到太陽的20萬億倍。這也表明,像GN-z11這樣的遙遠星系比現代星系更適於孕育大質量恆星。

除了發現存在第一代恆星的間接證據,研究人員還發現GN-z11中心可能有一個質量相當於200萬個太陽的超大質量黑洞。

研究人員發現這個黑洞的吸積盤正在產生強大的輻射,並且還在黑洞附近檢測到了電離的化學元素。這個黑洞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它周圍的吸積盤非常緻密非常熾熱,也相當明亮。正是這個原因,再加上包含第一代恆星,才使GN-z11變得如此明亮。

韋伯發現上古第一代恆星行蹤:它們藏在這個星系裡 - 天天要聞

原初氦氣團的光譜為我們提供了第一代恆星的證據。NASA / ESA / CSA

參考
Webb Unlocks Secrets of One of the Most Distant Galaxies Ever Seen
https://webbtelescope.org/contents/news-releases/2024/news-2024-106.html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北大國發院院長黃益平:新質生產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特徵丨尋新記 - 天天要聞

北大國發院院長黃益平:新質生產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特徵丨尋新記

嘉賓名片黃益平,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2023年10月13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黃益平受邀參會並發言。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黃益平。受訪者供圖談及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黃益平不止一次向記者強調提高效率、提...
走,去望天!徐匯區攜手中科院上海天文台推出中小學天文科普課程 - 天天要聞

走,去望天!徐匯區攜手中科院上海天文台推出中小學天文科普課程

圖說:孩子們踴躍提問 新民晚報記者 陸梓華 攝「宇宙是為了人類而出現的嗎?」「宇宙的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呢?」「真的有平行宇宙存在嗎?」台下的小學生們頻頻舉手,儘管問題聽上去稚拙天真,但台上的大朋友、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副台長孔大力仍舊聽得認真,並給出鼓勵,「嗯,大家不要笑,這是個很深刻的問題,科學家們...
消失的她原型5年後重返事發地:不想留下遺憾 - 天天要聞

消失的她原型5年後重返事發地:不想留下遺憾

時隔五年,中國孕婦泰國墜崖案受害者、電影《消失的她》原型王暖暖回泰國了。4月20日,泰國烏汶府帕登國家公園官方分享了一則暖心消息:五年前在帕登國家公園墜崖的中國女遊客王暖暖,時隔五年故地重遊,並特意前往國家公園擁抱並感謝了一名工作人員。王暖暖還為工作人員送上了禮物表示問候。王暖暖向工作人員表示感謝。重...
JEV | 四川大學廖立/田衛東揭示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凋亡囊泡亞群在組織再生中的功能多樣性 - 天天要聞

JEV | 四川大學廖立/田衛東揭示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凋亡囊泡亞群在組織再生中的功能多樣性

引言細胞凋亡釋放大量凋亡囊泡,調節細胞增殖、免疫、組織再生和修復等過程。現在,它也成為生物療法的一個有吸引力的候選者。然而,凋亡囊泡包含多種亞型,目前尚不清楚哪種特定亞型起關鍵作用。2024年4月18日,四川大學廖立及田衛東共同通訊在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在線發表題為「Functional diversity o
Circ Res | 上海交通大學閆小響/張瑞岩等團隊合作揭示血管平滑肌細胞NR4A3驅動動脈鈣化的新機制 - 天天要聞

Circ Res | 上海交通大學閆小響/張瑞岩等團隊合作揭示血管平滑肌細胞NR4A3驅動動脈鈣化的新機制

引言動脈中層鈣化(Medial arterial calcification, MAC)是一種不同於動脈粥樣硬化的慢性全身性血管疾病,常見於慢性腎病、糖尿病和老年人。之前的研究表明,NR4A3是一個孤兒核受體,是載脂蛋白A-IV誘導的動脈粥樣硬化進展的關鍵調節因子;然而,其在血管鈣化中的作用尚不清楚。2024年4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學閆小響、張瑞岩、...
醫藥領域科研創新成果如何加大保護?最高法知識產權法庭答封面新聞 - 天天要聞

醫藥領域科研創新成果如何加大保護?最高法知識產權法庭答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醫藥領域的科研成果直接關涉人民群眾生命健康,醫藥領域也是技術創新難度和市場集中度相對較高的領域,既要保護知識產權以激勵創新,又要規制知識產權濫用和市場非法壟斷……」4月22日,最高法知識產權法庭副庭長郃中林對封面新聞記者說。最高法新聞發佈會現場。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 攝影當日,最高法舉行...
保護地球,你有6件小事可以做|世界地球日 - 天天要聞

保護地球,你有6件小事可以做|世界地球日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們能為地球的環境做些什麼呢?設立地球日的目的是喚起人類愛護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進而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世界地球日,我們可以做些什呢?Part 1:關於「碳」的那些事兒新聞中,我們常常能聽到「碳達峰」「碳中和」等表述,那麼這些都是什麼意思呢?一起來...
小米汽車科普SU7的漆面顏色工藝 7款配色技術各不同 - 天天要聞

小米汽車科普SU7的漆面顏色工藝 7款配色技術各不同

【CNMO科技消息】4月22日,小米汽車官方發佈文章,科普了小米SU7幾款車身顏色的漆面顏色工藝:熔岩橙  在原材料的選擇上,熔岩橙的色漿選擇了苯並咪唑酮系偶氮類有機橙漿,這款橙漿的比表面積達到80m(2)/g,相當於1g顏料可以涵蓋半個標準排球場。正是該款橙漿多角度的充裕內/外表面積的特性,賦予了熔岩橙超高的目視飽和...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博物館見證億萬年前的生物多樣性 - 天天要聞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博物館見證億萬年前的生物多樣性

走進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博物館,蔚為壯觀的巨幅化石牆,「寒武紀海底隧道」生動呈現的寒武紀海洋生態系統的面貌,以寒武紀時期的「小蟲蟲」為原型設計的化石類文創產品既新穎又蘊含著獨特的生命記憶,讓人嘆為觀止。  澄江化石地是一個世界級的化石寶庫,如同一本神秘的「無字天書」,記載了5億多年前寒武紀生命大爆...
重慶2億年前是片海 聽地質專家解密「滄海桑田」 - 天天要聞

重慶2億年前是片海 聽地質專家解密「滄海桑田」

你能想像我們現在居住的地方,在幾億年前是一片海洋嗎?4月21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主辦、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川東南地質大隊承辦的「探秘天險洞村地質遺迹」第55個世界地球日科普考察活動在雲龜山舉行,向公眾講述重慶地質變遷,普及地質遺迹和地學知識。古生物化石見證重慶海陸變遷雲龜山,地處渝北區明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