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2024年02月27日16:15:12 科學 1784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 天天要聞

2007年,一個消息在國內科技界引發了巨大震動,中國著名半導體專家李愛珍被評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外籍院士。這一消息極為詭異,因為在此之前,李愛珍已經4次申請中國科學院院士,但均以失敗告終。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 天天要聞

一個在本國連院士門檻都沒能跨過的科學家,如何一下子跳過太平洋,成為美國科學界最高榮譽的獲得者?這一現象瞬間在兩國科技界掀起腥風血雨,輿論嘩然。

在中國境內,很多人質疑李愛珍與美國之間是否存在某種見不得人的關係。美國科學院院士的含金量從來毋庸置疑,李愛珍作為首位獲得這一頭銜的華人女性,她的技術會不會流入美國為美國所用?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 天天要聞

與此同時,中國科學院院士評選機制也遭到前所未有的質疑。為何像李愛珍這樣在本國科技界有重大建樹的專家都無法過關斬將,反而其他專家就輕而易舉獲得院士頭銜?

難道我國使用的是和美國完全不同的評價標準嗎?那麼下面就由小編帶大家走進科學家李愛珍的故事。

書香門第

李愛珍生於富裕的華僑家庭,從小在文化氛圍濃厚的環境長大。可能是家庭背景和先天條件使然,她對科學技術展現出極大的興趣與天賦。

大學時期,李愛珍就讀於復旦大學,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學生時代的她步步創新,多次獲得全國大學生科技競賽的獎項。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 天天要聞

大學畢業後,李愛珍被分配到上海冶金研究所,開始從事材料科學方向的研究工作。剛參加工作的她努力學習,勤于思考,治學嚴謹,深得領導賞識。

為進一步推動國家科技事業發展,20世紀80年代初,時年44歲的李愛珍被選派前往美國頂尖高校卡內基梅隆大學進行訪問學者工作。

這座大學是世界半導體技術的發源地,李愛珍負責開展集成電路製造的核心工藝——分子束外延技術等多項高新技術的研究。

在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兩年訪問學者經歷中,李愛珍刻苦攻關,終成就了從門外漢到世界級專家的驚人蛻變。

起初,她需要從頭學習分子束外延技術的基本原理和運作機制。同時,面對陌生的研究環境與繁複精密的儀器設備,李愛珍經歷了諸多失敗和挫折。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 天天要聞

刻苦鑽研

她曾在一台超高真空器皿上連續作業三個月之久,終於發現真空度無法達標的根源——泄漏點就隱藏在若干獨立組件的接合處。

李愛珍運用材料化學機械工程雙學科知識,改進密封結構,成功將真空度提升三個數量級,完成了令所有美國專家驚嘆的改造工作。

在後一年的科研中,李愛珍已經完全駕輕就熟地使用這些高端儀器設備,並在分子束外延生長過程穩定控制等核心問題上發表多篇高水平論文。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 天天要聞

她還首次將分子束外延技術與量子物理結合,創立了半導體量子結構體系建模方法,為後續發展奠定基礎。

歸國之後,她親眼目睹西方國家依然嚴格禁運該領域設備的殘酷現狀。李愛珍毅然決定自主研發生產。在中科院支撐下,李愛珍不懼艱辛,歷時三年成功突破技術壁壘,使我國半導體技術榮登世界巔峰。

這項技術突破一時間轟動國內外,打破了長期以來半導體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在後續的10餘年時間裏,李愛珍持續領銜開展研發工作,再創多個技術第一。她不僅是半導體領域中國的扛鼎者,也是真正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四評院士都失敗

1999年,李愛珍第一次踏上了實現院士夢想的征程,她毅然提交了申請。那一年,她帶領研究團隊在分子束外延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足以憑實力斬獲此殊榮。然而,由於申報規定年齡差異,她並未獲得足夠多院士的聯名推薦。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 天天要聞

2001年第二次申報時,李愛珍取得了3位院士背書支持。她備受鼓舞,倍感榮幸。可惜票數依然不足,夙願再次落空。那一年,她面對失敗,選擇投身到科研工作中,並在短短兩年內取得劃時代創新成果。

2003年,經歷風雨洗禮的李愛珍汲取教訓,她更加謹慎地規劃申報策略。最終,6位院士送出推薦,她的申請終於真正進入評審程序。然而最後一步投票中,李愛珍還是以微弱劣勢無緣當選。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 天天要聞

2005年最後一次申請,也是她學術生涯的高峰時期。她滿懷信心地遞交材料,希冀能打動評委,一鳴驚人。但結果卻再次讓她失望。

4次申請閉門不得入,不過李愛珍並未放棄科技創新的探索之路。她不辭勞苦,始終如一地為國家科技進步而不懈奮鬥。

2007年,時年71歲的李愛珍傳來喜訊——她榮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的頭銜,這無疑是對她在半導體技術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的極高認可。

需要說明的是,李愛珍並非主動申請該榮譽,而純粹依靠個人科技成就被動當選。這也是國際科學界對她的認可。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被譽為「美國科學技術最高殊榮」,每年全世界僅有幾十人能夠躋身該院院士行列。

在李愛珍獲獎前,中國通過不同途徑共有10位科學家獲得這個榮譽。其中大多數都是長期在美國工作的華人科學家,真正回國服務的寥寥無幾。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 天天要聞

可以說,李愛珍的當選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她完全依靠在國內的科研工作獲得認可,這代表着中國原創科技實力已經進入世界一流行列;

而且她是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籍女科學家,證明了女性同樣可以在科學領域做出巔峰級貢獻;已經71歲高齡的李愛珍仍然選擇留在國內服務,她的精神值得每一位科技工作者學習。

李愛珍的當選消息一經宣布,立刻在國際科技界掀起了軒然大波。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科技實力的快速崛起早已忐忑不安,李愛珍的蜚聲國際無疑火上澆油。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 天天要聞

於是一時間,西方力圖貶低李愛珍科技成就的真實性,質疑她是否依靠其他手段當選等,想以此來否定中國的科技發展。

與此同時,李愛珍的當選也引發了中國國內的激烈討論。之前她四次申請中科院院士均以失敗告終,如今卻出人意料躍居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高位,該如何解釋?

難道我國使用的科技成就評價體系存在某些缺陷?還是實質上並不如國外重視原創技術的突破性貢獻?在一片質疑聲中,李愛珍個人的學術成就似乎被有意無意淡化處理了。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 天天要聞

最後呢,不得不說的是中國國內的院士評選機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人情世故作用。比如院士候選人如果在科研系統內人脈資源豐富,往往更容易獲得足夠多的推薦支持。

而真正潛心鑽研,對政治社交興趣缺缺的專家學者,其獲獎可能性就比較低了。在許多網友認知中,這才是評選院士的常態。

正如李愛珍本人表示,由於長年深居簡出,專心科研,她並沒有主動結交很多大院士級別的人物。這或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她獲得中科院院士稱號的可能性。

更有評論指出,2003年李愛珍獲得6票推薦時就已實質夠資格,但最終投票階段不知為何還是被否決,透露出評選中充滿不確定性的因素。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 天天要聞

而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評選則更加註重候選人的學術貢獻本身。表決完全根據科技成果質量和影響力進行,不受人際關係的左右。

可以說,李愛珍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純粹是實力和貢獻獲識,而四次中科院失敗則與評選機制的缺陷也存在一定關聯。

結語:

如今,李愛珍已經高齡87歲。與很多退休科學家選擇渡過悠閑晚年不同,她仍然擔任半導體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顧問,在她身上,依然可以感受到年輕研究員般的科技熱情,以及對祖國未來發展的殷切期盼。

暗流涌動的大時代潮頭上,往往站立着一批為民族復興而無私奉獻的仁人志士。中國科技事業的繁榮與進步,同樣離不開像李愛珍這樣一生撲在科研一線的奮鬥者。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 天天要聞

在短短几十年間,中國從科技薄弱的後進國變身為世界第二科技強國,每一個看似不起眼的磚瓦壘砌,每一個微乎其微的技術突破匯聚,都凝聚着無數科學家如李愛珍那般火紅的激情和無悔的青春。正是這無數明燈在黑夜中交匯成光,我們的國家才能在科技創新之路上長驅直進。

不論他們最終是否在頭頂錦上添花,祖國的繁榮昌盛已然成為最動人的榮譽。而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應該向李愛珍這樣的科技傳道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不僅在新聞報道中駐足凝神,更要在日常工作崗位上發揮他們的精神,為民族的科技強盛繼續力爭上遊。

只要我們不忘科技報國的初心,不負艱辛求索的始終,中華民族就一定能在新的世紀獲得科技創新的更大輝煌。這是我們對李愛珍等仁人志士最好的謝禮。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北大國發院院長黃益平:新質生產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特徵丨尋新記 - 天天要聞

北大國發院院長黃益平:新質生產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特徵丨尋新記

嘉賓名片黃益平,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2023年10月13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黃益平受邀參會並發言。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黃益平。受訪者供圖談及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黃益平不止一次向記者強調提高效率、提...
走,去望天!徐匯區攜手中科院上海天文台推出中小學天文科普課程 - 天天要聞

走,去望天!徐匯區攜手中科院上海天文台推出中小學天文科普課程

圖說:孩子們踴躍提問 新民晚報記者 陸梓華 攝「宇宙是為了人類而出現的嗎?」「宇宙的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呢?」「真的有平行宇宙存在嗎?」台下的小學生們頻頻舉手,儘管問題聽上去稚拙天真,但台上的大朋友、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副台長孔大力仍舊聽得認真,並給出鼓勵,「嗯,大家不要笑,這是個很深刻的問題,科學家們...
消失的她原型5年後重返事發地:不想留下遺憾 - 天天要聞

消失的她原型5年後重返事發地:不想留下遺憾

時隔五年,中國孕婦泰國墜崖案受害者、電影《消失的她》原型王暖暖回泰國了。4月20日,泰國烏汶府帕登國家公園官方分享了一則暖心消息:五年前在帕登國家公園墜崖的中國女遊客王暖暖,時隔五年故地重遊,並特意前往國家公園擁抱並感謝了一名工作人員。王暖暖還為工作人員送上了禮物表示問候。王暖暖向工作人員表示感謝。重...
JEV | 四川大學廖立/田衛東揭示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凋亡囊泡亞群在組織再生中的功能多樣性 - 天天要聞

JEV | 四川大學廖立/田衛東揭示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凋亡囊泡亞群在組織再生中的功能多樣性

引言細胞凋亡釋放大量凋亡囊泡,調節細胞增殖、免疫、組織再生和修復等過程。現在,它也成為生物療法的一個有吸引力的候選者。然而,凋亡囊泡包含多種亞型,目前尚不清楚哪種特定亞型起關鍵作用。2024年4月18日,四川大學廖立及田衛東共同通訊在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在線發表題為「Functional diversity o
Circ Res | 上海交通大學閆小響/張瑞岩等團隊合作揭示血管平滑肌細胞NR4A3驅動動脈鈣化的新機制 - 天天要聞

Circ Res | 上海交通大學閆小響/張瑞岩等團隊合作揭示血管平滑肌細胞NR4A3驅動動脈鈣化的新機制

引言動脈中層鈣化(Medial arterial calcification, MAC)是一種不同於動脈粥樣硬化的慢性全身性血管疾病,常見於慢性腎病、糖尿病和老年人。之前的研究表明,NR4A3是一個孤兒核受體,是載脂蛋白A-IV誘導的動脈粥樣硬化進展的關鍵調節因子;然而,其在血管鈣化中的作用尚不清楚。2024年4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學閆小響、張瑞岩、...
醫藥領域科研創新成果如何加大保護?最高法知識產權法庭答封面新聞 - 天天要聞

醫藥領域科研創新成果如何加大保護?最高法知識產權法庭答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醫藥領域的科研成果直接關涉人民群眾生命健康,醫藥領域也是技術創新難度和市場集中度相對較高的領域,既要保護知識產權以激勵創新,又要規制知識產權濫用和市場非法壟斷……」4月22日,最高法知識產權法庭副庭長郃中林對封面新聞記者說。最高法新聞發佈會現場。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 攝影當日,最高法舉行...
保護地球,你有6件小事可以做|世界地球日 - 天天要聞

保護地球,你有6件小事可以做|世界地球日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們能為地球的環境做些什麼呢?設立地球日的目的是喚起人類愛護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進而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世界地球日,我們可以做些什呢?Part 1:關於「碳」的那些事兒新聞中,我們常常能聽到「碳達峰」「碳中和」等表述,那麼這些都是什麼意思呢?一起來...
小米汽車科普SU7的漆面顏色工藝 7款配色技術各不同 - 天天要聞

小米汽車科普SU7的漆面顏色工藝 7款配色技術各不同

【CNMO科技消息】4月22日,小米汽車官方發佈文章,科普了小米SU7幾款車身顏色的漆面顏色工藝:熔岩橙  在原材料的選擇上,熔岩橙的色漿選擇了苯並咪唑酮系偶氮類有機橙漿,這款橙漿的比表面積達到80m(2)/g,相當於1g顏料可以涵蓋半個標準排球場。正是該款橙漿多角度的充裕內/外表面積的特性,賦予了熔岩橙超高的目視飽和...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博物館見證億萬年前的生物多樣性 - 天天要聞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博物館見證億萬年前的生物多樣性

走進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博物館,蔚為壯觀的巨幅化石牆,「寒武紀海底隧道」生動呈現的寒武紀海洋生態系統的面貌,以寒武紀時期的「小蟲蟲」為原型設計的化石類文創產品既新穎又蘊含著獨特的生命記憶,讓人嘆為觀止。  澄江化石地是一個世界級的化石寶庫,如同一本神秘的「無字天書」,記載了5億多年前寒武紀生命大爆...
重慶2億年前是片海 聽地質專家解密「滄海桑田」 - 天天要聞

重慶2億年前是片海 聽地質專家解密「滄海桑田」

你能想像我們現在居住的地方,在幾億年前是一片海洋嗎?4月21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主辦、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川東南地質大隊承辦的「探秘天險洞村地質遺迹」第55個世界地球日科普考察活動在雲龜山舉行,向公眾講述重慶地質變遷,普及地質遺迹和地學知識。古生物化石見證重慶海陸變遷雲龜山,地處渝北區明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