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木行星、類地行星及其衛星——重力場的測量研究

2023年10月04日14:01:15 科學 1724

在幾乎所有的月球和行星探測計劃中,對目標天體的重力場的測量和研究都是必不可少的。

太陽系外行星因缺少觀測還難以開展對其重力場的深入研究。

太陽系內通常分為兩類:類木行星類地行星及其衛星。它們有各自不同的特點。

對於類木行星,主要由氣體組成,內部大氣對流變化很快,因此它們的重力場的時變性非常顯著。

對於木星土星及其衛星的重力場解算主要來自於對 Pioneer、Voyager 系列計劃和 Cassini計劃的射電跟蹤資料。

如土星重力場目前較可靠的只能到10階次。

木星還有UlyssesGalileo計劃的跟蹤資料,可以有更高階的重力場結果。

木衛五已有6階次的重力場結果。或許後續的Juno計劃可以為我們提供更多的關於木星重力場的結果。

而目前仍在超期服役的Cassini衛星在探測土星、環、磁場及其衛星等方面(含重力場)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對於地球,可以在地面及低空進行絕對或相對重力及重力梯度的測量、或者藉助衛星開展重力直接觀測。

在20 世紀90年代,將GPS安裝在繞地球飛行的衛星上,同時藉助於激光測距跟蹤,可精確地得到衛星的軌道,從而反演出地球重力場。

近年來,衛星-衛星跟蹤技術(SST)得到了廣泛應用,如CHAMP、GRACE 和GOCE計劃,前兩個都在超期服役。

GRACE衛星已給出360階(甚至2160 階,如 EGM2008模型)的重力場及其變化(35天甚至一星期間隔),從而可對地區性的質量變化特別是地面和淺地表的流體遷移開展研究"。

GOCE衛星由於搭載了特殊設計的重力梯度儀和阻力補償技術的應用,可以預期對全球冰川的變化得到有用的信息。但這種重力梯度儀器太重、太大而難以應用於對其他行星重力場的測量。

最近荷蘭在開展重力梯度儀小型化(約1公斤重)的研究工作。

如果成功,與SST技術的廣泛應用前景一樣,可以預期它將廣泛應用於以後對其他行星及其衛星的重力直接測量,並顯著提高(至少2個量級)對目標星體的重力場解算精度。

對於其他類地行星,通常都是將我們對地球重力場及其內部結構的觀測和研究方法推廣到對這些行星的研究。

下面以火星為例。目前發表的火星重力場模型有JPL的95階次的MGS95,GSFC的90階次的GGM1041C以及歐洲的MGGMO8A。

它們主要是從MGS、Mars Odyssey 和MEX的飛行器跟蹤資料解算所得,這些衛星的軌道都很類似,即傾角在90°左右。

使得高階帶諧項與同為偶數或同為奇數的低階帶諧項係數夾雜、糾纏在一起而難以分離,即所謂的「lumped」重力係數。

另外,從對火星各軌道器的軌道觀測反演得到的重力場出發,深入研究火星內部核的流變學狀態(固、液態?)、核的大小、礦物學特徵(如輕元素的組成及比例)等仍是火星內部物理學中重要和基礎性的未解問題。

對於地球,有大量的、各學科領域的測量,特別是地震層析成像和自由振蕩、電磁場、重力場、火山、地質學、地球自轉等以及實驗室資料,綜合起來共同反演。

但對於其他行星,則只有非常有限的觀測資料,因而對它們的內部物理反演結果的可靠性和精度也很有限。

例如,火星的總慣量矩Ⅰ和潮汐二階洛夫數K₂在現有的關於火星內部礦物學組成及其相變、溫度結構等研究中提供了非常關鍵(但很不夠)的全球性約束。

如有人認為火星核至少是部分液態的。但它究竟是完全液態還是存在固態內核,實際上還缺乏其他證據,仍然是一個很開放的問題。

在利用地面或衛星上直接測得的這些離散的重力或重力梯度資料、或由衛星軌道資料反演解算地球或行星及其衛星的重力場時,在理論上都會遇到一些共同的問題,例如:

(1)重力場反演結果是否唯一?

由於地球及其他行星的複雜性及各自特點,數學上,有很多甚至無窮多個質量分佈可以產生離散觀測得到的這些觀測值(邊界條件)。

實際工作中,只能利用儘可能多的其他信息如初始重力場模型、行星地形模型等進行約束,並反覆迭代得到較優的反演結果。

如果缺乏這些先驗的重要信息(實際上我們對其他星球的知識正如此),就難以獲得較好的反演結果。


(2)重力場向下延拓是否穩定有效?

反演重力場,其本質是一個邊界值問題,即以衛星軌道面這個邊界上的重力、重力梯度或軌道數據作為邊界值,解算一定的觀測方程得到行星外部的重力場。

理論上,該結果只適用於該邊界的外部空間。要想得到行星表面與衛星界面之間的空間部分的重力場,就需要將衛星界面以外的解向下延拓。

但可能會發生不穩定性問題,因此還需要利用行星地表的有關數據,但事實上我們對大多數行星還缺乏這些足夠的信息。

(3)球函數表示法本身的問題:

目前所有的重力場模型都使用球函數進行空間解析。

但球函數截斷存在有效性問題及球函數級數在行星表面附近的空間不一定收斂。

類木行星、類地行星及其衛星——重力場的測量研究 - 天天要聞

類木行星、類地行星及其衛星——重力場的測量研究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甘肅一地現大量飛鳥在天空盤旋,有網友擔心為地震前兆,地震局:鳥類聚集並非特別異常 - 天天要聞

甘肅一地現大量飛鳥在天空盤旋,有網友擔心為地震前兆,地震局:鳥類聚集並非特別異常

近日,甘肅白銀靖安縣有網友反映,小區上空有大量鳥類盤旋,這些鳥還會反光,該網友擔心是地震預兆。5月15日,靖安縣地震局的工作人員告訴瀟湘晨報記者,他們關注到了這個情況,最近晚上都有鳥在飛,不過目前沒有接到異常的反饋。工作人員稱,鳥類聚集並非特別的異常,將持續監測,同時向上級反饋,讓他們去核實,問下動物...
新實驗打破常識:雞蛋這樣落下才不容易碎! - 天天要聞

新實驗打破常識:雞蛋這樣落下才不容易碎!

想像一下你要完成一個挑戰:把雞蛋從一定高度鬆手讓它落到檯面上,卻不能讓它碎掉。你可能會自然地選擇讓雞蛋尖的一端朝下,因為我們總覺得那是它最結實的方向。但這個「常識」,真的對嗎?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麻省理工學院的一組工程系學生通過進行了一系列實驗證明,事實並非如此。他們的研究顯示,當雞蛋被側向釋放時,它...
時隔百餘年 海南發現壁虎屬新物種 - 天天要聞

時隔百餘年 海南發現壁虎屬新物種

新華社海口5月15日電 經反覆核實論證,海南省林業局15日確認,時隔百餘年,海南再次發現一個壁虎屬新物種——自然保護地壁虎。這也是首個由我國人員在海南本土發現並命名的壁虎屬物種。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動物分類學期刊《動物分類雜誌》上發表。2024年12月8日,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拍攝的自然保護地壁虎。(周潤邦 攝)...
創新展上看創新,GEA加速未來食品行業高效增長 - 天天要聞

創新展上看創新,GEA加速未來食品行業高效增長

AI時代,食品飲料行業正快速變革與創新發展。消費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正驅動行業探索技術創新與轉型。從植物基到生物技術、智能製造,食品飲料企業正在創新與規模化生產、提升產品品質與生產效率的思考中前進。FBIF食品創新展近日在上海
沙特正成為另一個AI芯片消耗大戶 - 天天要聞

沙特正成為另一個AI芯片消耗大戶

看上中東,英偉達向沙特出售1.8萬顆頂級AI芯片文|《財經》研究員 周源編輯|謝麗容美東時間5月13日周二,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舉行的沙特-美國投資論壇上,英偉達(NVIDIA)首席執行官黃仁勛宣布,將向沙特人工智能(下稱AI)初創公司H
日本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將在台灣省投入醫療使用! - 天天要聞

日本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將在台灣省投入醫療使用!

日本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天空驅動」(Skydrive)將在台灣省作為應急醫療直升機投入使用!日本研發的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 「天空驅動」(Skydrive)已被指定為台灣省的應急醫療直升機,預計將用於支援陸上交通受限的離島地區緊急醫療服務。儘管 eVTOL 尚未進入全面商業運營階段,但近年來全球多國已加速電動垂直起...
圖解巷道高冒區、複雜空巷充填及上隅角密閉 - 天天要聞

圖解巷道高冒區、複雜空巷充填及上隅角密閉

我是通風安全,點擊上方「關注」,每天為你分享【一通三防】與【安全管理】乾貨。一、充填設備及工藝材料施工採用的設備主要有氣動隔膜泵、混合器。材料充填工藝如下:按照水灰比(1.
五十萬米高空捕捉地表細節 - 天天要聞

五十萬米高空捕捉地表細節

長光衛星智慧農業農村綜合指揮平台界面。 長光衛星供圖李岩在加工反射鏡。 本報記者 劉以晴攝「吉林一號」寬幅衛星總裝現場。 長光衛星供圖「吉林一號」是我國最大的商業遙感衛星星座和全球最大的亞米級商業遙感衛星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