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諾貝爾醫學獎給了Katalin Karikó和Drew Weissman,兩人在mRNA鹼基修飾方面的研究成果是輝瑞抗新冠mRNA疫苗成功上市的基礎。
2023諾貝爾醫學獎得主Katalin Karikó和Drew Weissman與RNA疫苗
饒毅老師第一時間在公眾號上發佈了評論,洋洋洒洒總共列出了九點,引發了海內外網民們的熱議,褒貶不一。饒老師的第八點說「新冠病毒流行問題,顯然mRNA疫苗有一定作用,但沒有獨特作用、而且有效性有限。傳統的疫苗也有作用,也在疫情中發揮了一定作
饒毅老師公眾號
用。」這句話是事實啊。RNA疫苗在技術上的確是個突破。輝瑞藉此疫苗2022全年在全球賣了378億,創了藥物銷售史上的記錄。但其效果有限也是事實,特別是在預防新冠病毒感染方面。否則輝瑞首席執行官 Albert Bourla先生也不會在打了四針自家的RNA疫苗後依然被新冠病毒感染了。更不用說該疫苗增加心肌炎發病率的事實了。
2022年8月15日美國輝瑞公司CEO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
饒毅老師對於此次諾獎的中心觀點實際上都體現在第六點上,即「如果現在的進展,促進了這一方法最終的廣泛而有效應用,那麼獲獎有道理。但時間早了,應該假以時日,看看是否有廣泛通用性、高度有效性。如果以後此路不通,或者解決不了有效性問題、而現在的方法沒有通用性,以後每次臨時需要不同工藝,那麼就有理由認為這次不應該給。」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好啊,饒毅老師並沒有反對頒獎給這兩個人,只是說有點早了,為什麼會有人不滿呢?諾獎應該頒給那些經得起歷史考驗的科研成果,而不是一時的熱點或媒體紅人的獎項。實際上在諾獎的歷史上是有一些頒的有點早的獎項。例如1927年諾貝爾醫學獎,給了奧地利
1927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醫生Julius von Jauregg,他發明了讓人得瘧疾,利用瘧疾引起的發熱治療梅毒引起的麻痹性痴呆。這種方法當時頒獎時很熱門,但幾年後人們就意識到這種方法問題很大。我們不能因為當時的研究水平低,對科學的認識有限,就認為當時給他頒獎是合理的。凡是諾獎級別的發現,即便是很初級很原始也都是經得起歷史考驗的經典發現。例如1902年的諾獎發現瘧疾是由蚊子傳播的。1907年的諾獎,發現瘧疾是由紅細胞里的寄生蟲傳播的。這些發現即便放在現在也是經典之作。所以回到今年的諾獎,饒老師說頒的有點早了有什麼錯?如果幾
早期的諾貝爾獎
年後注射RNA疫苗的副作用大範圍爆發,回頭再看此次頒獎是不是很尷尬?其實諾獎爭議一直都有,每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只要看法有理有據不偏離科學就可以接受。我人就覺得克隆羊多莉之父維爾穆特比發明IPS的shinya yamanaka更有資格獲得諾獎,克隆羊多莉的誕
克隆羊多莉與IPS(誘導性多能幹細胞)
生無論是技術還是理論都是一種突破。目前在海外的華人學術界,有一股輕視國內學者特別是學成歸國人員的氣氛,對不合理的觀點國人不能盲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