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熱量是放出1.5倍!木星真會變「太陽」?酷熱天氣與之有關?

2023年07月13日17:04:10 科學 1892

最近,地球的北半球正值酷暑,大家在苦苦支撐的同時,也不乏多出許多奇思妙想來:前有歐盟提出「遮擋太陽」給全人類降溫,後有人提出木星30億年後有可能變成「太陽」!

雖然恆星一出生就是恆星,而行星一出生也是行星,目前也沒有過從行星變成恆星的先例,不過他們的這個想法並不是毫無依據的:因為行星木星正在不斷放熱,甚至放出的熱量是吸收的1.5倍,這意味着它正在悄然「儲存」能量

八大行星中最大的木星,真的有可能「蛻變」成太陽那樣的恆星嗎?如果木星真的變成恆星,對地球又會有什麼影響?

吸收熱量是放出1.5倍!木星真會變「太陽」?酷熱天氣與之有關? - 天天要聞

木星將會是第二個太陽?

不管是行星還是恆星,都堪稱是「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星」,是無法撼動的。但是其實人類在內心深處還是好奇的,難道這麼大的宇宙沒有那個例外嗎?比如行星能不能變成恆星呢?

按照一般的情況,這是不可能的,不管是形成的物質和環境都不具備相應的條件。恆星都是氣態的星體,如果行星要變成恆星,首先固態的行星是不可能的了。

那麼氣態的行星有沒有可能演化成恆星呢?

吸收熱量是放出1.5倍!木星真會變「太陽」?酷熱天氣與之有關? - 天天要聞

而木星就正好作為一個氣態的巨行星,是一個很有故事的行星。

首先,木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它的質量是太陽系中除掉太陽外,其他所有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不過木星的質量只有太陽的千分之一。

吸收熱量是放出1.5倍!木星真會變「太陽」?酷熱天氣與之有關? - 天天要聞

太陽是太陽系中最早形成的恆星,而木星就在太陽形成的後一步形成,不過因為當時太陽在形成的時候,已經吞噬掉了太多的星雲和物質,所以木星只有吸收到一點太陽沒有吞噬完的物質,並且因為太陽的強大太陽風,木星被迫遠離了太陽,是距離太陽第五近的行星。

吸收熱量是放出1.5倍!木星真會變「太陽」?酷熱天氣與之有關? - 天天要聞

如果是在太陽系形成的初期,可能木星多吸收一些星雲和物質,還會有所變化,但是現在的太陽系是一個非常穩定的星系,這也隔斷了木星的繼續成長。所以木星要想要變成恆星,真的是當家的不說理——無可奈何,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木星的質量和太陽相比,實在是差距太大了,而這意味着木星沒有足夠的質量在它的內部發生聚變反應。要知道,如果和太陽比較的話,要形成一顆恆星,它的質量必須達到太陽的8%,還是最低的底線。要成為恆星必須有足夠的質量,這是不可改變的

吸收熱量是放出1.5倍!木星真會變「太陽」?酷熱天氣與之有關? - 天天要聞

目前質量最小的恆星紅矮星的質量,已經是木星的80個重了。而木星相當於80個木星的質量,由於質量不夠,所以內部並沒有足夠的溫度和壓力,氫元素也相對的無法產生持續的核聚變反應。

木星就算是內部在放大量的熱,也意味着它還是無法達到該有的質量條件,所以溫度再高也還是只能是個行星

從成為恆星必須有一定的質量是上來說,木星要成為恆星的這個疑問,很明顯木星的質量是不夠大的。木星的質量也許再增加80倍,有成為一顆恆星的可能,但是就算是太陽系中其他的所有行星都和木星相撞並成為一份子,這些質量還是無法填補上木星成為恆星的要求。

吸收熱量是放出1.5倍!木星真會變「太陽」?酷熱天氣與之有關? - 天天要聞

而且就算木星真的以某種方式成為了恆星,它也不會成為下一個太陽的。木星成為恆星意味着質量達標,但是木星的體積大小和太陽相比,實在不是一個量級的。

假如木星真的成為恆星

木星如果成為恆星,太陽系在多出了一顆恆星的情況下,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木星的周圍是有衛星群的,如果木星真的成為了一顆恆星,那麼首先受到影響的,肯定是這些衛星們。溫度的變化讓這些衛星的溫度升高,變得更加溫暖,甚至可能會適合人類的居住,成為人類的下一個安居地。

吸收熱量是放出1.5倍!木星真會變「太陽」?酷熱天氣與之有關? - 天天要聞

如果木星真的變成了恆星,那麼它的質量肯定也會變大,也就是變成了從前的木星的80倍的重量。質量和引力是成正比的,那麼意味着木星的引力也會變大。

木星和太陽的引力的碰撞,肯定會讓周圍的行星的運行軌道發生變化,比如木星周圍的衛星很有可能會因為引力被甩出去。對太陽系的其他行星來說,這樣的威脅簡直堪稱馬路殺手,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被撞擊的會不會是自己。

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如果木星真的成為恆星,人類將會面臨巨大的生命考驗,甚至是要拿出生命終結的勇氣來面對。

吸收熱量是放出1.5倍!木星真會變「太陽」?酷熱天氣與之有關? - 天天要聞

新木星的引力讓地球的軌道產生影響和變動,肯定不可能繼續維持在現在的軌道上,而且在木星的引力偏向下,逐漸遠離太陽並向木星移動。

當地球的軌道,以及地球和太陽的距離發生了變化的時候,地球上的溫度肯定也會發生變化,而且很有可能是降低。但是我們無法得知到底會降低到多少。

不過,相較於太陽來說,木星即使成為了恆星,也還是太小了,可能就和紅矮星差不多。所以和太陽相比,它發出的光和熱也不會太亮,甚至最多只有太陽的千分之三左右。而且因為木星和我們的距離非常遠,是地球到太陽距離的4倍,所以地球並不會從木星得到太多的熱量。

所以,天氣變熱是因為「木星吸收了太多熱量」的傳言,也在此不攻自破了。

吸收熱量是放出1.5倍!木星真會變「太陽」?酷熱天氣與之有關? - 天天要聞

恆星「木星」有弊也有利

當地球沒有了太陽足夠的光亮,還沒有熱量補上的時候,地球的溫度肯定是減低的,而且很有可能是大幅度降低,以至於地球成為了一顆冷凍的星球,不再適合人類的居住,成為了空洞的存在。

木星如果成為了恆星且引力變大的話,地球要面臨的威脅還有就是那些在太空中漂浮的各種太空物質,甚至是各種星體。這些對地球來說絕對是生命的考驗,一旦它們被木星甩到了地球上,地球將受到無法估量的撞擊和損失。

吸收熱量是放出1.5倍!木星真會變「太陽」?酷熱天氣與之有關? - 天天要聞

當一些小行星和衛星被木星吸引後,並且還撞擊上木星的話,太空中不僅會出現數量眾多的流浪的小行星,它們有可能直接撞上地球,而地球則是時刻面臨著幾千萬年前,恐龍滅絕時一樣的危險。

不過木星成為了恆星的變化雖然對地球不利,但是對其他星體卻有可能是一件好事。因為木星的熱增加並釋放,很有可能導致周圍的衛星地面的冰層解凍,一旦有了水源,就會逐漸形成江河湖海,那麼生命就有極大概率會孕育其中。

特別是對火星來說不失為一件好事。一直以來,火星都是地球遷移的第一選擇,很多科學家們至今都在尋找辦法在火星上尋找生命存活的辦法,最有名的就是馬斯克的2050火星移民計劃了。

吸收熱量是放出1.5倍!木星真會變「太陽」?酷熱天氣與之有關? - 天天要聞

如果木星成為了恆星,很有可能改變火星的環境。因為火星距離木星是非常近的,所以木星所釋放的熱量將會讓火星擁有適宜的溫度和光線,直接改變火星的生存條件。到那個時候,未來的移民星球火星應該就會成為現實了。

當然,這些聯想都是建立在木星會成為下一個恆星的基礎上,都是我們的想像和幻想罷了。但是事實上根據目前的太陽系的環境,木星不可能演變成下一個恆星,因為它無法滿足成為恆星形成的必要的質量要求。

吸收熱量是放出1.5倍!木星真會變「太陽」?酷熱天氣與之有關? - 天天要聞

對人類來說,太陽系中還是只會有一個太陽的。而木星雖然不會成為恆星,但是它作為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之一,依舊對我們人類了解地球了解宇宙有着非凡的意義,其中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那麼你覺得木星的未來會是什麼樣的?流浪地球真的會上演嗎?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廣東啟動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系列活動 - 天天要聞

廣東啟動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系列活動

5月19日,以「生物多樣性,你我共參與」為主題的「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在廣州舉辦,本次活動由廣東省林業局、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廣州市生態環境局聯合主辦。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獲悉,目前廣東在全省同步啟動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系列活動,各地通過開展生態徒步行、野生動植物標本展、生物多樣性科學畫...
人工智能如何運用於數學、腦科學、生物醫藥?三位院士這樣說 - 天天要聞

人工智能如何運用於數學、腦科學、生物醫藥?三位院士這樣說

隨着人工智能的發展,各學科與AI技術的合作為其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18日舉行的上海復旦大學校友會成立四十周年大會暨首屆科技文化節開幕式上,三位中國科學院院士與人工智能專家圍繞AI與數學、腦科學、生物醫藥的融合運用展開對話。 左一到左五分別為: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數字經濟研究執行負責人楊燕青,中國...
日本東京地方法院駁回AI「發明」專利申請:發明人僅限於人類 - 天天要聞

日本東京地方法院駁回AI「發明」專利申請:發明人僅限於人類

IT之家 5 月 19 日消息,據 NHK 報道,當地時間周五,日本東京地方法院就 AI「發明」的設備是否能獲得專利一事作出裁決 —— 以「發明人必須是人類」為由,裁定不為其授予專利。據報道,居住在美國的原告為人工智能自主發明的設備申請專利,發明人的名字卻是「自主發明本產品的人工智能 DABUS」。早在三年前,專利局就已經...
追江豚|銅陵張明浩:將綠水青山留給下一代 - 天天要聞

追江豚|銅陵張明浩:將綠水青山留給下一代

「我曾經親眼看着白鱀豚的離去,現在絕對不能讓江豚離開我們了。」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張明浩就開始從事長江野生動物保護。三十年來,張明浩經歷了過度捕撈、水質污染,最嚴重的時候銅陵江面幾乎無魚可釣。如今,隨着長江十年禁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江面上魚群嬉戲,代表長江生態的物種江豚再度歸來。「目前在銅陵...
全球首例古潛山裸眼側鑽分支井技術在中國氣田應用 - 天天要聞

全球首例古潛山裸眼側鑽分支井技術在中國氣田應用

中新社天津5月19日電 (王在御 王君妍)記者19日從中國海油天津分公司獲悉,全球首例古潛山裸眼側鑽分支井技術在中國首個千億方大氣田——渤中19-6凝析氣田成功應用,標誌着中國在深層潛山油氣藏開發方面取得重大技術突破。
抗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學術研討會在武漢召開 - 天天要聞

抗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學術研討會在武漢召開

「面向AI爆髮帶來的極大算力需求,對RISC-V的需求也將快速增加。」在5月18日舉行的「2024年抗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學術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CPU架構對芯片設計全產業鏈都具有重要影響,入選《MIT科技評論》十大突破性技術的RISC-V,因其模塊化、可定製化、靈活開源等特點,正進入高速發展階段。2024年抗量...
馬斯克最新動作:正式開始招募第二個接受腦機植入的受試者 - 天天要聞

馬斯克最新動作:正式開始招募第二個接受腦機植入的受試者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當地時間17日,腦機接口公司「神經連接」創始人馬斯克宣布,繼年初首個參與該公司腦機設備植入實驗的患者手術成功100天後,正式開始招募第二個接受腦機植入的受試者。今年1月,公司完成首例腦機接口設備的人體植入手術。
聘科學家擔任中小學科學副校長,此外,上海青少年科創教育還能做些啥? - 天天要聞

聘科學家擔任中小學科學副校長,此外,上海青少年科創教育還能做些啥?

圖說:科學大咖接過聘書,採訪對象供圖(下同)上海市第十九屆青少年科技節今天下午在張江科學會堂啟動。啟動儀式上,10位院士、教授、科學家等收到了特別的聘書——他們將為10所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範校擔任「科學副校長」。他們中,既有來自高校、科研院所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薛永祺、上海航天局副局長李昕、復旦大學希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