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環境誘變劑學會
中國環境誘變劑學會(英文名:Chinese Environmental Mutagen Society,縮寫:CEMS)是1988年經國家教委審批成立的全國性組織。於1991年加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中國環境誘變劑學會是由全國從事環境因子致癌、致畸和致突變(以下簡稱「三致」)研究工作的科技工作者自願結成的全國性、學術性、公益性並依法登記成立的法人社會團體。
接受業務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社團登記管理機關國家民政部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本團體為國際環境誘變劑學會聯合會(IAEMS)的團體會員。
中國環境誘變劑學會的宗旨是:團結、組織我國「三致」學科領域的科技工作者,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充分發揚學術民主,開展學術上的自由討論,堅持民主辦會原則, 倡導獻身、創新、求實和協作精神,開展學術交流和科學普及活動,促進本學科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為改革開放、科教興國服務。
(來源:中國環境誘變劑學會官網)
http://www.cnems.org.cn/
- 中國晶體學會
中國晶體學會是中國晶體學工作者自願組成的、學術性、公益性社會團體,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中國晶體學會是我國發展晶體科學技術的重要社會力量。
中國晶體學會前身為國際晶體學聯合會中國委員會,1978年以該名義加入國際晶體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Crystallography,IUCr)。1984年唐有祺院士當選為該會第十三屆執行委員,1987年又當選為該會第十四屆副主席。1999~2005年中國科協書記張澤院士任執行委員會委員。學會於1986年在北京組織了首屆小分子結構國際學術會議,1988年在天津組織了晶體學暑期國際訓練班,1993年在北京成功舉辦了國際晶體學聯合會第十六屆學術大會與會員代表大會,加強了國際晶體學界對我國晶體學領域的了解,擴大了國際影響。1993年3月30日經國家科委批准成立中國晶體學會,4月9日經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致民政部准予登記,8月19日經民政部批准登記、註冊,學會成立。首屆理事長為唐有祺。會址設在北京大學。學會目前為第七屆理事會,理事長為洪茂椿。歷屆理事長為:唐有祺、閔乃本、饒子和、林建華、高松、蘇曉東。
學會的領導機構為理事會。理事會每4年改選1次,由全國會員代表選舉產生。現為第七屆理事會,由98名理事組成,理事長為洪茂椿。目前在冊會員2898人。常務理事會下設生物大分子、小分子、粉末衍射、晶體生長與材料表徵、電子顯微學、藥物晶體學、極端條件晶體材料等8個專業委員會和晶體學教育與普及工作委員會。監事會為第二屆,由7名監事組成,監事長為陳建中。學會黨委為第二屆,由5名黨委成員組成,書記為郭國聰,副書記為蘇成勇、孫俊良。
(來源:中國晶體學會官網)
http://www.ccrs.net.cn/
- 中國力學學會
中國力學學會在錢學森、周培源、錢偉長、郭永懷等著名力學家的共同倡導和組織下,成立於1957年2月。
中國力學學會是由全國力學科學技術工作者自願結成的、依法登記註冊的、非營利的學術性法人社會團體,是發展我國力學科技事業的一支重要社會力量,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任務是團結和組織全國力學科技工作者開展國際、國內學術交流,促進民間科技合作和交流;創辦力學刊物,促進力學學科的發展和繁榮;開展力學科普與教育,促進力學科技知識的普及和推廣,促進力學科技人才的成長和提高;組織力學科技工作者參與國家經濟建設中的重大決策項目,提出科學論證及政策建議,促進力學科技與經濟的結合,推動力學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為加速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做出貢獻。
中國力學學會現有團體會員單位40餘個,有個人會員2萬餘人,他們當中有兩院院士、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教師和學生。個人會員實行的是會員分層、分類、分級的服務管理制度,為會員提供會員專刊、會訊和期刊、學術會議文集全文檢索、會員博客等在線服務及交流平台、優惠參加學會學術活動和訂閱期刊等多樣性服務。
中國力學學會理事會是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每屆任期5年。中國力學學會辦公室是中國力學學會常設辦事機構,在學會上級單位的組織領導下,圍繞本學會業務開展工作,努力為科研和會員服務,推動力學學科發展。
中國力學學會是全國性學術團體,按力學各分支學科設立了固體力學、流體力學、動力學與控制等23個專業委員會,科普、教育、青年等6個工作委員會及微納米力學、電子電磁器件力學、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盟3個工作組。負責各個分支學科的學術交流,同時緊密團結全國各省市地方學會開展工作。
中國力學學會主辦的學術期刊有18種,其中英文刊物5種,中文刊物13種,其中有7個被El檢索,4個被SCI檢索。每年還編印《中國力學學會會訊》若干期、《中國力學學會年報》和學術會議論文集。同時中國力學學會還編輯出版了近百本專業書籍和科普書籍,如:《現代力學與科技進步》、《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工程技術編,力學卷)》、《力學學科發展研究報告》、《2020年的中國科學和技術(力學編)》、《中國力學學科史》、《中國力學學會史》、《大眾力學叢書》等。
中國力學學會每年舉辦各種類型的國內學術會議、講座,促進全國力學工作者之間的學術交流;每兩年舉辦一次「中國力學大會」,促進力學學科發展;每2個月舉辦中國力學學會青年學術沙龍活動,促進青年力學工作者之間的溝通交流;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周培源基金會共同主辦「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每年舉辦「海峽兩岸中學生力學夏令營活動」、「全國中學生趣味力學製作邀請賽"、「全國深空軌道設計競賽」;每年5月舉辦「主題科技周活動」,為不同層次、不同年齡的公眾提供寓教於樂的科學參與機會;並不定期舉辦區域性趣味力學競賽、各類培訓班/講習班,促進力學科普教育。
中國力學學會於1980年加入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盟(IUTAM),同時還是國際計算力學協會(IACM)、亞洲流體力學委員會(AFMC,中國是創始國之一)、國際斷裂學會(ICF)的成員組織,除申請承辦大型國際組織例會外,如:2004年9月承辦「第六屆世界計算力學大會暨第二屆亞太計算力學大會」;2012年8月承辦「第23屆世界力學家大會(ICTAM2012);2013年6月承辦」第13屆國際斷裂大會(ICF13),還不定期地承辦IUTAM專題研討會和暑期學校,並與國際學術組織共同主辦學術會議及組織中國力學學會自創的系列國際會議。多年來在國內召開了百餘次不同學科不同規模的國際會議。
北京國際力學中心(BICTAM)是由中國力學學會自主籌建的國際學術交流平台,於2007年正式成立,旨在促進亞太地區理論與應用力學自身的發展,促進力學科研的能力建設,其秘書處設在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2010年9月被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盟正式批准成為其關聯所屬組織。
中國力學學會已經建立由「亞太力學獎」、「中國力學獎」和「學科專項獎」三個部分組成的較為完善的科技獎勵體系。其中,「中國力學獎」包含成就獎(錢學森力學獎、周培源力學獎)、科學技術獎和科普教育獎三個子獎項。中國力學學會以社會力量設獎的方式,通過表彰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推廣、科技普及、力學教育等方面做出貢獻的中國力學科技工作者,有效促進力學學科發展,更好地服務於國家創新體系建設。
(來源:中國力學學會官網)
https://www.cstam.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