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這裡是「博揚美學部落」每日更新的第2003篇
萬事皆有緣起,如今站在科學前沿的大師們,他們的童年時期,是如何度過的,或者說,他們思考了哪些問題?認知科學家侯世達在《我是個怪圈》一書中記錄了他第一次如夢初醒般的時刻。

認知科學家侯世達
Douglas Richard Hofstadter,1945年2月15日-),中文名侯世達,美國學者、作家。他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意識、類比、藝術創造、文學翻譯以及數學和物理學探索。
侯世達出生在美國紐約市,父親是諾貝爾獎得主、物理學家羅伯特·霍夫施塔特,在斯坦福大學擔任教授。侯世達在大學校園中長大,1958年到1959年間在日內瓦國際學校上學。1965年,侯世達以數學優等成績從斯坦福大學畢業,1975年又在俄勒岡大學獲得了物理學博士學位。
侯世達是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文理學院認知科學傑出教授,主管概念和認知研究中心。他本人和他輔導的研究生組成「流體類推研究小組」。
1357||侯世達:複製語言和文化的構造機制
1360||侯世達:美國認知科學家翻譯王維《鹿寨》
1998||侯世達:關於「大腦研究」的兩種清單

《我是個怪圈》侯世達著
《我是個怪圈》認為自我和意識的本質是一種「怪圈」,它作為一種抽象反饋寓居於我們的大腦。當然,作者幽默地說,書名也可改為《你是個怪圈》。對自我意識的研究,來自作者少年時期的一次「如夢初醒」的體驗。
青少年時期的侯世達就對「我」有反思。
他說,大約在十六七歲的某一天,我正屏氣凝神地冥思,忽然如夢初醒,而且自此以後始終認為,我們口中所稱的「意識」,不過是一種幻景。可以肯定的是,這必然是一種相當特殊的幻景,因為這種幻景可以察覺到自身,而且顯然它並不相信自己察覺到的是一種幻景;但不論如何,它終究還是一種幻景。這種名為「意識」的狡猾現象彷彿是倒提着自己的鞋帶把自己舉了起來,它彷彿是無中生有地創造了自身,然後每當有人想更仔細地觀察它時,它又自行瓦解回歸虛無。
他那時寫道:我們在說出「我知道」時要倍加小心;而當我們的頭腦想讓我們說出「我知道」的時候,我們也必須認真思考,這麼說究竟意味着什麼。
一個青少年能有如此的反思能力!意識如幻。正好筆者前幾日讀書會分享過《維摩詰經》對「心幻」的解讀。
1987||身心皆幻——品讀《維摩詰經》的智慧
什麼是自我?不僅是現代科學的關注對象,我們的古人,同樣也對自我反思了數千年,當然,或許更早。
2022.12.04
往年今日:
190||生活美學 會會有期(十七)菩提樹下觀器物2
554||物盡其用 手作時光 2
918||音樂之神 7 海頓
1276||錢鍾書:《窗》,天的進出口
1639||《沙丘》:內部之湧現與外部之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