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地球6500光年之外的鷹狀星雲內。在上世紀末,隨着人類的天文觀測技術的提升,創生之柱才被人類發現。不過,考慮到創生之柱距離地球有6500光年的距離。因此當下人們看到的創生之柱,已經是6500年前的光景——那時候的華夏,還處於原始社會狀態。換句話說,此時此刻的創生之柱是否還存在,是一個未知數。
迄今為止,人類並沒有衝破太陽系,甚至就連人類認為可能存在生物的開普勒22b,都因為距離地球638光年,而被人類認為是無法抵達的區域v。更何況6500光年之外的創生之柱。
不過,個人倒是根據創生之柱產生了一個靈感:那就是,元宇宙技術可以複製真實宇宙的情況,並且對旅遊業進行改革。
1、無限宇宙
和目前的可觀測宇宙相比,即便是龐大的銀河系,其實也只是塵埃。而和銀河系相比,地球連芝麻大都算不上。從這個角度來看,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可謂以有限來探索無限。而且,對於絕大多數人類來說,不論是近在咫尺的月球、金星、火星,還是6500光年之外的創生之柱,都是無法抵達的區域。但是,隨着元宇宙的發展,其實,這些元素,可以用來發展「元宇宙」旅遊業。
2、元宇宙旅遊
當下是一個互聯網空前發達的年代。所以,一個人只要家裡有網絡,有手機以及引擎搜索工具,那麼,不論是非洲大陸的景色,還是南美叢林的風光,都可以通過屏幕看到。甚至本小編自己都經常喜歡用手機來看火星上的奧林帕斯山、金星上的麥克斯韋山,偶爾還看看木衛二上的噴泉。不過,手機或者電腦來看這些風景,無疑沒有代入感。
而元宇宙技術如果發展起來,最起碼讓玩家通過VR眼鏡,讓自己在模擬狀態下,抵達地球上的金字塔腳下、巴西熱帶雨林深處,甚至直接衝出地球,抵達金星、火星,抵達開普勒22b,甚至抵達創生之柱,這意味着非但旅遊業可以通過元宇宙技術,實現從線下搬運到線上,同時,還可以將宇宙旅遊業納入元宇宙旅遊範圍內。
當然,元宇宙複製真實宇宙,不光可以改變旅遊業,也可以對遊戲產業產生變革。
3、探險遊戲
相信很多人都喜歡冒險。比如本小編少年時候就有過前往南極探險的想法。而元宇宙技術下,如果能夠複製整個宇宙在元宇宙內,那麼,探險遊戲也會變得遊戲——比如金字塔探險遊戲,神廟逃亡遊戲的元宇宙版,都可以發展,甚至還可以開發出星際探險遊戲——比如,和火星居民的戰爭,以及冥王星打獵等遊戲範圍。
其實元宇宙技術如果能夠長期發展下去,改變的不光是旅遊行業和遊戲行業,甚至教育行業也可以被改變。比如在元宇宙狀態下,每個熱愛學習的人,都可以通過元宇宙技術,在模擬的哈佛大學、耶魯大學進行學習。所以個人覺得,在未來,我們社會的教育,也可以適當引入元宇宙教學模式。這樣,一方面支持了元宇宙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節約了大量的社會資源。
總之,只要元宇宙這個項目運營得當,相信會在未來,成為世界各國帶動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畢竟,互聯網曾經改變我們的生活,相信,在未來,元宇宙也會改變人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