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接收到神秘信號,2個月不到的時間裏重複了1863次,想不讓天文學家們注意都難。
由於天眼的工作原理是接受宇宙中的電磁波,而在歷史上曾經發生過誤把微波爐信號當外星信號的烏龍事件。
中國FAST天眼
所以天眼不敢貿然肯定這則信號的真實性,在經過仔細研究後,可以確定這是13億光年外的信號。
那麼,面對這樣的信號,我們是否應該回復?
我們是否應該回復
天眼和宇宙
天眼是我國最大的射電望遠鏡的稱號,英文縮寫「FAST」。
雖然叫做天眼,實際上它更像是人類的「天耳」,作為射電望遠鏡它不是「看」宇宙,而是「聽」宇宙。
FAST天眼類似於一個超級大雷達,接受宇宙來的電磁波,電磁波是信號的承載,裏面會有很多我們想要的信息。
天眼的探索範圍是137億光年,由於它來者不拒,所以難免會帶來困擾,那就是每天會接收到地球上的電磁波,比如飛機的信號、5G網絡、WIFI等等。
太空望遠鏡
這些人類產生的信號會對天眼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天眼工作的科學家們每天的任務就是剔除這些地球干擾信號。
當然,也絕對不會放過其他的宇宙信號,那麼科學家們是如何區分宇宙信號和人類發出的信號呢?
主要是看頻率,人類使用電磁波的目的是傳遞信息,因此人類使用的電磁波頻率是固定的,通常在2.4GHz。
人類的信號
而宇宙中的電磁波是雜亂無章的,沒有任何規律可循,如果接收到的一段信號頻率穩定,那麼多半不是宇宙的電磁波,如果頻率接近2.4GHz,那多半都是人類自己的信號。
不過這個套路也不是適用於所有情況,因為不排除宇宙中存在一個穩定的發射源。
比如加拿大天文台就曾經接受到宇宙中的一個穩定電磁波,它正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以固定頻率發出來的。
接受信號
對於科學家們來說,每一條電磁波都不能放過,一段漫不經心的電磁波,或將問題解開也說不定。
天眼接受的電磁波中,有一類天體是最多的,它就是脈衝星。
脈衝星的前身是大質量恆星,這些恆星「死亡」之後,演化為中子星,其中一些中子星會發射脈衝。
自從天眼投入使用後,發現的脈衝星變多了,在原來的基礎上多了600多顆。
不過天眼也有很多意外的收穫,比如一段來自13億光年外的強烈信號。
脈衝星
13億光年外
科學雜誌《自然》中發表了我國FAST天眼的研究進展,在短短54天的時間內,接收到同一個信號源1863次,這些信號來自於一種宇宙現象——射電暴。
射電暴是一種快速、頻繁的信號釋放過程,來得快、來得急、重複次數多是它的特點,人類首次發現射電暴是在2007年,這是一種很年輕的宇宙現象,人們至今無法解釋它的具體來歷是什麼。
天文學家們只知道,射電暴一般持續幾毫秒到幾秒的時間,在這期間釋放的能量相當於太陽一年甚至更長時間釋放的能量。
射電暴的來源猜測
根據國際慣例,射電暴有自己的編號,天眼發現的這一連續射電暴為FRB20201124A。
這是有史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快速射電暴,上一個的記錄是天眼發現的周期16天的射電暴。
關於射電暴誕生的原因,科學家們更傾向於認為這是超新星爆炸產生的。
超新星爆炸是宇宙中大質量恆星「死亡」的過程,因為內外壓力不平衡導致了大恆星爆炸,這一過程中釋放的能量足以摧毀周圍的很多天體,爆炸之後的只留下一片殘骸形成星雲。
超新星大爆炸
這一過程中,原恆星的內核或成為中子星,或成為黑洞。
這則持續了50多天的信號,很有可能就是一個超級大爆炸,原恆星的質量非常巨大,數百倍於太陽。
根據天眼科學家們的計算,這個爆炸距離地球大約13億光年,屬於宇宙中的另一個超星系。
這則爆炸發生的時候,地球正處於13億年前,此時的地球生命還處於原始形式。
13億年前的生物
不過,超新星爆炸只是快速射電暴的一個假說,並不排除這個信號是其他來源,比如宇宙核戰爭,或者外星人試圖和我們交流。
如果想要弄明白這個信號的來源,我們還可以試圖回復一下,如果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那麼這個信號多半都是智慧生命體發出的。
只是,人類為什麼不用這個方法呢?
是不是外星人發射的信號
是否應該回復
關於人類為何不回復這些信號,很多人猜測是為了保護人類,因為誰也不知道對面是誰,萬一是邪惡的外星人呢?
當然,以上的說法只是一個原因,但不是最重要的原因,人類之所以不回復,是隔得太遠了。
FRB20201124A的信號源距離地球13億光年,如果人類回答它,那麼我們的回復過去需要13億年的時間,這得等到啥時候才能有迴響?
太陽系在銀河系的位置
外星人如果回答我們了,發送過來又是13億年,一來一回共計26億年,人類估計都不在地球上了,您撥打的用戶已不在服務區。
再說了,你咋知道外星人想要理人類,說不定它還嫌地球人太吵了。
舉個例子,人類的文明等級還不到1級,人與高級文明的差距,比人和動物之間的差距都大。
畢竟咱們跟動物隔着0.8個文明差距,而人類和高等文明隔着至少1級以往的文明差距,人類怎麼看待動物,外星人就怎麼看待人類。
高級文明
不過更多的時候,這些信號回答過去是石沉大海,幹嘛要大費周章呢?
這種射電暴還有可能是宇宙發生戰爭產生的,人家外星人打戰呢,沒空理你。
總而言之,人類不回復這些信號的原因有是三個:
第一是保護自己,咱們人類距離高級文明還有很遠的路要走,還需要發育,不要浪。
第二是沒有必要,回復一次億年起步,交流一次時間翻倍,人類的壽命可耗不起這樣的往來。
第三就是沒結果,如果真的是外星人的信號,回復了人家也不會對地球感興趣,它們只會說:「那個1級都沒有的小號,把麥關一下!」
如果不是外星人發射的信號,那麼發過去也就沒有然後了,還要花費幾億年來等待,得不償失。
外星人:那個低級號,關一下麥
太空望遠鏡
為什麼人類發射的太空望遠鏡基本上都是光學的,人類為什麼不把射電望遠鏡發射到太空中去呢?
這其實涉及到了兩種望遠鏡的工作原理,射電望遠鏡利用的是射電波,頻率在3kHz~300GHz,波長範圍為100km~1mm,這樣的波不會被大氣干擾,能直接到達地球表面。
光學望遠鏡某種程度上也是利用的電磁波,因為光也是電磁波,可見光的頻率在380~750THz,波長在780~400nm之間,它們會被地球的大氣影響。
射電波基本上都能到達地球表面
頻率越高的電磁波越難達到地球,比如紫外線、γ射線等,它們雖然對地球有害,但是也攜帶着大量的信息可以探索。
為了接收到這些地球上難以接收的電磁波,人類必須要讓光學望遠鏡進入太空,這樣才能擺脫地球的干擾。
光學望遠鏡又分可見光和不可見光類型,哈勃利用的是可見光,而韋伯利用的是不可見光。
當然,這不是說在宇宙中建設射電望遠鏡完全沒必要,科學家們正在打算在月球上建立一個射電望遠鏡,因為這樣可以遠離地球信號的干預,接收更乾淨的宇宙信號。
在月球上建立射電望遠鏡
天眼不是人類探索宇宙的極限,人類未來會接收到更多的信號,總有一條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