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對健康的影響?新方法通過分子線索全面揭示出歷史飲食信息

2022年07月14日15:52:02 科學 1303

在生命科學研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探索特定飲食模式對健康的影響。然而,傳統測量飲食的方法(如食物日記或食物頻率調查問卷)不僅需要讓研究參與者費時費力地填寫,更重要的是,數據的準確性難以保障,並可能直接影響了研究結論的可複製性。

為此,許多科學家轉向了代謝組學。代謝組學是在後基因組學時代興起的一門跨領域學科,涉及對生物樣本中所有代謝物的全面測量。代謝物是生物體分解食物、藥物、化學物質或其自身組織產生的物質,通常都是小分子。

目前,人類非靶向代謝組學研究僅識別了約10%的分子特徵,也就是說,還有90%的分子特徵是未知的。

發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領導的大型國際研究團隊描述了一種非靶向代謝組學的新方法,將樣本中的所有代謝物與涉及化學物質清單的大型樣本數據庫相匹配,為食物或在腸道中加工食物而產生的分子特徵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目錄。

飲食對健康的影響?新方法通過分子線索全面揭示出歷史飲食信息 - 天天要聞

非靶向質譜法是一種非常靈敏的技術,可以檢測複雜生物樣本中成百上千個分子。在這項新研究中,它還可以用來創建個人飲食特徵。深入了解我們攝入的食物如何轉化為代謝產物和副產物將對人類健康產生直接影響。

研究通訊作者、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協作質譜法創新中心主任Pieter Dorrestein博士說:「我們現在可以將飲食中的分子與臨床健康結果聯繫起來,不是一次一個,而是一次全部聯繫起來,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該研究還使用了宏基因組學來測量生物樣本中的遺傳物質並表徵存在的微生物。新方法使用參考數據驅動(RDD)分析,將來自串聯質譜法(MS/MS)分析的代謝組學數據與元數據注釋的數據相匹配。

飲食對健康的影響?新方法通過分子線索全面揭示出歷史飲食信息 - 天天要聞

基本上,每個分子都被剝奪了電子以使其帶電。然後用一個非常靈敏的秤來為帶電離子稱量,然後將它們粉碎成碎片後再稱重,從而為每個分子創建一個獨特的指紋。這些「碎片譜」的集合可以在被分析的樣本和參考數據庫之間進行匹配。

為了舉例說明RDD代謝組學,並且由於飲食對健康至關重要,該團隊創建了一個食物代謝組學參考數據集。然後,利用一項睡眠與晝夜節律研究中受控參與者的飲食信息評估了RDD代謝組學是否能準確回顧已知攝入的食物。

在該研究中,參與者在4天內2次接受控制飲食。因此研究人員可以知道分析結果的準確性。結果顯示,在15種食物中,有11種與提供給參與者的食物直接匹配。在這11種食物中,有3種與食用的非發酵食物的發酵版本相匹配,例如:發酵葡萄(非葡萄)、蘋果酒(非蘋果)、酸奶(非牛奶)。還有4種類別的食物在研究期間沒有記錄。這表明,RDD可以成功地從非靶向代謝組學數據中獲得正確的歷史飲食信息。

飲食對健康的影響?新方法通過分子線索全面揭示出歷史飲食信息 - 天天要聞

為了評估RDD能否揭示飲食偏好,該團隊還分析了一個雜食者和素食者的數據集。主成分分析與參考食物的相對比例揭示了飲食偏好之間的不同模式:雜食者對乳製品、肉類和海鮮的匹配度較高;而素食者對豆類、水果和蔬菜的匹配度較高。對老年人群的RDD分析發現,飲食多樣性較低的個體與乳製品、蘇打水和咖啡匹配度更高,而且這種飲食類型在阿爾茨海默症組中更為普遍。這表明,RDD分析可以用於根據每個樣本的飲食組成的經驗數據對臨床研究進行回顧性分層。

飲食對健康的影響?新方法通過分子線索全面揭示出歷史飲食信息 - 天天要聞

該研究共同通訊作者、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微生物組創新中心主任Rob Knight博士說:「新方法對阿爾茨海默症的研究將有着巨大影響,因為患者可能無法記住或解釋他們吃了什麼東西。此外,這個新方法還能在野生動物保護方面帶來新的進展。畢竟,大猩猩和獵豹是不可能填寫食物調查問卷的。」

該團隊表示,特別令人感興趣的是,當食物與人群相匹配時,血液或糞便中的分子量有了很大改善,例如,可以分析出來自意大利的飲食與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團隊正在研究的意大利奇倫托百歲老人相匹配。

Knight說:「這確實表明從世界各地獲取的食物樣本和臨床樣本是多麼的重要,以讓我們了解分子和微生物如何相互作用,並根據特定飲食改善或降低我們的健康結果。」

總之,這個新方法可以讓我們更全面地了解人類、動物和環境樣本中的多種化學物質的來源。RDD代謝組學的潛在應用包括了解飲食和營養攝入、接觸風險、藥物使用、環境過敏原、污染研究、微生物組調查,和個人護理產品追蹤等,以告知潛在的接觸和健康影響。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 天天要聞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體世界裏,免疫系統就像是守護健康的「齊天大聖」,時刻警惕着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準打擊敵人,首先得搞清楚誰是自己人,誰是外來的「妖精」,這就涉及到一個關鍵問題:「自我」與「非我」的識別。大家都知道,在《西遊記》里,妖怪們變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圖矇混過關。人體里也一樣,各...
Science | 告別序列依賴,為你的染色體「掃碼」:每條染色體竟自帶獨一無二的「條形碼」 - 天天要聞

Science | 告別序列依賴,為你的染色體「掃碼」:每條染色體竟自帶獨一無二的「條形碼」

引言在人類基因組中,有一片廣袤而神秘的「禁區」,它佔據了每條染色體的核心位置,卻長期以來讓我們束手無策。這片區域就是着絲粒 (Centromere)。它就像基因組中的「百慕大三角」,充滿了高度重複的DNA序列,結構複雜多變,讓傳統的基因測序和分析技術在此屢屢碰壁。然而,這片「禁區」卻掌握着細胞分裂時染色體能否被精確...
Nature | 人類心智的「源代碼」:AI如何學會像我們一樣思考? - 天天要聞

Nature | 人類心智的「源代碼」:AI如何學會像我們一樣思考?

引言人類的心智是如此奇妙,它既能讓我們在清晨糾結於吃什麼早餐,也能驅動我們去攻克癌症、探索遙遠的星辰。我們能從寥寥數次的演示中學會舞步,能進行複雜的因果推理,還能被無盡的好奇心驅使去創造藝術和科學的奇蹟。這種舉重若輕、觸類旁通的「通用性 (generality)」 定義了我們之為人的核心。然而,在人工智能 (AI) 和...
著名情報學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歲 - 天天要聞

著名情報學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歲

澎湃新聞記者從相關方面獲悉,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防科學技術信息學會理事、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研究委員會圖書館基礎理論專業委員會原副主任、國家保密戰略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委員、北京市海淀區第十七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 天天要聞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近日,海南省政府與中國電信共同組建的海南數據產業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相信大家看到這都會好奇這家公司是幹什麼的?中國電信又有什麼大動作了嗎?下面我們就展開來聊聊吧,僅供參考哦!解決行業痛點。以往的中小企業想用現實數據來優化生產流程,卻面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