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蒙古有「沙漠之眼」!被美國衛星發現了,成因尚是個謎團

2022年07月13日20:02:06 科學 1356

眾所周知,美國對於我國的偵查行為一直都未停止過,從最初的飛機偵查,到了後面南海的軍艦偵查,美國對華的「偷窺」癖好可謂是愈演愈烈。

中國內蒙古有「沙漠之眼」!被美國衛星發現了,成因尚是個謎團 - 天天要聞

然而,這種不斷的「偷窺」,有時候也會給美國人造成一些莫名的困擾,比如美衛星在對我國內蒙古沙漠進行偵查時,就曾發現過一個令人震驚的場景-----------我國內蒙古沙漠中竟然長出了無數的「沙漠之眼」。

中國內蒙古有「沙漠之眼」!被美國衛星發現了,成因尚是個謎團 - 天天要聞

「沙漠之眼」究竟是什麼,為什麼又會讓美國人感到震驚呢,一切還要從美國對我國沙漠的衛星偵察說起。

衛星下的「沙漠之眼」:星羅棋布

美國對於亞太發展一直保持着高度關注,甚至為此還專門升空一枚名叫「Landsat8」的探測衛星,用於對亞洲諸國發展的監測。

該衛星是美國陸地衛星計劃(Landsat)的第八顆衛星,它所攜帶的陸地成像儀和熱紅外傳感器,是當代最好的監測儀器。

這也使得Landsat8肩負起了最艱苦的探測任務----------中國沙漠區域探測。

中國內蒙古有「沙漠之眼」!被美國衛星發現了,成因尚是個謎團 - 天天要聞

2013年時正是我國發電業突飛猛進的時代,而內蒙古、甘肅、寧夏等省的無盡沙漠也就成為了太陽能發電的理想地帶,這使得大量的太陽能電站在沙漠上拔地而起。

因此,Landsat8衛星也就常年徘徊在這些沙漠地帶中,美國人藉著所謂的地理科學勘測,讓Landsat8在太空中對這一地帶進行不斷地拍攝。

美國所拍攝的衛星圖,甚至已經可以編入我國沙漠電站的發展史中,畢竟高清的攝像頭,加上足夠大的拍攝角度,那簡直就是「大片級」的成像,這也正好展現了我國的太能電站建設歷程。

中國內蒙古有「沙漠之眼」!被美國衛星發現了,成因尚是個謎團 - 天天要聞

不過,在後來的一次拍攝中,Landsat8,卻在內蒙古的巴丹吉林沙漠中發現了難以解釋的景象,甚至還令無數美國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工作人員感覺「頭皮發麻」。

2014年的一天,Landsat8按照軌道從內蒙古上空經過,準備對內蒙古的發電站建設進行又一次的拍攝記錄。

可當Landsat8途經巴丹吉林沙漠時,NASA的工作人員卻發現在這片沙漠中,竟然長出了無數猶如「眼睛」的孔洞。

中國內蒙古有「沙漠之眼」!被美國衛星發現了,成因尚是個謎團 - 天天要聞

這些孔洞星羅棋布,光是遠遠地觀測都會讓人直犯「密集恐懼症」,有的NASA工作人員甚至起了頭皮發麻的感覺。

起初,美國情報工作人員一度認為這些孔洞是中國的秘密設施,但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專家們發現這些孔洞其實就是無數的湖泊而已。

但這卻讓一眾美地理學家更加迷茫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巴丹吉林沙漠的「沙漠之眼」:來源成謎

首先,我們要知道巴丹吉林沙漠面積高達4.43萬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二大沙漠,也是阿拉善沙漠的主體。

另外,在巴丹吉林沙漠中還存在一座名為必魯圖峰的沙峰,1617米的驚人海拔,直接讓必魯圖峰成為了人們口中的「沙漠珠穆朗瑪峰」。

而如此龐大的沙漠規模,再加之一個最高的沙峰,也就使得巴丹吉林沙漠成為了我國最乾旱的沙漠之一,其年平均降水量甚至不超過40毫米。

中國內蒙古有「沙漠之眼」!被美國衛星發現了,成因尚是個謎團 - 天天要聞

可就是在這樣一片干沙之中,卻分佈着不少的湖泊。

以正常的理論來說,沙漠中出現湖泊其實並不奇怪,比如「敦煌月牙泉」,又或是新疆的「千泉湖」,這些都是沙漠湖泊的典範。

但巴丹吉林沙漠的湖泊群卻是一個另類,它們不僅數量眾多,而且還能做到在干沙之中留住水分,這就令人有些匪夷所思了。

中國內蒙古有「沙漠之眼」!被美國衛星發現了,成因尚是個謎團 - 天天要聞

按照湖泊的蓄水原理來看,這些湖泊在沙漠中一定會伴隨着巨大的水分流失,如果它們依然能夠保持相當水量的話,那意味着這些湖泊一定擁有水源供應。

可在巴丹吉林沙漠中,哪裡能夠找到供應水源呢?

針對這一問題,有科學家提出,這些湖泊的水源供給可能來自於水蒸氣凝結。

因為乾旱的巴丹吉林沙漠晝夜溫差極大,這使得白日的熱氣在遭遇夜晚冷空氣時,就會凝結成水汽,進而補充到了這些湖泊之中。

中國內蒙古有「沙漠之眼」!被美國衛星發現了,成因尚是個謎團 - 天天要聞

不過,這一理論隨即被其他科學家推翻,因為晝夜溫差大的沙漠不止巴丹吉林沙漠一個,可其他沙漠卻都沒有如此多的湖泊,這說明並不是凝結水汽補充的水源。

因此,人們在這一理論基礎上又進行了改進,他們提出補充的水汽可能是從其他地方過來的。

畢竟在巴丹吉林沙漠的西南邊就是喜馬拉雅山,那大量融化的雪水讓人極容易往「水源補充」上想。

可如此的說法,也有招來無數反對的聲音,這主要是因為雪水如果像補充湖水,那一定會形成降水,但巴丹吉林沙漠的降水測定下非常稀少,不足以滿足持久的水源補充。

中國內蒙古有「沙漠之眼」!被美國衛星發現了,成因尚是個謎團 - 天天要聞

而在這兩個結論的「排錯」下,第三種猜測出現了。

那就是湖泊的水源來源於地下水補充,這些地下水通過斷裂帶湧上沙漠,進而也就能長久地保證湖泊的水源供給。

這一理論獲得了大眾的認可,因為近年來,隨着人類的發展,地下水資源出現了枯竭的態勢。

而恰在此刻,巴丹吉林沙漠的這些湖泊也出現了部分乾涸的,這兩者的時間正好對上,有相似的地方。

寫在最後(總結)

然而,這一理論也僅僅只是「相似」,通過地質學家們的進一步研究,巴丹吉林沙漠中的湖泊性質其實並不相同。

中國內蒙古有「沙漠之眼」!被美國衛星發現了,成因尚是個謎團 - 天天要聞

這主要源於湖泊水質的差異,通俗來說,就是有的湖泊富含礦物質,是可以供人、畜飲用的,而且其中有的還富含鍶元素。

這是一種被稱為長壽元素的物質,它能促進骨骼生長發育,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防治冠心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促進細胞發育,預防齲齒,緩解糖尿病等。

但相較於富含鍶元素的湖泊,另一類湖泊就顯得有些不友好了,因為它們富含的是鈣元素,而且含量極高,一旦人、畜誤飲,那就會引起腎結石,危害巨大。

中國內蒙古有「沙漠之眼」!被美國衛星發現了,成因尚是個謎團 - 天天要聞

由此來看,這些湖泊間確實存在着巨大的差異,但這種「生死」搭配的湖泊分佈,卻也為巴丹吉林沙漠的「沙漠之眼」披上了神秘的面紗,引得無數人爭相前往。

參考資料:

《美國衛星瞪大眼睛:中國內蒙古有「沙漠之眼」!成因至今成謎》----------內蒙古旅遊網

《荒無人煙的沙漠,深處卻有風光旖旎的湖泊,你來過這裡嗎?》----------攜程旅行

《壯觀!沙湖共存,大漠里的湖泊,改變你對沙漠的認知!》----------------新華網

作者:雅辰 審核:小羊 校稿編輯:李子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內蒙古又發現新礦物 - 天天要聞

內蒙古又發現新礦物

包頭市白雲鄂博礦區岩體局部。(受訪單位供圖)6月29日,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舉辦的鈮鈧新礦物發佈會上宣布,科研人員在白雲鄂博稀土礦床發現鄂博鈮礦、翟鈧閃石兩種新礦物。上述兩種新礦物,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包鋼(集團)公司、包頭稀土研究院、中南大學等單位科...
新礦物+2 我國科學家最新發現 - 天天要聞

新礦物+2 我國科學家最新發現

6月29日,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包鋼集團聯合對外發佈:白雲鄂博礦發現兩種新礦物——「鄂博鈮礦、翟鈧閃石」。這是白雲鄂博發現的第19種和第20種新礦物,為我國戰略性關鍵金屬的開發利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美國科學家是否會參與研究嫦娥六號月球樣品?中方回應 - 天天要聞

美國科學家是否會參與研究嫦娥六號月球樣品?中方回應

據中國網,6月27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卞志剛等介紹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法新社記者:美國法律禁止美國和中國開展太空領域合作,首先您對此有什麼評論和看法?第二,美國科學家是否會參與研究嫦娥六號採回的月球樣本? 卞志剛:謝謝您的提問。在同美方開展航天領域合作交流上,...
嫦娥六號「回家」這一天還有特殊意義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回家」這一天還有特殊意義

2024年6月25日14時0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着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工作正常,標誌着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6月4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屏幕上拍攝的等待點火起飛的嫦娥六號着陸器和上升器(動畫模擬畫面)。畫面中,五星紅旗在月球背面展開。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探索米索前列醇新用途:肛門給葯 - 天天要聞

探索米索前列醇新用途:肛門給葯

在住院醫囑審核中,我發現了幾例米索前列醇片超說明書用藥的情況。例如,一位產婦在剖宮產後,儘管接受了縮宮素注射,子宮收縮仍然不佳,隨後使用了0.4mg米索前列醇片肛門給葯預防產後出血。這引發了我的思考:肛門給葯米索前列醇片在預防產後出血中是否合理有效?米索前列醇,其為天然前列腺素E1的類似物,能夠抑制胃酸的...
消防實驗:車窗被炸飛10米遠,降溫噴霧使用不當會爆炸 - 天天要聞

消防實驗:車窗被炸飛10米遠,降溫噴霧使用不當會爆炸

炎炎夏日,暑氣逼人。「搖一搖、噴一噴,一秒降溫、迅速製冷」的降溫噴霧又開始流行,但6月28日大興消防的一場實驗揭示,降溫噴霧在車內密閉空間使用時,如果遇到明火,會引發爆炸和起火。消防部門提醒,謹防「降溫神器」變「傷人利器」!6月28日,北京最高氣溫36攝氏度,下午2點多,迎來一天中最熱的時間。在北京市天交報...
鳥中「大熊貓」現身淮河蒙窪蓄洪庫 - 天天要聞

鳥中「大熊貓」現身淮河蒙窪蓄洪庫

大皖新聞訊6月27日早上6時許,阜南縣攝影愛好者在淮河蒙窪蓄洪庫,再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青頭潛鴨,並且出現了青頭潛鴨與二級保護動物水雉同框的精彩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