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發射「太陽探測衛星」,近距離觀測太陽,它的實力有多強?

2022年07月13日17:13:23 科學 1650

一個好消息!根據中國科學院的公告:我國將於今年10月,擇機發射我國首顆「綜合性太陽探測專用衛星」——ASO-S,目前,它的最終名稱還沒有敲定,正在全網徵集中,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為我國的這顆「逐日衛星」想一個好名字。



我國將發射「太陽探測衛星」,近距離觀測太陽,它的實力有多強? - 天天要聞



據悉,這顆太陽衛星的重量達到了888公斤,在發射後,它將去往距離地表720KM的同步軌道,對太陽活動進行實施觀測、分析,從而幫助人類進行「災害性空間天氣預報」,讓我們可以更了解太陽活動規律,提前對超強太陽耀斑作出預警。



我國將發射「太陽探測衛星」,近距離觀測太陽,它的實力有多強? - 天天要聞



那麼,人類發射過多少個「太陽探測器」?我國這顆「太陽衛星」有何優勢?

從資料來看,人類歷史上的第一顆「太陽探測器」,早在1960年的時候就已經發出了,如今60多年過去了,除了美國之外,歐洲、俄羅斯、日本等國家,也都發射過太陽探測器,累計來看,人類已經發射過70多顆太陽觀測衛星了。

自然,作為航天大國之一,我國也需要發射太陽探測器,一方面這是我國航天實力的最好證明,另一方面,也可以「造福人類」。



我國將發射「太陽探測衛星」,近距離觀測太陽,它的實力有多強? - 天天要聞



在去年10月,我國也曾發射過一顆名為「羲和」的太陽探測器,不過,嚴格意義上來說,「羲和號」並不算真正的太陽探測器,因為它無法忍耐太陽的高溫,只能在發射升空後,遠距離探測太陽的情況。

所以,為了獲取更多的「太陽秘密」,我國才會在「羲和號」之後,再一次發射功能更為強大的「綜合性太陽衛星」,據悉,這顆「綜合性太陽衛星」是從5年前年開始研發的,也是我國又一個獨立自主的項目。

和「羲和號」相比,它將更靠近太陽,並且它的上面還攜帶了太陽硬X射線成像儀,以及太陽望遠鏡,和全日面矢量磁像儀,這些都會讓它幫助我國科學家,更好地了解太陽,通過研究太陽的「一磁兩暴」,實時探測太陽變化情況。



我國將發射「太陽探測衛星」,近距離觀測太陽,它的實力有多強? - 天天要聞



目前,人類最厲害的一個太陽探測器,是美國在2018年發射的「帕克太陽探測器」,去年4月的時候,帕克探測器更是一頭鑽入太陽大氣層,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進入太陽」的探測器。

那麼,我國即將發射的這顆「綜合性太陽探測衛星」,和美國的帕克探測器相比,又有何區別呢?首先,從技術上來說,目前我國的太陽探測器,還是達不到美國太陽探測器的高度,因為太陽是一個「大火球」,它的表面實在是太熱了,所以,想要靠近它,這就需要擁有非常先進的耐高溫材料和技術。

因此,中科院的研究者也表示,我國的這顆「綜合性太陽探測器」和帕克探測器的科學目標是不同的,帕克探測器主要是為了探測太陽的日冕層,搞清楚太陽風的起源,而我國的太陽探測器,則是從空間進行遠距離的監測和預警。



我國將發射「太陽探測衛星」,近距離觀測太陽,它的實力有多強? - 天天要聞



那麼,為何要去研究太陽?「災害性空間天氣預報」有什麼用?

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位於太陽系中,而太陽,則是太陽系的主宰,是太陽系內的唯一一顆恆星,太陽系中的一切,都圍繞着太陽運行,演化規律、壽命長短等,也都與太陽息息相關。

因此,只有搞清楚了太陽,我們才可以更好地在太陽系內生存下去。因為太陽非常活躍,因此,太陽活動過程中拋射出的太陽風,以及太陽表面出現的黑子、耀斑等,對於地球的影響都是很大的。



我國將發射「太陽探測衛星」,近距離觀測太陽,它的實力有多強? - 天天要聞



太陽耀斑爆發來說,它就會破壞地球磁場,從而對人類的航天活動、通信活動等,都會造成影響,簡單來說,就是會影響到人們的生活。

所以,伴隨着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才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希望可以發射太陽探測器,搞清楚太陽變化對於地球的影響,從而可以提前預警,將影響減到最小。



我國將發射「太陽探測衛星」,近距離觀測太陽,它的實力有多強? - 天天要聞



拿我國即將發射的「綜合性太陽探測衛星」來說,相關專家指出,等到它成功入軌後,它將每天為人類探測約500GB的太陽活動數據,而因為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是全球性的,和全人類都息息相關,所以,我國太陽探測器獲取到的一切數據,都會面向全球開放,即使是普通的天文愛好者,也可以共享這些信息。

那麼,朋友們,在你們看來,我國上一顆太陽探測器叫「羲和」,這一顆太陽探測器又該叫什麼名字?歡迎大家留言,說說你的看法!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美國科學家是否會參與研究嫦娥六號月球樣品?中方回應 - 天天要聞

美國科學家是否會參與研究嫦娥六號月球樣品?中方回應

據中國網,6月27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卞志剛等介紹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法新社記者:美國法律禁止美國和中國開展太空領域合作,首先您對此有什麼評論和看法?第二,美國科學家是否會參與研究嫦娥六號採回的月球樣本? 卞志剛:謝謝您的提問。在同美方開展航天領域合作交流上,...
嫦娥六號「回家」這一天還有特殊意義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回家」這一天還有特殊意義

2024年6月25日14時0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着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工作正常,標誌着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6月4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屏幕上拍攝的等待點火起飛的嫦娥六號着陸器和上升器(動畫模擬畫面)。畫面中,五星紅旗在月球背面展開。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探索米索前列醇新用途:肛門給葯 - 天天要聞

探索米索前列醇新用途:肛門給葯

在住院醫囑審核中,我發現了幾例米索前列醇片超說明書用藥的情況。例如,一位產婦在剖宮產後,儘管接受了縮宮素注射,子宮收縮仍然不佳,隨後使用了0.4mg米索前列醇片肛門給葯預防產後出血。這引發了我的思考:肛門給葯米索前列醇片在預防產後出血中是否合理有效?米索前列醇,其為天然前列腺素E1的類似物,能夠抑制胃酸的...
消防實驗:車窗被炸飛10米遠,降溫噴霧使用不當會爆炸 - 天天要聞

消防實驗:車窗被炸飛10米遠,降溫噴霧使用不當會爆炸

炎炎夏日,暑氣逼人。「搖一搖、噴一噴,一秒降溫、迅速製冷」的降溫噴霧又開始流行,但6月28日大興消防的一場實驗揭示,降溫噴霧在車內密閉空間使用時,如果遇到明火,會引發爆炸和起火。消防部門提醒,謹防「降溫神器」變「傷人利器」!6月28日,北京最高氣溫36攝氏度,下午2點多,迎來一天中最熱的時間。在北京市天交報...
鳥中「大熊貓」現身淮河蒙窪蓄洪庫 - 天天要聞

鳥中「大熊貓」現身淮河蒙窪蓄洪庫

大皖新聞訊6月27日早上6時許,阜南縣攝影愛好者在淮河蒙窪蓄洪庫,再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青頭潛鴨,並且出現了青頭潛鴨與二級保護動物水雉同框的精彩畫面。
喜訊!馬鋼參與項目,獲國家級獎項! - 天天要聞

喜訊!馬鋼參與項目,獲國家級獎項!

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北京揭曉馬鋼礦業羅河礦參與合作研究的「地下金屬礦智能開採關鍵技術與裝備」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據了解,羅河鐵礦電機車無人駕駛系統研究作為該獲獎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融合了高帶寬無線通信、電機車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