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費曼遇見愛因斯坦——思考物理的時候,腦子裡就沒有別的東西了

2022年07月05日00:10:24 科學 1767

當費曼遇見愛因斯坦——思考物理的時候,腦子裡就沒有別的東西了 - 天天要聞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也是最受歡迎的物理學家之一。愛因斯坦最著名的是他的相對論(關於引力、時間和空間)。相對論改變了我們對宇宙的理解。愛因斯坦還與普朗克以及其他量子先驅一起,在開創現代量子力學理論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理乍得·費曼是有史以來最多產的科學教師。他的科學貢獻包括費曼圖(粒子和光相互作用的圖解表示),以及量子電動力學等。

當費曼遇見愛因斯坦——思考物理的時候,腦子裡就沒有別的東西了 - 天天要聞

  • 上圖所示的費曼圖是總結數學計算的一種簡潔方式。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理乍得·費曼第一次見到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情況。費曼的自傳《你肯定是在開玩笑,費曼先生》對這一事件進行了細緻的描述。

費曼在普林斯頓的那一年,他還是個物理系的本科生,師從物理學家約翰·阿奇博爾德·惠勒教授。約翰·惠勒就是創造了黑洞和蟲洞這兩個詞的人。有一天兩人在討論現代物理學中的一些問題(電子在被激發時的能量損失及電子的自我作用問題)。

費曼認為,如果他們能用經典理論解決這個問題,那麼也能用現代量子理論解決這個問題。惠勒對費曼的想法很感興趣,他建議費曼參加一個物理研討會。這將是費曼在普林斯頓的第一次技術性物理研討會。惠勒和尤金·維格納一起幫他做了安排。由於這是一場關於量子理論問題及其解決方案的研討會,維格納認為如果有一些頂尖的物理學家參加將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一開始,他邀請了當時著名的天文學家亨利·諾里斯·拉塞爾。然後他邀請了約翰·馮·諾伊曼(數學和計算領域的天才)。當維格納告訴費曼物理學家沃爾夫岡·泡利也會來參加他的研討會時,費曼臉紅了。那時,費曼只聽說過和讀到過這些偉人的事迹。泡利在當時就已經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了。費曼,(用他自己的話說)當維格納告訴他也邀請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參加研討會,他整個人都驚呆了。

當費曼遇見愛因斯坦——思考物理的時候,腦子裡就沒有別的東西了 - 天天要聞


  • 沃爾夫岡·泡利在黑板上寫方程,1953年。

費曼一開始嚇得要命,但當惠勒說他會在研討會上回答所有的問題,並告訴他不要太擔心時,他總算鬆了一口氣。在研討會開始前,費曼開始在黑板上寫物理方程,愛因斯坦走進大廳對他說,

你好,我要來參加你的研討會。但首先,茶在哪裡?

這是費曼第一次見到愛因斯坦。當研討會終於開始時,費曼的手在顫抖,因為他面對的是當時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但當他逐漸深入到實際的問題中時,他無所畏懼,他說,

當我開始思考物理,並集中精力解釋時,我的腦子裡就沒有別的東西了。我對緊張完全免疫。

研討會結束後是問答環節。沃爾夫岡·泡利對費曼的理論表示懷疑,當愛因斯坦被問及對此的看法時,愛因斯坦說,

我發現的唯一困難是引力相互作用的對應理論。由於我們沒有大量的實驗證據,我絕對不能確定正確的引力理論

後來,費曼感謝泡利,因為他對費曼理論的懷疑被證明是有意義的。研討會結束後,他和泡利在學校圖書館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愛因斯坦是一個巨人。他的頭在雲端,但他的腳在地面上——費曼

當費曼遇見愛因斯坦——思考物理的時候,腦子裡就沒有別的東西了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聞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東禾九穀開心農場的全自動插秧機。今年的水稻插秧時節,在崇明區豎新鎮的東禾九穀開心農場,一台新引進的無人駕駛插秧機成為稻田裡的「明星」。工作人員為插秧機裝好秧盤後,只需進行簡單設置和遙控啟動,插秧機就能自動作業,將裝載的秧苗持續插入稻田。臨近稻田盡頭,插秧機會自動掉頭,在返程中繼續插秧。幾趟來回後,工...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 天天要聞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近日,關於楊冪論文的爭議在學術界和網絡上引發了廣泛討論。據報道,楊冪所提交的論文查重率異常低,僅為0.9%,且字數遠遠達不到發刊標準,這不禁讓人對其論文的質量和原創性產生質疑。更為引人關注的是,論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這一發現更是加劇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2024年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着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為期53天的「嫦娥六號」任務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時20分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六號」軌返組合體(軌道器與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此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約5000千米處解鎖分...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 天天要聞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李蘭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間的最美逆行人,70多歲高齡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後,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橫在臉上,令人看了無比的心酸,無比的感動。如今,李蘭娟院士和愛人鄭樹森院士創辦的「樹蘭醫療」兩次衝擊港股IPO,合計估值約80億。科
從開傘到落地 如何準確捕捉「嫦娥六號」圖像? - 天天要聞

從開傘到落地 如何準確捕捉「嫦娥六號」圖像?

今天14時0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着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工作正常,標誌着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嫦娥六號」採用的是特殊的「打水漂」返回方式,在地廣人稀的內蒙古四子王旗着陸場着陸。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景象測量分隊在着陸場布設多台小型無人測控設備,構建起了一道...
嫦娥六號,到家!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到家!

今天,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着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工作正常,標誌着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嫦娥六號探測器已於本月初先後完成月球背面軟着陸、採樣、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及樣品轉移等工作。歡迎回家致敬追夢的中國航天來源:央視新聞、央廣網編輯:山西晚報全媒體編輯...
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的AI技術厲害在哪?業內人士:將支持虛擬員工等未來智能產品創新 - 天天要聞

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的AI技術厲害在哪?業內人士:將支持虛擬員工等未來智能產品創新

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京揭曉,共評選出250個項目。記者注意到,在本次國家科學技術獎各獲獎項目中,與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相關聯的項目明顯增加,涉及多語種智能語音、智能車聯網、智慧高速、超級計算等應用場景。其中,「多語種智能語音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獲202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