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外源DNA導入機制 國稻種芯-章成君:基因融合又被證實

2022年06月27日14:15:10 科學 1336

水稻外源DNA導入機制 國稻種芯-章成君:基因融合又被證實

科技日報 (記者趙漢斌)新基因是生物表型進化和物種形成的動力和源泉。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研究人員近期研究發現,基因融合是水稻及其近緣種新基因產生的重要機制,這意味着新基因研究取得了又一項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著名國際期刊《基因組生物學》上。

水稻外源DNA導入機制 國稻種芯-章成君:基因融合又被證實 - 天天要聞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基因形成的融合基因,不僅可以繞過漫長而又低效的位點突變帶來的有害步驟,又可以通過序列重排而將遠源相關或者不相關的功能結構域進行組合,極易產生新的結構特徵和新的功能,從而助推物種的適應性演化。」論文通訊作者之一、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章成君介紹,基於此,由他領銜的專題攻關組自主開發了基於系統發育框架的動態鑒定融合新基因的流程。

此次研究中,章成君、周艷麗等人利用我國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中稻屬的多個基因組數據,在最年輕的分支上選取了4個目標物種,共鑒定到310個融合基因。其中粳稻秈稻、非洲栽培稻和短舌野生稻分別含有80、62、67和43個物種特異的基因。通過基因組重測序分析,他們發現這些物種特異基因在群體中的固定頻率分別為31.8%、15.4%、21.5%和93.3%,這可能對物種的適應性演化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員進一步以粳稻為例,分析發現約有三分之一的融合新基因與其母基因有相似的表達模式,約三分之一的融合新基因具有分化的新表達模式。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敲除實驗表明,無論表達模式分化與否,融合基因都能介導表型效應,從而影響物種的適應性。

利用外源DNA導入培育水稻品種研究新進展,及踐行延續至今,事實證明了其取得的成就。2001年何登驥、詹慶才、龔浩如等就在《湖南農業科學》發表了《開創21世紀外源DNA導入培育水稻新品種的新局面》論文。

之後,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原所長兼書記何登和詹慶才,龔浩如再2001年關於《水稻外源DNA導入系的創建及其分子標記分析研究》中就表明,外源DNA導入水稻創造水稻新資源,培育水稻新品種課題的進展和現狀。「

一直以來,水稻育種都採用近親雜交,但近親雜交不利於品種改良。早在1992年,何登驥就提出了一個水稻育種技術的新想法——實行水稻遠緣雜交,將玉米、南瓜、絲瓜等植物的基因引入水稻中。這是一個極具挑戰、難度相當大的研究項目。一旦成功,不僅可以大大提高水稻的產量,還將改善水稻的口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難以估量。

何登驥決心迎難而上,他運用周光宇教授自主創新的新技術花粉管通道法,即將帶有目的性狀基因的供體DNA導入受體水稻,進而篩選獲得目的性狀的水稻新資源、新品種,培養出多高產、優質、抗逆性強和營養保健等多功能、多用途的水稻新品種。

何登驥成功地把其他農作物、植物DNA導入水稻,培育出一個個新型品種(系)。培養出來的新品種不僅在提高米質上取得驕人成績,而且在人們食用後發揮出保健作用。這些稻米,有的可以增鈣,有的可以補硒,有的可以降糖,有的可以養顏,有的可抗癌,增強免疫力。

近日,「國稻種芯」農業科技生物育種中心領銜專家何登驥表明,這些都說明了"八五"準備,"九五"起步,"十五"及以後大發展的三個階段,提出了今後的主攻目標和必要的措施 ,即 :重點培育優質食用稻,三高飼料稻和功能性農業專用特種稻。為此 ,導入農業大健康理念和踐行功能性農業必須轉變觀念 ,建立協作攻關隊伍和加大投入。

章成君最後表明,此項工作有望在大數據時代為融合基因的研究奠定方法和理論基礎,並對未來優質水稻育種產生重要影響。

水稻外源DNA導入機制 國稻種芯-章成君:基因融合又被證實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抗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學術研討會在武漢召開 - 天天要聞

抗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學術研討會在武漢召開

「面向AI爆髮帶來的極大算力需求,對RISC-V的需求也將快速增加。」在5月18日舉行的「2024年抗量子密碼與信息安全學術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CPU架構對芯片設計全產業鏈都具有重要影響,入選《MIT科技評論》十大突破性技術的RISC-V,因其模塊化、可定製化、靈活開源等特點,正進入高速發展階段。2024年抗量...
馬斯克最新動作:正式開始招募第二個接受腦機植入的受試者 - 天天要聞

馬斯克最新動作:正式開始招募第二個接受腦機植入的受試者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當地時間17日,腦機接口公司「神經連接」創始人馬斯克宣布,繼年初首個參與該公司腦機設備植入實驗的患者手術成功100天後,正式開始招募第二個接受腦機植入的受試者。今年1月,公司完成首例腦機接口設備的人體植入手術。
聘科學家擔任中小學科學副校長,此外,上海青少年科創教育還能做些啥? - 天天要聞

聘科學家擔任中小學科學副校長,此外,上海青少年科創教育還能做些啥?

圖說:科學大咖接過聘書,採訪對象供圖(下同)上海市第十九屆青少年科技節今天下午在張江科學會堂啟動。啟動儀式上,10位院士、教授、科學家等收到了特別的聘書——他們將為10所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範校擔任「科學副校長」。他們中,既有來自高校、科研院所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薛永祺、上海航天局副局長李昕、復旦大學希德書...
第十五屆華語科幻星雲獎揭曉,劉洋獲長篇小說金獎 - 天天要聞

第十五屆華語科幻星雲獎揭曉,劉洋獲長篇小說金獎

初夏的微風拂過菁蓉湖面,倒映在水中的成都科幻館迎來了科幻迷們的重要日子——今(18)日,2024科幻星雲慶典在這裡舉行,第十五屆華語科幻星雲獎在此揭曉。華語科幻星雲獎是由科幻活動家董仁威、科幻出版人姚海軍和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吳岩等三位創始人為首的全球華人科幻愛好志願者,於2010年共同創立的公益性獎項。今年的華...
「外國教授」假借學術合作竊密,生態間諜案細節揭露 - 天天要聞

「外國教授」假借學術合作竊密,生態間諜案細節揭露

生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記者從國家安全機關了解到,近年來,一些境外非政府組織或基金會,打着「項目調查研究」「生態治理保護」的旗號,非法採集、竊取我國重要自然保護區的地理、氣象、生物等敏感數據,給我國國家安全帶來風險隱患。
為海纜「把脈」替設備「問診」 超級工程這樣體檢 - 天天要聞

為海纜「把脈」替設備「問診」 超級工程這樣體檢

浙江舟山柔性直流工程是世界首個五端柔性直流輸電工程,它能將風電、光伏、潮汐等綠色能源全額接收,確保用電安全低碳。工程共建有舟定、舟岱、舟衢、舟洋、舟泗5座換流站,在多個島嶼間架起直流輸電網絡,實現了島嶼間的電能互通。柔性直流工程「體檢」如何進行?  今年是舟山柔性直流工程投運十周年,從昨天(17日)開...
新研究:氣候變化可能加劇中風等神經系統疾病 - 天天要聞

新研究:氣候變化可能加劇中風等神經系統疾病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一項新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可能會對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產生負面影響,加劇患者病情。該研究結果發表在新一期英國《柳葉刀·神經學》雜誌上。倫敦大學學院研究小組對1968年至2023年間全球發表的332篇相關論文進行了分析。研究人員考慮了19種不同的神經系統疾病,包括中風、偏頭痛、阿爾茨海默病、腦膜炎、癲癇...
福州是一個奇蹟,河口盆地世界上都少見 - 天天要聞

福州是一個奇蹟,河口盆地世界上都少見

河流入海口(及入湖口)通常形成的是三角洲,或者河口灣。像福建省省會福州這樣的河口盆地,在世界上都是少見的。它群山蜿蜒,河海相會,是山水造就的海上福地,也是地形構造的一個奇蹟。▲福州是典型的河口盆地,周圍一圈山完全可以合圍,基本沒有缺口河口最常見的是三角洲。
展現科普獨特魅力!2024年四川省科普講解大賽圓滿落幕 - 天天要聞

展現科普獨特魅力!2024年四川省科普講解大賽圓滿落幕

封面新聞記者 邊雪5月17日,記者從四川省科技廳獲悉,由四川省科學技術廳主辦,四川省科技交流中心、四川廣播電視台承辦的2024年四川省科普講解大賽總決賽在成都成功舉行。四川省科技廳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趙敏出席並致辭,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川省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楊正林出席比賽並擔任評委。成都海關、省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