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生於時間之始,可解暗物質之謎

2022年06月27日10:50:08 科學 1426

黑洞:生於時間之始,可解暗物質之謎 - 天天要聞

兩個黑洞合併的假想圖。(圖源:加州理工學院R. 赫特 (IPAC))

黑洞的本質是什麼?黑洞怎麼來?黑洞在宇宙的進化中起着怎樣的作用?這些問題仍然困擾着科學家們。現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那些宇宙最早期就存在的黑洞,可以解釋多個天文之謎。

黑洞:生於時間之始,可解暗物質之謎 - 天天要聞

這項研究表明,在宇宙大爆炸之後,早期的宇宙由原始的小黑洞填充,這些小黑洞加速了恆星和星系的形成。這個理論本身並不新鮮,早在1971年由斯蒂芬·霍金提出。然而,在這項新的研究中,天文學家卻告訴人們,如今人類對宇宙的理解上出現的巨大空白,其實可以由原始黑洞巧妙地填補。

黑洞:生於時間之始,可解暗物質之謎 - 天天要聞

首先,這些黑洞可以解釋暗物質的存在和性質。暗物質無法被看見,並且預計佔據宇宙所有物質的85%。那麼原始黑洞是如何解釋暗物質之謎的呢?很簡單,這些黑洞可能就是那些沒有被觀測過的暗物質本身,雖然該理論迄今為止還沒有證據。

「我們的研究表明,無需引入新的粒子或物理學理論,從研究暗物質本身的性質、再到尋覓超大質量黑洞的起源,我們就能揭開現代宇宙學的謎底。」 邁阿密大學物理學助理教授、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尼克·卡佩盧迪在聲明中說道。

黑洞:生於時間之始,可解暗物質之謎 - 天天要聞

原始黑洞的理論最初由霍金提出,後來被主流觀點所拋棄。主流觀點認為黑洞是在大質量恆星生命結束時坍縮後產生的。

但在過去幾年裡,人們利用尖端技術對黑洞進行了觀測和探測,發現潛伏在宇宙中的黑洞並不總是與預期相符。一些黑洞要麼太大要麼太小,然而大質量恆星的坍縮是不可能形成這樣的黑洞的。

「不同尺寸的黑洞依然是個謎。我們並不理解,在自宇宙存在以來的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長到如此巨大的。」 歐洲航天局(ESA)的科學主任、這篇論文的共同作者金特·哈辛格認為。

黑洞:生於時間之始,可解暗物質之謎 - 天天要聞

根據該理論,黑洞從一開始就存在,在宇宙大爆炸後的數百萬年里加速了恆星的形成。(圖源:歐洲航天局)

科學家們提出的新模型,改變了先前所假設的宇宙演化時間軸上的幾個時間點。比如,如果原始黑洞從一開始就存在,那麼它們就會比我們融合得比我們想像中更快,從而有更多的時間長到如今能被探測到的規模。

黑洞:生於時間之始,可解暗物質之謎 - 天天要聞

這些黑洞的引力也會加速第一代恆星和星系的形成。因為在大爆炸後的最初數百萬年里,充滿黑暗宇宙的塵埃和氣體雲會在黑洞引力的作用下更快地坍塌。因此,那些神秘的黑暗時期會更短,第一代恆星也會更早形成。

「原始的黑洞如果存在,那將會是一切黑洞的最初來源,銀河系中間的黑洞也不例外。」 耶魯大學天文學教授、該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普里亞姆瓦達·納塔拉詹在聲明中說。

讓天文學家們難以解釋的,不僅僅是大黑洞。歐洲航天局的蓋亞任務得到了最為詳細的三維銀河地圖。其證據表明,有大量的小尺寸黑洞散布在銀河系各處。這些黑洞太小,是無法從大恆星的坍塌中誕生的。

黑洞:生於時間之始,可解暗物質之謎 - 天天要聞

這項發射任務有一個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要探測大爆炸後產生的第一代恆星的餘輝,它們是宇宙中的第一束光。殘餘的紅外線證據將會揭示哪種理論才更正確:黑洞是從一開始就一直存在,還是在第一代恆星消亡後才開始形成。

「如果第一代恆星和星系在所謂的『宇宙黑暗時代』就已經形成了,那麼韋伯太空望遠鏡也會拿到相應的證據。」哈辛格說。

該研究已被接受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可在預印本網站Arxiv上在線查閱。

黑洞:生於時間之始,可解暗物質之謎 - 天天要聞

相關知識

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是已發射的紅外線空間望遠鏡,原計劃耗費5億美元並於2007年發射升空。但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項目嚴重超支,發射時間數次推遲,最新預估總耗費高達100億美元,發射時間為美國東部時間2021年12月25日7時20分。2019年8月28日NASA表示該望遠鏡首次組裝完畢。

BY: Tereza Pultarova

FY: 小戴同學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佈後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聘科學家擔任中小學科學副校長,此外,上海青少年科創教育還能做些啥? - 天天要聞

聘科學家擔任中小學科學副校長,此外,上海青少年科創教育還能做些啥?

圖說:科學大咖接過聘書,採訪對象供圖(下同)上海市第十九屆青少年科技節今天下午在張江科學會堂啟動。啟動儀式上,10位院士、教授、科學家等收到了特別的聘書——他們將為10所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範校擔任「科學副校長」。他們中,既有來自高校、科研院所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薛永祺、上海航天局副局長李昕、復旦大學希德書...
第十五屆華語科幻星雲獎揭曉,劉洋獲長篇小說金獎 - 天天要聞

第十五屆華語科幻星雲獎揭曉,劉洋獲長篇小說金獎

初夏的微風拂過菁蓉湖面,倒映在水中的成都科幻館迎來了科幻迷們的重要日子——今(18)日,2024科幻星雲慶典在這裡舉行,第十五屆華語科幻星雲獎在此揭曉。華語科幻星雲獎是由科幻活動家董仁威、科幻出版人姚海軍和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吳岩等三位創始人為首的全球華人科幻愛好志願者,於2010年共同創立的公益性獎項。今年的華...
「外國教授」假借學術合作竊密,生態間諜案細節揭露 - 天天要聞

「外國教授」假借學術合作竊密,生態間諜案細節揭露

生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記者從國家安全機關了解到,近年來,一些境外非政府組織或基金會,打着「項目調查研究」「生態治理保護」的旗號,非法採集、竊取我國重要自然保護區的地理、氣象、生物等敏感數據,給我國國家安全帶來風險隱患。
為海纜「把脈」替設備「問診」 超級工程這樣體檢 - 天天要聞

為海纜「把脈」替設備「問診」 超級工程這樣體檢

浙江舟山柔性直流工程是世界首個五端柔性直流輸電工程,它能將風電、光伏、潮汐等綠色能源全額接收,確保用電安全低碳。工程共建有舟定、舟岱、舟衢、舟洋、舟泗5座換流站,在多個島嶼間架起直流輸電網絡,實現了島嶼間的電能互通。柔性直流工程「體檢」如何進行?  今年是舟山柔性直流工程投運十周年,從昨天(17日)開...
新研究:氣候變化可能加劇中風等神經系統疾病 - 天天要聞

新研究:氣候變化可能加劇中風等神經系統疾病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一項新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可能會對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產生負面影響,加劇患者病情。該研究結果發表在新一期英國《柳葉刀·神經學》雜誌上。倫敦大學學院研究小組對1968年至2023年間全球發表的332篇相關論文進行了分析。研究人員考慮了19種不同的神經系統疾病,包括中風、偏頭痛、阿爾茨海默病、腦膜炎、癲癇...
福州是一個奇蹟,河口盆地世界上都少見 - 天天要聞

福州是一個奇蹟,河口盆地世界上都少見

河流入海口(及入湖口)通常形成的是三角洲,或者河口灣。像福建省省會福州這樣的河口盆地,在世界上都是少見的。它群山蜿蜒,河海相會,是山水造就的海上福地,也是地形構造的一個奇蹟。▲福州是典型的河口盆地,周圍一圈山完全可以合圍,基本沒有缺口河口最常見的是三角洲。
展現科普獨特魅力!2024年四川省科普講解大賽圓滿落幕 - 天天要聞

展現科普獨特魅力!2024年四川省科普講解大賽圓滿落幕

封面新聞記者 邊雪5月17日,記者從四川省科技廳獲悉,由四川省科學技術廳主辦,四川省科技交流中心、四川廣播電視台承辦的2024年四川省科普講解大賽總決賽在成都成功舉行。四川省科技廳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趙敏出席並致辭,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川省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楊正林出席比賽並擔任評委。成都海關、省氣象局...
中國與巴西推進航天合作,涉及中巴地球資源衛星等方面合作 - 天天要聞

中國與巴西推進航天合作,涉及中巴地球資源衛星等方面合作

IT之家 5 月 17 日消息,中國、巴西航天合作已有 30 年以上歷史(1988 年 7 月中巴簽署關於核准研製地球資源衛星的協議書),此前已聯合研製多顆中巴地球資源衛星,為拉美、非洲、東盟等地區的諸多發展中國家提供了 50 余萬景遙感衛星數據。國家航天局官方現宣布,局長張克儉 5 月 16 日以視頻方式與巴西航天局馬可・安東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