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生於時間之始,可解暗物質之謎

2022年06月27日10:50:08 科學 1426

黑洞:生於時間之始,可解暗物質之謎 - 天天要聞

兩個黑洞合併的假想圖。(圖源:加州理工學院R. 赫特 (IPAC))

黑洞的本質是什麼?黑洞怎麼來?黑洞在宇宙的進化中起着怎樣的作用?這些問題仍然困擾着科學家們。現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那些宇宙最早期就存在的黑洞,可以解釋多個天文之謎。

黑洞:生於時間之始,可解暗物質之謎 - 天天要聞

這項研究表明,在宇宙大爆炸之後,早期的宇宙由原始的小黑洞填充,這些小黑洞加速了恆星和星系的形成。這個理論本身並不新鮮,早在1971年由斯蒂芬·霍金提出。然而,在這項新的研究中,天文學家卻告訴人們,如今人類對宇宙的理解上出現的巨大空白,其實可以由原始黑洞巧妙地填補。

黑洞:生於時間之始,可解暗物質之謎 - 天天要聞

首先,這些黑洞可以解釋暗物質的存在和性質。暗物質無法被看見,並且預計佔據宇宙所有物質的85%。那麼原始黑洞是如何解釋暗物質之謎的呢?很簡單,這些黑洞可能就是那些沒有被觀測過的暗物質本身,雖然該理論迄今為止還沒有證據。

「我們的研究表明,無需引入新的粒子或物理學理論,從研究暗物質本身的性質、再到尋覓超大質量黑洞的起源,我們就能揭開現代宇宙學的謎底。」 邁阿密大學物理學助理教授、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尼克·卡佩盧迪在聲明中說道。

黑洞:生於時間之始,可解暗物質之謎 - 天天要聞

原始黑洞的理論最初由霍金提出,後來被主流觀點所拋棄。主流觀點認為黑洞是在大質量恆星生命結束時坍縮後產生的。

但在過去幾年裡,人們利用尖端技術對黑洞進行了觀測和探測,發現潛伏在宇宙中的黑洞並不總是與預期相符。一些黑洞要麼太大要麼太小,然而大質量恆星的坍縮是不可能形成這樣的黑洞的。

「不同尺寸的黑洞依然是個謎。我們並不理解,在自宇宙存在以來的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長到如此巨大的。」 歐洲航天局(ESA)的科學主任、這篇論文的共同作者金特·哈辛格認為。

黑洞:生於時間之始,可解暗物質之謎 - 天天要聞

根據該理論,黑洞從一開始就存在,在宇宙大爆炸後的數百萬年里加速了恆星的形成。(圖源:歐洲航天局)

科學家們提出的新模型,改變了先前所假設的宇宙演化時間軸上的幾個時間點。比如,如果原始黑洞從一開始就存在,那麼它們就會比我們融合得比我們想像中更快,從而有更多的時間長到如今能被探測到的規模。

黑洞:生於時間之始,可解暗物質之謎 - 天天要聞

這些黑洞的引力也會加速第一代恆星和星系的形成。因為在大爆炸後的最初數百萬年里,充滿黑暗宇宙的塵埃和氣體雲會在黑洞引力的作用下更快地坍塌。因此,那些神秘的黑暗時期會更短,第一代恆星也會更早形成。

「原始的黑洞如果存在,那將會是一切黑洞的最初來源,銀河系中間的黑洞也不例外。」 耶魯大學天文學教授、該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普里亞姆瓦達·納塔拉詹在聲明中說。

讓天文學家們難以解釋的,不僅僅是大黑洞。歐洲航天局的蓋亞任務得到了最為詳細的三維銀河地圖。其證據表明,有大量的小尺寸黑洞散布在銀河系各處。這些黑洞太小,是無法從大恆星的坍塌中誕生的。

黑洞:生於時間之始,可解暗物質之謎 - 天天要聞

這項發射任務有一個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要探測大爆炸後產生的第一代恆星的餘輝,它們是宇宙中的第一束光。殘餘的紅外線證據將會揭示哪種理論才更正確:黑洞是從一開始就一直存在,還是在第一代恆星消亡後才開始形成。

「如果第一代恆星和星系在所謂的『宇宙黑暗時代』就已經形成了,那麼韋伯太空望遠鏡也會拿到相應的證據。」哈辛格說。

該研究已被接受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可在預印本網站Arxiv上在線查閱。

黑洞:生於時間之始,可解暗物質之謎 - 天天要聞

相關知識

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是已發射的紅外線空間望遠鏡,原計劃耗費5億美元並於2007年發射升空。但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項目嚴重超支,發射時間數次推遲,最新預估總耗費高達100億美元,發射時間為美國東部時間2021年12月25日7時20分。2019年8月28日NASA表示該望遠鏡首次組裝完畢。

BY: Tereza Pultarova

FY: 小戴同學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佈後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 天天要聞

人體「捉妖記」:免疫系統如何分辨「自我」與「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體世界裏,免疫系統就像是守護健康的「齊天大聖」,時刻警惕着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準打擊敵人,首先得搞清楚誰是自己人,誰是外來的「妖精」,這就涉及到一個關鍵問題:「自我」與「非我」的識別。大家都知道,在《西遊記》里,妖怪們變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圖矇混過關。人體里也一樣,各...
Science | 告別序列依賴,為你的染色體「掃碼」:每條染色體竟自帶獨一無二的「條形碼」 - 天天要聞

Science | 告別序列依賴,為你的染色體「掃碼」:每條染色體竟自帶獨一無二的「條形碼」

引言在人類基因組中,有一片廣袤而神秘的「禁區」,它佔據了每條染色體的核心位置,卻長期以來讓我們束手無策。這片區域就是着絲粒 (Centromere)。它就像基因組中的「百慕大三角」,充滿了高度重複的DNA序列,結構複雜多變,讓傳統的基因測序和分析技術在此屢屢碰壁。然而,這片「禁區」卻掌握着細胞分裂時染色體能否被精確...
Nature | 人類心智的「源代碼」:AI如何學會像我們一樣思考? - 天天要聞

Nature | 人類心智的「源代碼」:AI如何學會像我們一樣思考?

引言人類的心智是如此奇妙,它既能讓我們在清晨糾結於吃什麼早餐,也能驅動我們去攻克癌症、探索遙遠的星辰。我們能從寥寥數次的演示中學會舞步,能進行複雜的因果推理,還能被無盡的好奇心驅使去創造藝術和科學的奇蹟。這種舉重若輕、觸類旁通的「通用性 (generality)」 定義了我們之為人的核心。然而,在人工智能 (AI) 和...
著名情報學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歲 - 天天要聞

著名情報學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歲

澎湃新聞記者從相關方面獲悉,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防科學技術信息學會理事、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研究委員會圖書館基礎理論專業委員會原副主任、國家保密戰略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委員、北京市海淀區第十七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 天天要聞

剛剛!中國電信和政府組建一家公司,這個公司來頭不小!

近日,海南省政府與中國電信共同組建的海南數據產業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相信大家看到這都會好奇這家公司是幹什麼的?中國電信又有什麼大動作了嗎?下面我們就展開來聊聊吧,僅供參考哦!解決行業痛點。以往的中小企業想用現實數據來優化生產流程,卻面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