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洋底,曾發現了不屬於地球的物質:是誰把它送到這裡的?

2022年06月16日10:46:20 科學 1489

關於地球與宇宙的聯繫,大致上無非就是地球起源,太陽系形成對地球的影響,地外類地行星如何成長,會不會像地球這般。

總之,因為地球具備高等智慧生命體的原因讓這一切都變得尤為重要和特殊。

現在科學家似乎又找到了一種新的角度去解釋宇宙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在太平洋底,曾發現了不屬於地球的物質:是誰把它送到這裡的? - 天天要聞

科學家近來在太平洋底部發現了一些重型元素和它們的活動痕迹,另外它們大多都是放射性元素或者同位素

但問題在於,這些元素從同位素分析來看,歷史十分久遠,並不是人類活動影響帶來的,很有可能來自外星球

在太平洋底,曾發現了不屬於地球的物質:是誰把它送到這裡的? - 天天要聞

被推測為物質來源的「鉛筆星雲」

為什麼它們會存在於海底呢?

文章將從太平洋海底地外放射性同位素研究、超新星活動以及地球形成歷史等幾個方面來解答問題,接下來一起跟隨科學家的腳步看看是誰把它送到這裡來的。

在太平洋底,曾發現了不屬於地球的物質:是誰把它送到這裡的? - 天天要聞

太平洋海底發現了某些物質

來自地球外的元素

同位素的發現來自太平洋底下海底沉積物,洋殼附近以及放射性鐵60旁邊發現了微弱的鈈244痕迹。

早期的宇宙大爆炸給宇宙帶來了許多輕元素,例如氫、氦和微量的鋰。

不過對於重型元素來講,情況要相對複雜一點,超新星爆炸一般被認為是重型元素誕生的主要過程。

在太平洋底,曾發現了不屬於地球的物質:是誰把它送到這裡的? - 天天要聞

超新星爆發的瞬間

巨型恆星最終的變化導致超新星的出現,爆炸便會帶來鈈、金、鈀等多種重型元素。

另外中子的爆發會讓元素以極高的速度轟擊鐵原子,並讓它們膨脹成更大的元素,這會讓它們的變化速度超過自身的衰變速度,科學家把這種元素變化過程稱之為「r過程」

在太平洋底,曾發現了不屬於地球的物質:是誰把它送到這裡的? - 天天要聞

NASA發現的星雲同樣也有殘留物

而鐵元素60的研究早前一直認為是海底洋殼的作用,其半衰期為260萬年。

科學家通過收集錳鐵結殼樣本來分析鐵60的過程,作為一種「生長」緩慢的物質,這種結殼只有幾厘米的物質會隨着事件的推移出現分層堆積。

另外在分層堆積的過程里,每一層都代表了數百萬年的歷史,為了研究鐵60元素,相關的樣本早在2016年就通過質譜分析儀進行了調查。

在太平洋底,曾發現了不屬於地球的物質:是誰把它送到這裡的? - 天天要聞

很明顯,儘管這些重型元素的形成和堆積需要跨過數百萬年的歷史,不過對於地球來講,它們還是顯得太過年輕。

質譜儀分析顯示了重型元素的形成時間,科學家通過分析認為這是來自地球外的超新星爆炸。

在詳細的調查中科學家們發現,全球鐵60的沉積應該是來自多顆超新星爆發,從大西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都有發現,並且超過120個海底樣本,幾乎是隨處可見。

從年限分析來看,受影響的地層從170萬延伸到320多萬年前

在太平洋底,曾發現了不屬於地球的物質:是誰把它送到這裡的? - 天天要聞

研究調查的結殼樣本

由此看來這不是單一爆發才有的,這說明超新星的爆發一個接一個。

柏林工業大學的科研團隊通過相關研究表明,較早時期的超新星遠離了太陽系目前所在的熱擴散等離子體區域

分析表明,其中有兩顆超新星離地球是比較近的,並且足以在地球上形成鐵60。

如果從時間上分析,第一顆大概在230萬年前,第二顆應該在80萬年後,300光年的距離對超新星爆發來講並不長。

在太平洋底,曾發現了不屬於地球的物質:是誰把它送到這裡的? - 天天要聞

質譜分析儀的工作原理

追溯源頭

對於鐵60的出現,科學家們解釋,它是恆星正常燃燒時產生的,但是超新星解體後,這些元素會通過r過程產生原子,最後隨着爆發被帶向各個方向。

超新星不管是融合還是爆發都被認為是宇宙中最可怕的事件之一,大量的輻射能量會被帶向地球。

而它們是否會影響到地球的生命還不太清楚,如果能從這些元素上入手,說不定就能找到新的證據表明重型元素的出現會對地球造成影響。

在太平洋底,曾發現了不屬於地球的物質:是誰把它送到這裡的? - 天天要聞

太平洋海底發現的鈈244在這一時期就顯得十分重要,因為它的半衰期更長,能夠跨越超過8000萬年的時間。

在這之前,科學家相信金、銀和鈈元素是超新星爆發所產生的,結果這次的發現表明,過去的經典超新星模型無法解釋現在宇宙附近中元素的數量。

很明顯,科學家需要尋找到一個新的合理說法,這其中肯定有其他宇宙災難促使了一切。

現在,科學家認為,重元素更有可能在兩顆更緻密的死亡恆星或某些稀有類型的超新星的碰撞中產生

在太平洋底,曾發現了不屬於地球的物質:是誰把它送到這裡的? - 天天要聞

早期的重元素只會在更為古老的恆星中出現,因為這一時期中子星還沒有太多時間去發展,更別說碰撞了。

如果是最近的r事件,那麼重元素就可能被帶向地球。

由於重元素一般都是在r過程中以特定比例產生,因此鈈244可以作為其他重型元素的代替元素。

通過對此次發現的鈈244在相關來源的原子比較中發現,鐵60元素是由超新星釋放的,但它來自恆星中的核聚變反應,而並不是r過程的一部分。

相關樣本中,鐵60和鈈244的半衰期對比證明它們起源較晚。

在太平洋底,曾發現了不屬於地球的物質:是誰把它送到這裡的? - 天天要聞

太陽系中的R過程

由於地球誕生以前的星際氣體和塵埃中的鈈244和鐵60早就衰變沒了,重型元素的探索將會着重帶領科學家以另外一個角度探索地球周圍的超新星活動。

元素帶來的啟發

對於地球的形成歷史來講,幾十億年的過程經過了不少變化,放射性同位素或許表明地球在早期經歷過更為嚴重的天文事件。

科學家對重型的元素的探究實際上就是追溯太陽系早期的變化歷程,這對我們了解星系變化十分重要。

如今科學家幾乎放棄了過去的一部分相關理論,如果是更為極端的超新星事件爆發才能夠帶來這些重型元素,那麼早期的同位素是否也說明太陽系周圍的超新星活動比現在更活躍更頻繁。

在太平洋底,曾發現了不屬於地球的物質:是誰把它送到這裡的? - 天天要聞

然而同位素的丟失卻讓這一關鍵證明變成空白,極端超新星事件並不是經常出現。

對於地球來講,許多元素還是在太陽系形成早期留下的。

大量的原始星系塵埃以及分子雲聚集,最終在太陽的活動下被帶向了地球。

鐵60同位素表明最近幾百萬年仍然有劇烈的超新星爆發事件,而且它們離地球還很近。

在太平洋底,曾發現了不屬於地球的物質:是誰把它送到這裡的? - 天天要聞

現在的證據從另一方面也說明,重型元素的存在和衰變無法解釋太陽系附近重元素的丰度。

這表明常規超新星事件不是重元素的主要來源。

科學家對這些元素的探討不僅於此,來自其他科學團隊的研究表明,塵埃顆粒中的鐵60可能會在星際介質中反彈。

或許從某種程度來講,鐵60來自更古老的超新星爆炸,如今所測量到的數據有可能是某種回聲。

總體來講,現在科學家只是暫且把這些重型元素歸為超新星活動。

在太平洋底,曾發現了不屬於地球的物質:是誰把它送到這裡的? - 天天要聞

但如果這些元素不是來自超新星,而是更古老的活動,那麼這些重型元素又是怎樣達到地球的?

對於太陽系來講,如今覺得大部分行星際物質都會受到太陽影響,很多物質幾乎都能在太陽系中發現。

如果r過程沒有超新星的參與,或者說相關重型元素在形成過程中丟失,那麼它們也不應該出現在地球。

在太平洋底,曾發現了不屬於地球的物質:是誰把它送到這裡的? - 天天要聞

科學家懷疑重型元素和超新星有關

進一步的調查或許要等待未來的研究才能獲得解釋,總的來講,現在這些重型元素可以證明早期宇宙活動的經歷以及結果。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神十九乘組分享太空之旅 - 天天要聞

神十九乘組分享太空之旅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號航天員蔡旭哲(中)、宋令東(右)、王浩澤在記者見面會上敬禮致意。當日下午,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在北京航天城舉行神舟十九號乘組與記者見面會,3位航天員太空歸來後首次公開亮相,並分享183天「太空出差」的經歷與感悟。新華社記者 厲彥辰/攝 本報北京7月9日電(占康 中青報·中青網...
嫦娥六號月壤研究成果上新!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月壤研究成果上新!

7月9日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與南京大學等科研團隊利用嫦娥六號採回的月球背面樣品取得的四項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雜誌四項研究分別揭示了月背岩漿活動、月球古磁場、月幔水含量、月幔演化特徵首次為人類揭開了月球背面的演化歷史來源:新華社廣州日報新花城編...
昆明現80公斤巨無霸「菌王」,4個壯漢才搬得動 - 天天要聞

昆明現80公斤巨無霸「菌王」,4個壯漢才搬得動

7月7日清晨,一筐體型驚人的巨型野生菌亮相昆明木水花野生菌市場,瞬間吸引眾人駐足圍觀。有市民表示,這個是「菌王」吧?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菌。市民崔先生說,這朵巨型野生菌是在嵩明附近發現的,由於菌子體型過於龐大,他找來四位壯漢朋友幫忙,才合力將
英媒:中國到達了一個里程碑,碳排放量可能已開始下降 - 天天要聞

英媒:中國到達了一個里程碑,碳排放量可能已開始下降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近期,英國專門研究氣候變化的科學和政策網站「碳簡報」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在經濟活動和能源需求持續上升的同時,中國的碳排放量在今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約1.6%,在截至今年5月的12個月里下降了約1%。這意味着,中國碳排放有望提前達峰。「中國可能已到達一個改變遊戲規則的里程碑。」英國廣播公司...
腦洞超級大開!《逝者如斯蠅》讓你體驗蒼蠅短命一生:見證各種有趣死法 - 天天要聞

腦洞超級大開!《逝者如斯蠅》讓你體驗蒼蠅短命一生:見證各種有趣死法

快科技7月9日消息,獨立遊戲團隊Playables再次帶來了令人腦洞大開的作品——《逝者如斯蠅》。這款遊戲將於7月31日登陸Steam平台,玩家將扮演一隻蒼蠅,體驗其短暫而充滿趣味的一生。《逝者如斯蠅》延續了Playables團隊一貫的風格,採用簡單手繪風格的畫面,呈現出一隻小蒼蠅在房間各處游移的場景。與傳統遊戲不同的是,《逝...
家國情·奮鬥正當時丨高甜!清華博士情侶,雙雙選擇去…… - 天天要聞

家國情·奮鬥正當時丨高甜!清華博士情侶,雙雙選擇去……

來源:【全國婦聯女性之聲】他來自湖北,她來自新疆2015年他們一起考入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本科畢業後又一同成為精密儀器系直博生在不同的研究方向奮鬥拼搏他們性格互補、各有所長在人生的下一程,他們默契約定一同奔赴祖國西部為國防事業揮灑青春熱血崇高
湛江科技學院學子走進南三島參與海洋保護科普活動 - 天天要聞

湛江科技學院學子走進南三島參與海洋保護科普活動

南都訊 記者程安 實習生許騫文 7月4日,在「雙百行動」駐湛江坡頭區服務隊的組織下,湛江科技學院「滿天星」實踐團的同學們帶着滿滿熱情,來到美麗的南三島巴東小學,深度參與了一場以「珍愛美麗家園、保護海洋生態」為主題的科普活動。南三島三面環海,迷人的海岸線不僅風光旖旎,更是中國鱟保護區和中華白海豚的重要棲息...
今年6月 全球經歷「第三熱」 西歐氣溫創新高 - 天天要聞

今年6月 全球經歷「第三熱」 西歐氣溫創新高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9日發佈報告說,全球剛剛經歷了該機構自1940年有記錄以來第三熱的6月,西歐地區則經歷了該機構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 報告顯示,6月全球平均地表氣溫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