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文獻
中文標題:沙利度胺通過lncRNA FGD5-AS1/miR-454-3p/ZEB1軸介導的VEGFA表達和PD-1/PD-L1檢查點抑制NSCLC血管生成和免疫逃逸
英文標題:Thalidomide suppresses angiogenesis and immune evasion via lncRNA FGD5-AS1/miR-454-3p/ZEB1 axis-mediated VEGFA expression and PD-1/PD-L1 checkpoint in NSCLC
雜誌名稱:Chemico-biological interactions
影響因子:5.192
發佈日期:2021年09月11日
中文概要
非小細胞肺癌(NSCLC)約佔肺癌患者總數的80-85%,確定抗腫瘤藥物的分子機制對於提高治療效果至關重要。在此,本文旨在研究沙利度胺在NSCLC致瘤性中的作用。
本研究建立A549裸鼠移植瘤模型,觀察沙利度胺的治療作用。評估FGD5-AS1在NSCLC患者癌組織和癌旁組織以及NSCLC細胞系中的表達,進行CCK-8試驗以評估細胞活力;使用transwell試驗檢查侵襲能力,應用成管試驗測定細胞血管生成;流式細胞術驗證CD8+T細胞活性。利用熒光素酶報告基因、RIP和ChIP檢測分析FGD5-AS1/miR-454-3p/ZEB1調控網絡。
結果顯示,沙利度胺在小鼠模型中減少腫瘤生長和血管生成,增加CD8+T細胞比值。FGD5-AS1的表達增強與NSCLC患者的不良生存呈正相關,敲除FGD5-AS1可顯著抑制癌細胞的增殖、侵襲和血管生成以及CD8+T細胞的凋亡。
沙利度胺靶向FGD5-AS1在NSCLC中發揮抗腫瘤活性。
FGD5-AS1作為miR-454-3p的海綿上調ZEB1,從而增加程序性死亡配體1(PD-L1)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A)的表達;同時過表達FGD5-AS1和沉默miR-454-3p可逆轉沙利度胺介導的NSCLC抗腫瘤作用。
結果表明,沙利度胺通過FGD5-AS1/miR-454-3p/E盒鋅指蛋白1(ZEB1)軸介導的VEGFA表達和程序性死亡配體1(PD-1)/PD-L1檢查點的調控抑制NSCLC血管生成和免疫逃逸。
原文鏈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520751
簡評:
沙利度胺(Thalidomide)為谷氨酸衍生物。作用機制有:①鎮靜止痛。②免疫調節及抗炎作用。③抑制血管生成及抗腫瘤作用:一些細胞因子如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和成纖維細胞因子,均是血管生成的刺激劑,它們和特異性受體結合刺激信號轉導,引起內皮細胞的增殖,沙利度胺能夠減少它們的分泌,從而抑制血管;腫瘤的轉移和細胞的惡變與腫瘤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的粘連、血管的生成有關,沙利度胺不僅抑制血管生成,而且能減少整合素亞基的合成,這也是其抗腫瘤的機制之一。此外,還通過COX-2途徑,而非抑制血管生成的途徑來降低瘤內微血管密度,從而抗腫瘤增生。
多項臨床研究顯示沙利度胺在乳腺癌、套細胞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等實體和血液惡性腫瘤中沙利度胺具有抗腫瘤活性,特別是多發性骨髓瘤(MM)的一線治療。本研究初步顯示沙利度胺在肺癌當中可以發揮一定的抗腫瘤作用,未來有希望成為治療肺癌的有效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