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風向標」,2021拉斯克獎公布

2021年09月26日19:04:03 科學 1596

來源:科研圈


當地時間 9 月 24 日晚間,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拉斯克獎(Lasker Award)公布了 2021 年獲獎人名單:


「諾獎風向標」,2021拉斯克獎公布 - 天天要聞

拉斯克獎獎盃


基礎醫學獎



授予為開發光遺傳學技術做出突出貢獻的卡爾·戴瑟羅斯(Karl Deisseroth,美國斯坦福大學)、彼得·黑格曼(Peter Hegemann ,德國洪堡大學)以及迪特爾·厄斯特黑爾特(Dieter Oesterhelt,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學研究所)


臨床醫學獎



授予為新冠 mRNA 疫苗問世做出突出貢獻的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 Karikó,BioNTech),以及德魯·韋斯曼(Drew Weissman,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


特殊成就獎



授予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名譽校長和生物學傑出教授、1975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戴維·巴爾的摩(David Baltimore)


「諾獎風向標」,2021拉斯克獎公布 - 天天要聞

2021年拉斯克獎在線公布獲獎者


拉斯克獎是醫學界最負盛名的獎項之一,自 1946 年起頒發,由被譽為「現代廣告之父」的美國著名廣告經理人、慈善家阿爾伯特·拉斯克(Albert Lasker)及其夫人瑪麗·沃德·拉斯克(Mary Woodard Lasker)共同創立,旨在表彰醫學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醫生和公共服務人員。拉斯克獎的三個獎項的的獲獎者將分享 25 萬美元的獎金。由於新冠疫情,2020 年拉斯克獎停發。


2021 年阿爾伯特·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

開創神經科學的革命性技術——光遺傳學


「諾獎風向標」,2021拉斯克獎公布 - 天天要聞


卡爾·戴瑟羅斯(Karl Deisseroth)

美國斯坦福大學


彼得·黑格曼(Peter Hegemann )

德國洪堡大學


迪特爾·厄斯特黑爾特(Dieter Oesterhelt)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學研究所


2021 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表彰的三位科學家發現了可以激活或沉默單個腦細胞的光敏微生物蛋白,並將其用於開發光遺傳學——一項神經科學的革命性技術。迪特爾·厄斯特黑爾特(Dieter Oesterhelt)發現了一種古細菌蛋白質,它可以在被光照射時將質子泵出細胞。彼得·黑格曼(Peter Hegemann)隨後在單細胞藻類中發現了相關的通道蛋白。卡爾·戴瑟羅斯(Karl Deisseroth)利用這些分子創建了一個光觸發系統,這些系統可以應用在活的、自由移動的動物身上,以破譯迷宮腦迴路中特定類別、甚至單個神經元的作用。現在,分佈在世界各地的數百個實驗室都在使用光遺傳學方法來破解健康神經系統以及神經疾病背後的複雜網絡。


2021 拉斯克-狄貝基臨床醫學研究獎

修飾 mRNA——抗擊新冠疫情的關鍵技術


「諾獎風向標」,2021拉斯克獎公布 - 天天要聞


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 Karikó)

BioNTech


德魯·韋斯曼(Drew Weissman)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


2021 年拉斯克-狄貝基臨床醫學研究獎授予 BioNTech 高級副總裁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 Karikó)和美國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疫苗研究教授德魯·韋斯曼(Drew Weissman)。基於對信使 RNA(mRNA)的修飾,他們開發出一種新的治療技術,使得高效的新冠 mRNA 疫苗的快速開發成為可能。mRNA 技術不僅為遏制新冠大流行提供了一種工具,還推動了針對癌症、艾滋病等一系列不同疾病的治療和預防。


兩位科學家現已經因這一突破性發現獲得了獎勵 300 萬美元的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和獎勵 100 萬美元的阿爾巴尼獎(Albany Medical Center Prize in Medicine and Biomedical Research)。據紐約時報報道,韋斯曼在本周的一次採訪中提到,雖然他和卡里科獲得了榮譽,但 mRNA 疫苗的問世不僅僅得益於 mRNA 修飾的工作,「我們改良了 mRNA,我們獲得了榮譽,但疫苗是基於我們 20 多年的工作以及數百、甚至數千其他科學家的工作。」


2021 年拉斯克-科什蘭醫學科學特別成就獎

基礎發現、學術領導力,以及公共倡導


「諾獎風向標」,2021拉斯克獎公布 - 天天要聞


戴維·巴爾的摩(David Baltimore)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


2021 年拉斯克-科什蘭醫學科學特別成就獎授予戴維· 巴爾的摩(David Baltimore),表彰他的學術領導能力,表彰他對傑出科學家的指導,以及他作為公共科學倡導者的影響力。


巴爾的摩是過去 50 年中最傑出的生物醫學科學家之一,他發現並分離了逆轉錄酶,進而發現逆轉錄病毒,因此獲得 1975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目前是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名譽校長和生物學傑出教授,並在 1997 年至 2006 年擔任加州理工大學校長,曾任加州理工學院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聯合轉化醫學中心主任;他還曾在 1990-1991 年擔任洛克菲勒大學校長,1982-1990 年任懷特黑德生物醫學研究所創始人和所長,2007 年任美國科學促進會主席。


巴爾的摩作為研究人員、行政人員、教育家和公共倡導者,對國際科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為免疫學、病毒學、癌症研究、生物技術和重組 DNA 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培養了許多博士生和博士後研究員,其中一些人獲得了卓越的科研成就。除諾貝爾獎外,他還獲得 1999 年美國國家科學獎章等多項榮譽的表彰。


參考來源:

https://laskerfoundation.org/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24/health/lasker-awards-covid-vaccine.htm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avid_Baltimore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凝聚態物理學家孫鑫因病於5月27日逝世 - 天天要聞

凝聚態物理學家孫鑫因病於5月27日逝世

澎湃新聞記者從相關方面獲悉,凝聚態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孫鑫教授,因病於2025年5月27日逝世,享年87歲。公開資料顯示,孫鑫,復旦大學物理系教授,1938年7月出生於江蘇揚州,1960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物理系。孫鑫畢業後在復旦大學物理系工作,專於低維凝聚態物理、統計物理及表面物理理論的研究。1979年,孫鑫...
這種被低估的「情緒解藥」 還能讓大腦更強大 - 天天要聞

這種被低估的「情緒解藥」 還能讓大腦更強大

如果說,跑步是對靈魂的拷問,健身是對肌肉的摧殘,那跳舞就是對身心的解放。無論是廚房裡的即興扭動,還是健身房裡的熱血澎湃,抑或是夜店裡的盡情搖擺,跳舞似乎無處不在,但又常被我們忽視。很多人沒有意識到,跳舞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活動,更是一種被低估的療愈方式。通過旋轉與節奏,跳舞能夠為我們找到內心的平衡,甚至...
當事人回應玩滑翔傘被吸至高空結冰:很後怕 - 天天要聞

當事人回應玩滑翔傘被吸至高空結冰:很後怕

近日,55歲的彭先生在祁連山區域進行滑翔傘飛行時,意外被雲吸至8000多米高空,全身結冰,所幸控傘安全降落。事後,彭先生接受記者專訪,介紹自己從遇險到脫險的過程他說:「被吸到雲底後很慌,白茫茫一片,辨別不出任何方向。傘頭衝下去的時候,是我最恐懼的時候。想想還是很後怕的,這段時間先不飛了。」來源:央視新...
被雲吸至8000米高空成「冰人」後奇蹟生還  當事人講述從遇險到脫險過程 - 天天要聞

被雲吸至8000米高空成「冰人」後奇蹟生還 當事人講述從遇險到脫險過程

央廣網北京5月28日消息(總台記者柴世文 白傑戈 景明)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報道,一位滑翔傘愛好者被氣流抬升到八千米高空,在低至零下40攝氏度的缺氧環境下死裡逃生的經歷,這兩天通過網絡視頻和社交媒體廣泛傳播,備受關注。55歲的當事人彭先生昨晚接受總台記者專訪,介紹了自己從遇險到脫險的過程。 彭先生脫險後...
貴州這個洞美得有點不真實!開發還是保護? - 天天要聞

貴州這個洞美得有點不真實!開發還是保護?

【來源:百姓關注】在地球漫長的地質史詩中,一段被封印了多年的秘密意外啟封。在貴州省遵義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深山裡,一條為農業灌溉開鑿的引水涵洞,將一片純白如雪的「地下水晶宮」從古生代的沉寂中喚醒。
今早,雲南臨滄市永德縣發生地震 - 天天要聞

今早,雲南臨滄市永德縣發生地震

【來源:昆明信息港】據中國地震台網正式測定,5月28日7時21分在雲南臨滄市永德縣發生3.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於北緯24.16度,東經99.41度。基礎背景 震中地形:震中5公里範圍內平均海拔約996米。
雲端帝國的隕落:興登堡號飛艇的榮耀與毀滅 - 天天要聞

雲端帝國的隕落:興登堡號飛艇的榮耀與毀滅

當1936年3月4日清晨的薄霧中,齊柏林公司首席設計師路德維希·杜爾在腓特烈港船塢仰望這座龐然巨物時,他或許不會想到,這個凝聚着德意志工程智慧的造物,將在十四個月後化作一團燃燒的噩夢。
夜探洞庭湖 熱成像儀記錄麋鹿母子回家歷險記 - 天天要聞

夜探洞庭湖 熱成像儀記錄麋鹿母子回家歷險記

這幾天,總台記者一直跟隨着湖南林業部門一起在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做監測調查。為了解洞庭湖麋鹿的夜裡活動情況,總台記者和保護區的工作人員,首次通過熱成像技術搜尋記錄洞庭湖麋鹿的身影。夜晚的洞庭湖深處,熱成像相機記錄到一隻雌鹿帶着幼崽在蘆葦叢中穿行,幼鹿跟在母親身後一跳一跳的。在行進過程中,雌鹿母子...
呼吸之友||電子煙真的是更安全的替代品嗎? - 天天要聞

呼吸之友||電子煙真的是更安全的替代品嗎?

破除電子煙迷思守護呼吸健康-Breathing Companion-關注呼吸之友,關注呼吸健康引言-TEACHING SEMINARS- 「電子煙無害」「替煙更健康」——這類營銷話術讓許多人誤以為電子煙是傳統捲煙的「安全平替」。然而,最新研究敲響警鐘:電子煙不僅未降低風險,反而可能將肺癌風險推高至38.7倍!今天,我們揭開電子煙的真相。電子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