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現代分子生物學運用到考古領域,為我們了解古代歷史又新增了一利器。根據相關科研人員對漢族DNA單倍群的分析結果,發現漢族43%的男性都源於歷史上的三個超級祖先,差不多近一半的漢族人口都是這三個人的後代。而且三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為7800年-4100年之間,時間上和三皇五帝傳說年代完全一致,所以不少專家都認為這三個祖先分別是伏羲、神農和黃帝。
很多人可能覺得這三人生活的年代這麼久遠,相關記載都是一些神話,未必可信。其實所謂的神話都有事實的依據,特別是中國人祖先崇拜和西方人宗教信仰完全不同,我們先秦流傳下來的神話人物基本上都是先祖相關事迹的神話。華夏民族早期先祖神話色彩最濃重的人物是伏羲和女媧,然而最新的考古發現了伏羲和女媧相關的遺址,已經證明了伏羲和女媧的真實性。相關鏈接。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伏羲女媧交尾圖
紅山文化遺址集赤峰為中心的遼寧西部河北北部內蒙東部一帶,起源於6000年前,一直延續到5000年前左右。紅山遺址群出土的遺址和文物主要集中在5500年以上的年代,隨後遺迹逐漸減少,到了5000年前紅山人群全部離開了原來的居住點。凌家灘則起源於5500年前,持續到5200年前。時間上很好地銜接,且與2號超級祖先7500年-5500年95%的置信區間一致。所以從整個證據鏈條來說,漢族的2號超級祖先極大概率就是伏羲。
凌家灘遺址在5200年前廢棄,其族群部分遷徙到了長江下游的松澤文化區,部分遷徙到了長江中游的屈家嶺-石家河文化區,也有部分向北遷徙到了山東大汶口文化區。這些族群不但將伏羲、女媧的傳說的影響擴散到各地,也將凌家灘的玉文化傳播到了各地。前往山東的伏羲後裔逐漸融入了東夷,其首領太昊後來成為東夷部落的領袖,並遷都於陳(《左傳》:「陳,太皞(昊)之墟)陳地即今天的淮陽,考古挖掘出了4600-4200年面積達100萬平米的古城。當地 始建於春秋時期的太昊陵至今香火鼎盛。遷往湖北屈家嶺-石家河文化區的伏羲後裔為屈家嶺石家河的玉器發展貢獻良多,從屈家嶺-石家河出土的玉器上還是形制還是工藝上都深受凌家灘文化影響。而且現存最古老的與伏羲女媧神話相關的文物,有兩件,一件是長沙戰國時期楚國墓葬出土的楚帛書,一件是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伏羲女媧交尾圖,都出至長江中游。這真的只是巧合嗎?
長沙子彈庫楚國墓葬出土的楚帛書記載了伏羲女媧神話傳說體系
如果說漢族的2號超級祖先是伏羲,那麼1號超級祖先會是誰呢?我認為神農氏的某位領袖可能性最大。我們自稱炎黃子孫,對炎帝和黃帝大戰蚩尤多少都有所了解,往往會認為神農氏就是炎帝,炎帝就是神農氏。其實大多數人都搞錯了概念。氏指的是族群系統,炎帝則是神農氏這一族群領袖的稱呼。與黃帝大戰的炎帝,則是神農氏最後一代稱帝的領袖。
漢族的1號超級祖先具體是神農氏哪一位已經很難考證了,但基本上可以確定他應該和仰韶文化的迅速擴張有關。仰韶文化是指7000年前-5000年前陝西、山西、河南、內蒙南部、河北南部一帶的文化遺存,特點是旱作農業和彩陶。大致分佈如圖所示。
6000年前的中國
約6000年前左右,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迅速擴張,或許和神農氏對周邊部落的征服和交流不無關係。古籍中關於神農炎帝一脈的時間一致,也與他活動的主要地域相關。而且仰韶文化從6000年進入了父系氏族社會,並開始了貧富分化的過程。這又與漢族1號超級祖先7800-5900年95%的置信區間契合。
漢族的3號超級祖先毫無疑問就是黃帝了,估計也不可能有任何人會質疑,畢竟炎黃子孫的稱號早已經深入人心了。史記上關於黃帝的記載很多,而且五帝、夏、商、周的族系都出自黃帝一脈,甚至劉邦也是黃帝後裔。開始我還覺得這不太可能,或許是後世為了體現自己出身高貴而假造族系,但Y染色體是不會說謊的。若非帝王人家,絕嗣的概率是很高的。
有些人喜歡認白人爹,認為早期的華夏文明起源於西亞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簡直愚蠢可笑。科學角度駁斥中華文明西來說,兼述中西方文明發展差異的根源